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不必學會分享玩具

孩子你不必學會分享玩具

因為岳父大人的關係,今年暑假和小橙子到外公家消暑。今天小橙子到他表哥家裡玩,這個表哥大概有一年多沒有見過面了,表哥比小橙子大一歲,但是和小橙子一樣喜歡玩具,而且都喜歡車車的玩具。

小橙子去的時候帶了自己最喜歡的警車和挖機。小表哥看到了很是喜歡,想過來和小橙子一起玩,但是小橙子就是不願意,三兩下就爭吵起來,緊接著哭聲響起,震耳欲聾,似乎都在賣力的顯示自己的委屈。跟著大人出場,各自勸各自的娃。

表哥那邊說,我們這邊有玩具,來來,玩這個就好了,還有這個,一下子三五個玩具擺出來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小表哥還是盯著小橙子的警車在哭。

小橙子的媽媽也連忙蹲下來,語重心長的跟孩子,說分享的道理,跟別人分享的好處,和分享的快樂。結果小橙子一點都不樂意,開什麼玩笑,這個警車可是爸爸今年生日的時候送給我的,一邊哭還一邊拿眼睛可憐兮兮的看著我。

我看著實在僵持不下了,既要維護好小橙子的自我心裡,不能傷害了自己兒子的心。又要想辦法讓小橙子給警車給小表哥玩,怎麼說一年才回來見一次面。要是小表哥一直這樣鬧下去,他媽媽的臉上就不是那麼好看了。

看著就要失去耐心的孩子他媽,我趕緊上去救場,

第一句,別哭,爸爸在這裡,如果你不想分享你的警車,那麼你可以直接說不。此話一出震驚四座,連小橙子都被震到了,更不用說,爆發前夕的橙媽了。

第二句,你看錶哥那邊也有很多玩具哦,還有你很喜歡的雲梯消防車,如果你願意跟表哥分享的話,我覺得他也願意把雲梯消防車跟你交換來玩的。等下我們回家的時候,我們再把玩具交換回來。

第三句, 但是如果你想玩表哥是雲梯消防車,你首先要問表哥同不同意和你交換玩具。如果表哥不願意,你只能玩自己的玩具。

小橙子看了看我,又看看手上的警車和表哥的雲梯消防車,最後還是走到還在哭泣的表哥面前,把警車一擺,說了一句,交換玩具。然後捉起雲梯消防車跑回我懷裡來,表哥得到了他想玩的警車,也停止了哭泣,慢慢兩個小孩又玩到一塊去了,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硬是要挨在一起坐。

孩子你不必學會分享玩具

我不知道分享這個詞彙到底是怎麼產生的,而且讓人有時不是很愉快。

記得我小時候,好不容易攢下一點零花錢,去買了一包薯片,那可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有機會吃到的東西,自然很是歡喜的咔嚓咔嚓。也許是我吃得太香了,隔壁有個同學過來找我跟他分享。開什麼玩笑,當然不願意了,這麼好吃的東西,怎麼可能跟你分享,結果這個同學,居然說我吝嗇,吃獨食,要被公雞叮。後來還和其他的同學說我壞話,讓其他同學不理我。真是氣死我了。

孩子三歲以後慢慢就有了自我意識,知道哪個東西是他自己的,也許這個東西不是很貴重,哪怕是一張卡片,一個脫線的布娃娃,但是哪就是他的心愛之物。而很多時候大人出於各方面的原因,要求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分享他的心愛之物,也許大人認為分享玩具的小孩不自私,也許大人抹不開面子,但是我們讓孩子分享的時候可以先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孩子你不必學會分享玩具

一,分享玩具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詩經》裡面有一句叫做: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意思就是,你送我一個木瓜,我送你一塊美玉。 這種你給我木瓜,我給你美玉的分享行為,實際上是一種交換的行為,而不是白白分給你。

就好比我去飯店吃飯,吃完了不能用一句分享就能吃到一頓飯一樣,或者我看到銀行裡面有很多的鈔票,也不能用一句分享就能拿到一摞摞的毛爺爺。老闆給你發工資也是因為你付出了勞工然後給你薪水,而不是和你分享。我們小區停了一輛蘭博基尼,我只能趁著沒人的時候靠過去拍個相片,但凡不敢有和車主分享這輛車的想法。而到了孩子這裡為什麼我們卻要強調要把自己玩具給別人呢?在孩子的心目中,他的玩具並不比蘭博基尼差。你要跟他換,他還不樂意呢。

二,強迫分享孩子的玩具,孩子更容易養成自私的性格。

孩子喜歡的東西被大人強迫的交給他人, 會使孩子不開心,他們不會理解大人的思維,只是覺得,自己心愛的東西被奪走了,認為是別人搶走了自己的東西。 而父母居然幫助別人奪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會使孩子沒有安全感,嚴重的覺得父母不愛自己, 也會使孩子更加的不喜歡分享這件事情,甚至會使孩子不斷去爭奪各種物品佔為己有。因為潛意識裡他覺得拿走他人的東西會得到大人的幫助,被奪走的那個人卻反而受到批評。

關於分享,正確的做法是從孩子的心裡角度出發,幫助孩子分清楚什麼東西是是自己的,自己可以怎麼處置,讓孩子明白把東西分享出去並不會失去這個東西。關鍵是在尊重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