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这一类“提醒”是yao言 勿信!

“注意安全;地铁站被淹”、“多一人转发,多一份希望”“扩散!扩散!捡到一张准考证,别耽误孩子高考”;寻人启事,XX小孩在某商场被拐,小孩能准确叫出家长名字,家里老人急疯了,知情者请告之,必有重谢!电话1XXXXX……有的朋友读到这里可能犯糊涂了,地铁被淹难道不该注意安全么?别人丢了准考证不该帮忙么?耽误高考会误了人生!小孩被拐这么急的事动动手指转发出去难道有错?说不定哪位朋友看到这个小孩。短短几秒钟“唆”地转发出去了,QQ、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各平台大量充斥着转发内容,令人眼花缭乱。话是这么说,但转发的人有没仔细看内容?好多转发的内容是陈年旧闻。同样的事件,编辑者改个名字改个时间改个地名改个电话马上成新闻了。

谣言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请看剖析:捡到一张高考准考证,刘明炜,考点在一中,请朋友们转发,让刘明炜联系这个号码15xxxxxxxx。一定帮他群发一下,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其实,每到高考来临时关于准考证丢失求转发的消息就会出现。不过往年的是白娅倩、杨雷雷今年变成了刘明炜。。。

当心!这一类“提醒”是yao言 勿信!

经网上提供的信息核实,并没有类似事件。有的热心朋友还为大家拨打了所谓的亲友联系电话一直显示为“来电提醒”。有的号甚至是吸费电话。近年来,这类看似是为人着想的“善意提醒”,在微博、微信群、QQ群、朋友圈里大量出现。实则是一种推销手段,其中也不乏谣言,网友们的一片善心被骗子们无情利用。

“陆军总医院陈惠仁教授强调:热柠檬可杀癌细胞!”6月初,在北京工作的刘女士的母亲在家人微信群里转发了一条养生帖,称热柠檬水只杀癌细胞,甚至说这是医药领域有效治疗癌症的最新进展,被证明能够挽救所有类型的癌症患者。养生帖还特别提醒“转发十份给其他人,肯定至少有一条生命将会被挽救回来。”

当心!这一类“提醒”是yao言 勿信!

通过搜索发现,所谓“热柠檬水可杀癌细胞”的养生帖有几个版本,比如热苦瓜水抗癌、热鸭梨水能抗癌,等等。养生帖除了把“柠檬”替换成了“苦瓜”、“鸭梨”,其余内容几乎一模一样,而且都打着“陆军总医院陈惠仁教授”的旗号。事实上,陆军总医院血液科的陈惠仁教授不堪其扰,曾专门发表辟谣声明:“所谓‘热柠檬可杀癌细胞’的网文,系有人假冒我的名义所为,所配发的肖像照也不是我本人,请大家不要相信!”

“别再喝了!桶装水开封3天后细菌增加227倍”、“千万记住桃子不能与西瓜一起吃,会产生剧毒”……刘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隔几天父母就会给她发一些类似“善意提醒”的文章。

当心!这一类“提醒”是yao言 勿信!

“全市防汛紧急电视电话会议,晚上开始至明天有特大暴雨(有可能1998年那么大洪水)……出行千万注意安全。”7月2日,在四川成都上大学的小王手机里弹出一条妈妈发来的微信,并千叮咛万嘱咐。这条帖子之后被辟谣了。

“那几天,不少人在朋友圈转发暴雨的信息,其中不少谣言也夹杂其中。”比如“成都绕城高速双流北被淹没,出行请绕行”“德阳火车站广场被淹,注意安全”等图片,都是几年前的旧闻,通过修改拼接,当作现场图传播。

通过梳理,发现类似“全市(省)召开防汛紧急会议”的谣言前几年便已经在网络上流传,尤其是在夏季暴雨多发季节,而且很多内容一样,只是把时间、地点简单替换了而已。

当心!这一类“提醒”是yao言 勿信!

这些谣言,除了涉及食品安全、健康养生,还涉及人身安全、政策法规等方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高度“贴近性”。

传谣心态:朋友圈虚拟“熟人社会” 亲友宁可信其有而转发

不少网友表示,面对“提醒式”谣言,实在不知该如何应对。尤其是长辈出于关心转来的谣言,晚辈给否了,长辈就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些谣言看似“无伤大雅”,但也会产生严重后果。比如,很多谣言与食品安全有关,出现过“塑料紫菜”、“棉花肉松”、“假鸡蛋”等。谣言反复出现,会给被中伤的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也会给消费者带来困扰。据报道,今年年初,“塑料紫菜”谣言就导致多地超市下架紫菜产品,不少经销商退货。

当心!这一类“提醒”是yao言 勿信!

