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两个关卡,注意力不集中,身体之外的精神因素

上篇文字写了关于打坐的坐姿的问题,了解自己的身体,掌握平衡点,不依靠肌肉用力维持坐姿。而是依靠脊柱“S”形自然形态,依靠体重平衡分配像落东西一样,不靠外力维持,放松的坐着,身体生发出舒适、轻松的感觉。打坐,能够如此坐姿,首先是身体的解放,没有外力的施压也就不存在腰酸背疼。其次是精神上的解放,不用总是照顾的心态面对坐姿,坐着坐着坍踏了,再提起精神坐正,这就辛苦了。越坐越累。身累,心也累。

打坐的坐姿问题解决了,是不是就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打坐呢?物质层面的障碍解除了,不代表精神层面同步变化。人的心思是很灵活的,像风一样,忽东忽西,忽然狂风大作,又忽然天和日丽。念头的转换变化迅速来不及察看。

注意力不集中

坐好了之后,就会遇到这个问题,心猿意马,东想想,西想想,念头很多,始终不瞄向靶心。学校可以教炒菜,教挖掘技术,很少有哪个学校专门说我们学校开设一门注意力训练的课程。打坐者,面对这样一个精神层面的现实,如何坐得住,坐得舒适呢?

打坐,两个关卡,注意力不集中,身体之外的精神因素

打坐,要得就是注意力集中,否则如何入定呢?没有这个专注,打坐不是昏沉就是思想漫游,这是不能称为打坐的。打坐的特点,是注意力的集中,集中于一事、一物、一念。可是精神却是散乱的现实,专注看起来很难,很远。

首先,接受人心的灵活多变,打坐中,面对这乱乱的心境,总是排斥,或者不断的想像心专注于一的情境,不愿意面对现实。偶然回到这个现实会给这个现实打上负面的标签,生出负面的情绪。于是,又脱离了现实,回到了想像中去,这种想像没有任何正面的意义,带有无奈和强迫的性质。人的心灵是不会产生自由的感觉的。只有一种莫名的堵塞、滞重的感觉生起。

其次,接受了人心的多变,认识到念头的忽然来去是正常的现象,不再纠结于此。不再回避这个现实,是不是打坐者始终处于混乱的状态呢?念头忽来忽去,是现实,对它的反应才是重要的,不接受就会排斥,对抗。接受了就能和平相处,不再有改变它的作为,打坐者从不断的作为中解脱出来,“今天中午吃什么?”“你在打坐哦,现在不是吃饭时间。”“昨天的电影不错,是的,是的。”“今天不应该生气,生气伤身体。”念头、想法自由了,来来去去,打坐者此时没有作为,不认为这有什么错的。打坐者变成了观察者,而多变的心成了电视剧,杂乱也好,没有逻辑也罢,此时还重要吗?人心解脱了,自由了,打坐者也就解脱了,不再忙来忙去的,堵来堵去的。

既然是训练,就不能急躁,按照科学的方法,一步步来。先从观呼吸开始,为什么从呼吸开始?因为简单,任何人都有呼吸,而且不需要自己去努力,呼吸是中枢神经自主的。这样,打坐者,就可以集中精神于观察上,专心观察就行了。发现自己分心了,不要自责,也不要有情绪,拉回来就行,继续感知呼吸,经常这样练习,注意力会越来越集中。分心的时间和次数慢慢减少。打坐者参与到念头变化追随或阻碍的活动就减少了。有念头很好,念头多有什么关系,不要参与其中,让它们自由,专心于观察,打坐者退回到观众席上

如果过了这两道关卡,打坐,冥想,真得很简单。其实这两道关卡,也没有什么难的,平时拿出了5分钟,3分钟,有针对性的练习。各个击破,也很快,也简单。重在有恒心。而不是一开始就做多久,做得多好。一开始总是做不好的,慢慢地就会好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