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卻月破敵與唱籌量沙(上)

第三十七章 卻月破敵與唱籌量沙(上)

如同春秋戰國與三國時期一樣,處於亂世之中的南北朝,也是英雄倍出的時代。不過比起前幾個亂世來,南北朝英雄的知名度頗低。在我分析看來,有幾個原因:一是南北朝時代有近似戰國殺戰俘的惡習,導致不少名將失掉很多人氣。二是史家們的正統觀念,如漢末時以劉漢為正統,就連曹操也要挾天子令諸侯。南北朝各國多是由權臣篡位立國,史家在筆下自然不會留情。三是南北朝時期,北朝各國多與胡族有關,胡漢各族仇殺甚重,胡族人嗜殺觀念令漢人切齒,於是對其英雄事蹟宣傳不多。四是《北齊書》、《魏書》的歷史地位不高,《魏書》更由於作者無良,被稱為“穢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後人品讀南北朝人物。

我上中學時,初中語言課本里有一首辛詞: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卻月破敵與唱籌量沙(上)

這首詞中,記載了多位古人,引用多個歷史典故,其中三個來自於南北朝時期,而寄奴與佛狸更是南北朝時傑出的兩個皇帝。

寄奴是劉裕的小名,劉裕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據《宋書?武帝本紀》記載,劉裕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代。這在後世有人質疑,由於當時人們認識的侷限性,名士多給自己找個好出身,即士出名門。如曹操說是曹參之後,而劉裕則說是劉交之後。其實在現在看來,英雄不問出身,不過這在劉裕身上也體現無疑。

劉裕早年嗜賭成性,一事無成,後來當了冠軍將軍孫無終的司馬。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從一名普通的軍人成長為名垂青史的軍事統帥,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北魏軍謀家崔浩稱他:“奮起寒微,不階尺土,討滅桓玄,興復晉室,北禽慕容超,南梟盧循,所向無前,非其才之過人,安能如是乎!”本章開篇辛詞“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讚揚的就是劉裕。

義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劉裕發兵五路攻打後秦。十三年三月,水軍自淮、泗入清河,準備逆黃河西上,於是派人向北魏請求借路。北魏軍謀家崔浩提出“不若假之水道,聽裕西上,然後屯兵以塞其東”的策略。而明元帝拓跋嗣恐劉裕此次以借道為名北上攻魏,派人率步騎十萬屯駐黃河北岸,監視晉軍。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卻月破敵與唱籌量沙(上)

劉裕借路未成,但仍按計劃行軍。率水軍進入黃河西上。北岸魏軍見此情景,便以數千騎兵隨劉裕水軍西行,以游擊戰的形式,不時襲擾,遲滯晉軍西進。 四月,劉裕派丁旿率七百人及戰車百乘,搶渡北岸,在距水百餘步處佈下弧形的陣,兩頭抱河,因形似新月,故稱“卻月陣”,每輛戰車設置七名持仗士卒。丁旿在陣中堅起一根白毦(令旗),通知船上的晉軍。而魏軍見數百名晉軍登上戰車,不解其意,沒敢冒然採取行動。劉裕見魏軍遲疑,便抓住機會,命朱超石率二千兵士攜帶大弩百張,上岸接應丁旿,每輛戰車又上增設二十名士卒,並在車轅上張設盾牌,保護戰車。

魏軍見晉軍立營已畢,這才恍然大悟,向晉軍展開圍攻。朱超石先以軟弓小箭射向魏軍,向其示弱。魏軍果然中計,認為晉軍眾少兵弱,遂三面而至。這時北魏司徒長孫嵩接到消息率3萬騎兵助戰,一起猛攻晉軍。朱超石遂令士卒改換大弩並選神射手集束髮射,給魏軍重大殺傷。魏軍由於兵源充足,反而愈戰愈多,隨著雙方距離的縮短,晉軍弓弩逐漸失去作用。朱超石又命將士將所攜帶的千餘張槊,截斷為三、四尺長,用大錘錘擊進行殺敵,一根斷槊便能洞穿三、四名魏軍。由於弧形的迎擊面小,所以魏軍越向前,所受到的殺傷也就越大。“魏兵不能當,一時奔潰,死者相積,臨陣斬阿薄幹(冀州刺史),魏人退還畔城。超石帥寧朔將軍胡籓、寧遠將軍劉榮祖追擊,又破之,殺獲千計”(資治通鑑載)。

在冷兵器古代,騎兵尤其是胡族的鐵騎一直是步兵剋星,劉裕憑卻月陣以二千七百名步兵破魏軍三萬多騎兵,顯示了強大的威力。後來的軍家但凡談及以步制騎時,必言卻月陣之妙。卻月陣雖妙,由於受到諸多因素限制,要臨水而設,而且要有強大的水軍做後援,其實也就是現在的多軍種協同作戰。後世沒有人再使用卻月陣,使劉裕的卻月陣空前絕後。

用自己的方式看歷史之卻月破敵與唱籌量沙(上)

劉裕北伐比起東晉歷次北伐戰果都要卓著,滅南燕亡後秦,然而劉裕北伐成功後,留下十二歲的兒子劉義真鎮守長安,自已回國爭位當皇帝,使北方未能穩定,又被胡族佔領。史家對劉裕這一點評價不高,不過在我看來,當時的環境下,如果不回去爭位,換以往的慣例,他也沒有好下場,還不如爭位做皇帝好些。

劉裕是出色的軍事家,他的兒子劉義隆軍事才能卻很一般。450年,宋文帝劉義隆想建立功業,派兵三十萬大舉北伐,被北魏著名的軍事家拓跋燾擊潰。“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這句辛詞的意思是,宋文帝想建封狼居胥那樣的功業,卻被打得倉皇逃竄。拓跋燾在長江北岸的瓜步山建祠,因其小字叫佛狸,此祠叫佛狸詞。“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佛狸祠在後世被當做祭祀活動場所,然而卻沒有人去考察佛狸是什麼意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