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的桥,泾阳的塔,高陵的牌楼一枝花

三原县

三原县城被一条清峪河分隔为南北两城(新城与老城),三原史称“甲邑”,古称“池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三原为古京畿( jī )之地,自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60多年历史,素有“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美誉。

古龙桥

三原的桥,泾阳的塔,高陵的牌楼一枝花。压韵上口,乡人传颂。三原的桥指的就是三原县的古龙桥,俗称“三眼桥”。(这里作者只说三原的桥,泾阳的塔,高陵的牌楼后续补上)

三原的桥,泾阳的塔,高陵的牌楼一枝花

古龙桥

三原古龙桥俗名“三眼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横跨于三原南北两城间的清河河谷半坡上,是由当时的工部尚书温纯集资倡导修建。桥的建筑设计采用三孔拱桥形式,桥长110米,宽11米,桥身用石条铁钳构成,桥面青石筑铺,两侧石雕栏杆,上刻人物花卉,桥体造型宏伟壮观,是陕西省内保存最为完善的古代石拱桥之一。“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是对古龙桥的形象描绘。

石栏外侧雕有龙头龙尾各三,头东尾西,形制意为以龙驮桥,故名曰“龙桥”。龙桥南北二坡呈S形,坡头原修建有南北对峙的城门。桥上的龙头龙尾与桥面上水道相通,每逢雨天,桥面积水从龙头龙尾喷出,直倾河中,景象蔚为壮观。龙桥桥体全部用青石条建造,结构坚固,历经明、清、民国三代280年仍稳固屹立。

三原的桥,泾阳的塔,高陵的牌楼一枝花

古龙桥传说

传说一:(李靖斩龙)

相传有年清河水涨,有龙闯桥下,桥甚危,一个名叫李靖的三原后生抽剑斩之,桥复安,故得名龙桥,这是龙桥来历之一说。明万历三十一年,有三原人温纯官居工部尚书,为造福桑梓,集资建成石桥一座,据说当时桥建成后,南北二城各唱大戏数日以示庆祝。史有人赋诗赞这石桥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随之这桥得名龙桥,亦名尚书桥,相传,那温尚书的铁铸生辰八字至今仍镇在桥心腹部,这是龙桥来历一说。

传说二:(青蛙申冤)

有一天,新上任的三原知县路过龙桥,被一群青蛙拦住了去路,怎也赶不散,县官低头问道:你们为何拦住我的去路呢?这些青蛙只管聒吵着,其声悲惨。县官就觉蹊跷,又说:“你们有啥冤要本官申断的就点点头,没等县官再说,这些青蛙便纷纷蹦下桥底的清潭里。县官似乎明白了,随下至潭中探察,果见得一具男尸,脖子系了半页磨扇。为破此案,县官心生一计,差衙役出了张告示,言及府内有半页磨扇需要配对,如有交来配对者,官府以千金为奖。于是全县百姓踊跃交纳,一天,桥南头豆腐店掌柜也交来半页磨扇,县官照例差人搬去对了,这回正好合茬,于是真相大白。据店主招供,不久前,有一秀才赶考路过三原,日暮自北城投来,无处安歇,他就招其夜宿于店中。是夜,他夫妇见秀才囊中有些银两,遂起谋财害命之念,事后,他们便用麻绳将家余的破磨扇之一半系于死者脖胫沉入桥底潭中,谁料青蛙性灵揭了案底。案是破了,收来的磨扇怎么处理,县官又生一念,不如全铺到桥面上去,故此流传下这段为龙桥增色不少的佳话。这是龙桥来历的又一说

三原的桥,泾阳的塔,高陵的牌楼一枝花

二郎担山新古龙桥

今观龙桥如二郎担山横于两岸腰间,长一百一十米,宽十一米,高二十六米,结构沉实,形状如龙,桥体两侧各雕有龙头三只,护着这桥。桥栏为五十七幅浮雕组成,多为人物,其中二十四孝图尤为特色,颂扬着儒、释、道三家的向善教义和伦理道德,造型极是大气美观。桥北头左侧现存石龟一只乃是镇桥之物,桥下清清河水分三股流过桥洞,桥面为磨扇铺成。这磨扇底下还封存着一个青蛙申冤的神奇故事。

三原的桥,泾阳的塔,高陵的牌楼一枝花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发展三原经济,县上出资八万二千元加固并扩宽了南北二坡,以护桥体,利于通行。一九八五年又在原古龙桥的右上空建成了一座气势雄伟的斜拉式新龙桥,横贯南北,平通两城,减去了古龙桥之重负。三原古龙桥这座境内最完整的石拱桥从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一座古石桥建筑的活标本,只能供后人观览和研究,可它仍和钢筋铁骨的新龙桥同为三原县的标志,腾飞在三原人的敬仰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