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產出與突破,或將成爲我國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

日前,由清華大學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AI在多項指標中領先全球,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全貌被勾勒出來。

投入、產出與突破,或將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力圖綜合展現中國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現狀與趨勢,以提升公眾認知水平,助力產業健康發展,服務國家戰略決策。

該報告結合多方優勢,並從科技產出與人才投入、產業發展和市場應用、發展戰略和政策環境、以及社會認知和綜合影響四個方面總結了主要發現,描繪了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全貌。

本文將根據近年來國內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的政策驅動、投資情況、科技產出、人工智能應用等方面進行簡要探究。

投入、產出與突破,或將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投入,人工智能發展的驅動力

近年來,AI人工智能技術浪潮洶湧,越來越多地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人工智能是未來基礎研究領域和關鍵技術運用產業的制高點。國家層面更是大力推進其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社會投資向人工智能產業的傾斜。

政策引領,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年初召開的兩會上,總理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人工智能:“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這是繼去年之後,“人工智能”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如此,從2015年開始,“人工智能”多次出現在國務院、發改委、工信部的相關文件中。

投入、產出與突破,或將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人工智能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並對產業融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產生巨大影響。在國家政策指導下,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將繼續迎來黃金髮展期。

投資深化,人工智能產業融資快速提升。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國內人工智能領域投融資在2011年初見規模,除2013年出現一定波動外,該領域投資熱情持續高漲,2017年投融資總規模達到1800億人民幣,平均每筆金額接近6億人民幣。

據騰訊研究院指出,2016年,中國總融資額短暫接近美國,達到492.98億,距離美國約30億。但中國在2017年增勢放緩,相反的,美國融資則出現井噴,累計融資大幅度超越中國。截至2017年上半年,人工智能行業累計融資額美國第一、中國第二。

總體來看,自2000以來,中國人工智能融資規模達27.6億,佔亞洲人工智能融資規模的60%,在全球範圍內佔比9.6%。此間,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投資頻次為720次,佔比亞洲10.55%。可以說,人工智能社會投資的加速,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資本支撐。

產學研融合,AI發展人才不斷。

科學技術的進步離不開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校,高校向社會、企業輸出高素質的人才是推動人工智能不斷髮展進步的源泉和動力。

如何實現高校與企業的產學融合,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造血、輸血呢?一是打造專業的“造血”搖籃,二是“輸合適的血”。

2017年5月,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立人工智能技術學院,這是我國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首個全面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學院。2017年11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揭牌成立,該學院系國內教育部直屬高校首個致力於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才培養、創新成果研發和高層次團隊培育的實體性學院。2018年,國內多所高校宣佈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或人工智能專業。

可以說,針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專業的人才培養“搖籃”已經打造,如何向企業輸血、輸什麼樣的血就是接下要考慮的問題了。

投入、產出與突破,或將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產出,人工智能循環發展的加速器

隨著國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大力發展和推進,人工智能產業也取得了相應的實質性成果,同時國內AI在眾多指標方面正領先全球。比如在AI論文總量和高被引論文數量上,中國位列第一;在專利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佈局最多的國家;風險投資上,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融資佔到了全球的60%,成為全球最“吸金”的國家。

從專業AI論文產出情況來看,中國人工智能論文總量和高被引論文數量上都是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中國在AI領域的論文佔比達到了27.68%,遙遙領先其他國家。

從AI專利申請來看,中國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佈局最多的國家,數量略微領先美國和日本。中美日三國佔全球AI總體專利公開數量的74%。

從AI企業規模來看,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全球第二,北京是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最集中的城市。截至2018年6月,中國AI企業達到1011家,只落後於美國的2028家。其中,北京以395家AI企業位列中國AI集中度城市第一。

從市場規模來看,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增長迅速,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最大。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計算機視覺佔比34.9%),同比增長67%,預計2018年增速將達到75%。

從AI產品應用來看,語音和視覺類產品最為成熟。人工智能已經在醫療健康、金融、教育、安防等多個垂直領域得到應用。阿里巴巴和小米的智能音箱在全球排在第三、四位。2017年中國中國機器人佔全球232億美元機器人市場的27%。

從上述5個層面分析來看,國內在AI領域的成果已慢慢凸顯,相信隨著後續的不斷的發展,還將迎來更大的提升。

投入、產出與突破,或將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突破,國內人工智能發展的拉動力

從人工智能產業進程來看,技術突破是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數據資源、運算能力、核心算法共同發展,將掀起國內人工智能向前發展的新浪潮。

智能服務應呈現線下和線上的無縫結合。

分佈式計算平臺的廣泛部署和應用,增大了線上服務的應用範圍。同時人工 智能技術的發展和產品不斷湧現,如智能家居、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等, 為智能服務帶來新的渠道或新的傳播模式,使得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的融合進程 加快,促進多產業升級。

智能化應用場景應從單一向多元發展。

目前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還多處於專用階段,如人臉識別、視頻監控、語音識別等都主要用於完成具體任務,覆蓋範圍有限,產業化程度有待提高。隨著智能家居、智慧物流等產品的推出,人工智能的應用終將進入面向複雜場景,處理複雜問題,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的新階段。

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程將進一步加快。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一方面,隨著製造強國建設的加快將促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發展和 應用,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整體性突破。另一方面, 隨著人工智能底層技術的開源化,傳統行業將有望加快掌握人工智能基礎技術並依託其積累的行業數據資源實現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