為什麼清朝最後三個皇帝同治,光緒,宣統都沒有子女?

這種問題,一定要用野史的口吻來作答。

一、吸血鬼的咸豐

清朝末年皇帝的身體都非常不好,咸豐終身服用燥熱的「鹿血」,其實也就是「鹿茸血」,民間咸信那玩意兒能壯陽,但弄到天天喝,就是體質問題了。(這個得偉大的中醫才能解釋)。

據野史所言,沒有鹿血,咸豐會弄到活不下去一般的苦境。不信?正史中記載,第一次英法聯軍入侵時,咸豐不願逃往熱河,就是嫌熱河沒有養鹿,硬要把紫禁城裡養的鹿帶走。

為了逼咸豐出逃,不知哪個傢伙(估計是安德海)把宮裡的鹿,一口氣全毒死了。

鹿全死光了,咸豐才死心出逃。(再強調一下,這是正史。)

咸豐能和慈禧生出同治來,說實話,也是難得。

二、梅毒的同治

到了同治,染上了天花。

二月河在他的小說裡作了很有趣的解釋(雍正大帝),說法是,清朝皇官有向民間募集「百納衣」的習慣,用一百個小孩的衣服,組成一件衣服,作為襁褓,讓皇子們穿著。

於是,一堆皇帝就染上了天花。全是麻子臉。

其實這樣也好,早染早死早投胎。沒死的,就能對天花免疫了。

染上天花的同治,死去活來,身體大弱,可偏偏未及成年,又染上了梅毒。

野史記載,同治貪玩,早早養成了「出宮狎妓」的惡習,又早早染上了梅毒,死的時候,按清宮的計載,病狀確實符合「梅毒」的症狀(主要是身上長「梅花瘡」)。

為了建立這一套論述,歷代野史大家們,又提醒了兩大佐證:

第一個,同治早死,皇后竟然也效死殉節,(包括我個人也同意)那一定是皇后也染了梅毒,丈夫有病,妻子豈能置身事外?……而且同治皇后一定是病的不輕,再活也沒幾年,乾脆死了安神,才會自盡。(野史中記載,皇后正是叫自己的爸爸給逼死的,不逼死她,孃家的臉要丟盡了……。)

(有人在評論串問,為什麼丟臉,要知道,梅毒是皮膚病,晚期梅毒非常嚇人,全身長滿了梅花爛瘡,作為母后,就是收了光緒義子,也要垂簾聽政的……。不死,難道要拉出來上朝?叫滿朝文武一片譁然?……真想看晚期梅毒模樣,可查搜索引擎,可別怪我沒提醒。)

總之,連老婆都要「晚死不如早死」,同治身為梅毒患者,又如何能夠生育?

第二個,丁寶楨何德何能,竟能擒殺安德海?據說就是慈禧縱容(挖坑),目的就在清算他早年帶少年皇帝出宮淫嫖,「帶壞皇帝」的罪惡。

三、同性戀的光緒

光緒,民間野史一般認為他是同性戀。尤其是他在變法期間,和「六君子」等人過從甚密,晨昏相處,很多人寫光緒,不管是小說,或是戲劇,都會強調他們「同榻共席,大失君儀」。

(當然,我說的不是譚嗣同,史上記載,此人貌寢。應該是其它五人中的某幾個……。)

有野史提出佐證(雖然不是很有力,但可以一聽):

一、根據清朝太監證言,光緒非常畏懼珍妃,這沒有道理。(除非珍妃抓到他什麼把柄)。

二、慈禧殺珍妃,太過突兀,沒有前因後果,也沒有理由。(除非是同性戀問題)。

三、珍妃喜歡作男人打扮,而光緒就愛這口。(當代很多「同妻」,也是作男人打扮)。

當然,正式史書上有解釋,認為慈禧殺珍妃的主要原因,是她「干政」。而「干政」一說的證據,是珍妃「賣官鬻爵」,但我不大鳥這個解釋。那時代,不作這種勾當,你還能算是宮裡的檯面人物嗎?

其實光緒臨死前下過聖旨,自述「病原」,向天下求醫,有很人根據這個文件推斷光緒的病情,我看過一堆(中醫)解釋,真心看不懂寫的啥球玩意……。尤其是「多年遺精」說,四處可見(光緒的詔書裡,可根本沒有這樣的字眼呀),我曾試著找過「遺精」出處,不得。

「多年遺精」而且「一直遺精到三十多歲」……簡直不可思議。

也是因此,我更傾向於「同性戀」解釋。

當然,除了同性戀的傳聞,光緒無後,還有許多推斷,其中最「惡毒」的一個是:

很多人都說,光緒的原配皇后「隆裕」,委實醜到驚人。難怪生不出來。

為什麼清朝最後三個皇帝同治,光緒,宣統都沒有子女?

三、陽萎的溥儀

溥儀陽萎,幾乎是史家公論,早超過野史範圍。

當年貝託路奇拍「末代皇帝」時,就有意識地強調皇后(陳沖扮演)的惡行(尤其是吸毒),其實有影評人作解,說貝託路奇想用「性」來解釋婉容行徑,可惜當年拍攝時,國內官方尺度甚嚴,不能泱泱成文……。

(懂影史的人,自然知道貝託路奇的傾向,他可是拍過「巴黎最後探戈」的情色電影大師呀。)

若不是真有性障礙,包括文繡,包括婉容,甚至後來的譚玉齡,豈能一個又一個出來揭穿傅儀的性無能。尤其是文繡,甚至鬧上法庭要求離婚,「無法行房」成了庭上證言,也成了歷史史料。

溥儀之可憐,大體跟他與「現代」太近,又是前朝下野的舊皇。

自然,許多難堪之事,不得遮掩。

也因此有了鐵打的定論。

陽萎。(這可不是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