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声音|任正非:教育别输在终点线

在财界,央妈发钱是近几天最关注的事件之一了。从7月初定向降准释放7000亿,到前几天MLF释放5020亿,有人兴奋,有人担忧。

经济学家管清友无疑是担忧那一方的,“上一轮货币宽松的伤疤还没好,难道我们就已经忘了疼?”这是他的观点。

卖房出身的潘石屹并不太兴奋,他觉得钱会流入楼市,但“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较明显的泡沫”。

除了谈发钱,也有人谈花钱。

任正非就说,打算让华为以后每年拿出30亿-40亿美金作为基础研究投入。

其实,央妈发多少钱还是其次,这些钱最后流向哪儿,才是最该关心的问题。

任正非:教育别输在终点线,起跑无所谓

7月25日,华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深圳总部与通信技术专家毕尔肯大学电气工程系Erdal Arikan教授对话时说——

“如今有很多人不能安静坐下来研究学问。基础领域的突破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是数十年的默默无闻,辛苦地耕耘。”

在5G标准中,短码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采用了华为主推的Polar码。而Erdal Arikan便是“Polar码之父”。

Arikan向任正非提了一个有意思的小问题,“如何评估中国的现状?特别在工程科学领域最高质量的教育问题,您对现状是否满意?”

任正非回答了前面的话,他还说:“我觉得教育不要输在终点线上,什么时候起跑无所谓。”

“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的投资,希望用于基础研究费用从每年总研发费用150亿-200亿美金中划出更多的一块来,例如20%-30%,这样每年有30亿-40亿美金左右作为基础研究投入。”任正非说。

商界新媒体短评:虽然我们常常用华为来证明中国也能在IT核心技术上有作为,但只有一个华为是撑不起偌大中国的。

管清友:央行不是药神,宽松只会制造价格幻象

7月26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发表文章称——

“货币就像激素,GDP就是人的个头,前三十年中国“年轻”(人口红利)的时候打激素可以长个头,现在青春期已过(人口老龄化),激素只会让人虚胖。”

他表示:“宽松似乎成了一种瘾,每隔三四年就会犯一次,一犯就要找央行求解药。第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央行5次降息4次降准。第二次是2011年欧债危机之后,央行2次降息3次降准。最近一次是2014年经济逼近7%之后,央行史无前例的6次降准6次降息。2018年,我们似乎又要经历相同的故事。”

临近年中政治局会议,“在紧缩中吃尽苦头的各方不断给央行喊话。央行似乎挺不住了,先是定向降准,然后是MLF,一切都很像2014年上半年。如果按照历史的剧本发展,接下来就是全面降准、降息,直到地产、财政、金融全面放松。上次从定向降准(4月)到全面宽松(9月刺激地产、11月降息)用了半年左右,这次可能慢一些,但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过去一年多,国家坚定地收紧银根,去杠杆、挤泡沫,管清友认为,这“很不容易,值得肯定。如果现在转向货币和信用的双宽松,基本上可以说是前功尽弃、负向激励。”

他还说,货币紧缩,一定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而货币放水,也一定是一发不可收拾。“上一轮货币宽松的伤疤还没好,难道我们就已经忘了疼?历史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货币宽松绝对不是万能药,指望央行当药神是不公平,也是不现实的。”

管清友表示,货币宽松不能有效刺激实体,更多的是制造价格幻象。“每一次宽松都会让杠杆上一个台阶。”十年前全社会杠杆率只有170%,2014年宽松后最高达到249%,而全球主要国家这个数字都在100-120%左右,最高的日本也只有200%。“不要再走宽松的老路了,毕竟央行不是药神,谁都不是药神。”

商界新媒体短评:希望之前的宽松信号,只是对既定政策的适度调整,而非大放水的发令枪响。

潘石屹:央行发钱不往房地产跑还能去哪儿

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房价)不取决于国土资源部,也不取决于住建部,只取决于人民银行发多少钱。”

潘石屹认为央行发的钱多房价自然就上涨。

他说,房产实际上是一种金融产品,房地产具有1/3的实体经济属性,2/3的虚拟经济属性。“单纯地你谈房价,谈房地产市场是永远看不清楚的。”

他认为,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较明显的泡沫,从两个地方可以看出。第一是当前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4平方米,这已经是发达国家水平了,第二就是较低的租金回报率。但是依旧有人买房,他们寄希望于房价上涨、资产升值。

他还表示不会再接着卖楼了,因为自己现在一半现金一半资产,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

不过,潘石屹还认为房价不能限制,“人民银行发了那么多钱,发的M2是GDP2.1倍,美国是0.9倍,发了这么多钱你不让往房地产上面去跑,跑到葱上去啊?跑到猪肉上去啊?跑到面上去啊?这些市场太小,就让它跑到房地产上去吧,它是个蓄水池。”

商界新媒体短评:但愿我们最后看到的不是又一轮房价大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