2011年受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生发核泄漏事故,日本本土受到严重危害。新闻一出国人坐不住了,听小道消息说盐能防核辐射,一时间,民众开始疯狂抢购食盐,各大商场、超市、便利店等食盐被哄抢一空,都够吃好几辈子了。那段时间我在街上碰到一个老熟人,看他很吃力的提着一篮子的盐,估计有二三十斤。我问他,买这多盐干嘛?他说日本核泄漏事故你不知道么?我说知道啊,他又说盐能防核辐射,大家都在抢盐,幸亏我出门早,再晚一点就没了,露出得意的表情。我又问你从哪得到的消息?他回答是别人告诉的,那别人又是哪来的消息?他一时语塞,快步走了。现在大家想起来这抢盐风波是不是有些滑稽?去年,有一条在微信、朋友圈QQ上集体炸锅的消息:XXX医院:昨天凌晨X点XX分,XX名男女生感染sk5病毒死亡,最大的XX岁,最小的X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中央X台电视新闻已播岀,暂时别吃XX,目前有XXXX个已感染。收到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最好是群发。为了您的健康,请转发。看了快转。帮别人等于帮自己。一会说吃杨梅死亡 一会又说吃草莓死亡。刚吃过这些水果的民众惊恐万分,这不中枪了么?完了,赶紧去医院检查。检查后啥也没有。但没吃这些水果的民众表示不敢吃 怕吃出问题。导致农民种的这些水果全部滞销。后来经过核实,卫生部门表示:

从专业的角度讲,目前根本没有“SK5病毒”这个称呼,所谓的已有人死亡的病例也是子虚乌有,更谈不上有“人感染”的疫情出现。这不,连警方也辟谣了

当心!这一类“提醒”是yao言 勿信!

危害不小,网络谣言利用大众对信息新、奇等特点的关注,将识别力差的群体和社会透明度不明晰的部分作为切入口,操控了部分受众心理和一定的认知偏见。传播者一般会被认为是出于好心随手转发,收到信息的人们往往会收起心中的防线,放松警惕。谣言因此从这个“朋友圈”跳到另一个“朋友圈”,形成裂变式传播。

各种以提醒、体贴形式传播的谣言还抓住长辈“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使其自愿转发。一看到类似网帖,非常担心孩子,就赶紧转发给孩子,也来不及去辨别消息真假。

造谣动机:或追求刺激,或用流量换收益

编造提醒、体贴式谣言的背后动机到底是什么?

有人纯粹为了追求好玩刺激,故意编造传播一些无厘头信息。把转帖、跟帖多,看成是一种“荣誉”,甚至想以此成为“网红”,提高自身知名度。

有的是利益驱动,个人或机构为了博取眼球,用流量赚广告费。一些编辑者利用公众对生命健康、公共事件等热点问题的关注,将部分谣言穿上“养生”、“公共安全”等外衣,以吸引更多的阅读量和粉丝量。打着“科学实验揭秘”、“有图有真相”、“权威人士透露”等幌子。另外,还有的标题十分惊悚,比如“有毒”、“致癌”、“致死”等,吸引更多人关注。有了关注度,广告便会接踵而至,形成了依靠制造“关心式”谣言来赚关注、博眼球的盈利模式。

当心!这一类“提醒”是yao言 勿信!

还有一些属于恶搞。如文章之前说的每年高考,有人就开始在朋友圈里丢准考证。警方提示,所谓联系电话可能是恶作剧,电话主人和造谣者有矛盾,有些号码甚至有可能是“吸费电话”,若回拨并按提示音操作,很可能会被扣除话费。

谣言容易流行,反映一些群众缺乏起码的常识和判断力,有从众、随大流、盲目猎奇的心理,有意无意间成为谣言的传播者。谣言的每一次的欺骗,都将损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消解公众的善意和爱心。

1、谣言是“社会毒品”。打击谣言,首先要靠广大民众自律,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

2、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增加辟谣服务。

3、在收到社交媒体未经证实或可疑信息时,不要轻易转发,而要与权威媒体进行核实比对。

4、网民转载信息前应该加以甄别,或许一时飞快转发不觉得有什么,事后可能扰乱正常秩序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5、司法体系要建立迅速响应机制,依法追究造谣者责任,对造谣传谣者依法严厉打击,提高其违法成本;

6、展开广泛的普法、守法、护法宣传。鼓励和帮助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做到鞭挞“制毒者”、警示“贩毒者”、警醒“中毒者”。营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当心!这一类“提醒”是yao言 勿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