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谷歌在研究什麼

長期以來,有一句話深刻地融入了谷歌的企業文化中,成為它的行為準則和非官方的座右銘:那就是"不作惡"(Don't be evil)。但是,這個口號在四月底或五月初被悄悄刪除,取而代之的是"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這個微妙變化說明,谷歌在公司管理上將更趨主動化和明確性。我們來看看,谷歌明確了些什麼。

谷歌以一種開放積極的社會價值觀為取向

谷歌的立身之本不是以商業利潤的最大化為理念,至少表面上如此。它以一種開放和積極的社會價值觀為取向,這決定了公司發展的文化和戰略理念。

據谷歌首席科學家Greg Corrado介紹,技術的開放分為兩部分:"一是把開發人工智能的軟件對外開放,二是把人工智能整個基礎架構向外部開放。"比如TensorFlow這一開源軟件包,谷歌不僅向外部免費開放、提供了源代碼,還提供了免費的教育培訓條件。

在AI和社會責任的關係方面,谷歌管理層認為技術的核心是正能量;用它自己的話說:對我們的用戶、對機會、對彼此的尊重是其成功的基礎。

在AI領域,谷歌的目的是要讓人工智能觸手可及,將其投入到醫療、環保領域;這在谷歌看來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

不過,近年來,Google也因違反數據保護法而不斷被美國和歐洲國家開出多張罰單,由此變得開始關注人們的數字生活是否健康。更讓人驚恐的是,Google甚至扯入了美國五角大廈發展AI武器的計劃。這將是對谷歌企業文化和價值理念的挑戰。這也說明,人工智能產業普遍面臨影響就業、算法的公正和透明性,以及技術易於被用作"操縱人類"這些問題,這是些無法僥倖繞開的問題。

人工智能,谷歌在研究什麼

以人為本,圍繞人的協作和人的需求去打造

Greg Corrado說過,人工智能應該是圍繞著人的需求去打造,使其能夠更好地跟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務;讓AI"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使得人們在完成任務時更加簡單、精準、高效",這是接下來十年AI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谷歌在北京設立了由李飛飛、李佳共同領導的AI中國中心,它的口號就是"不圖市場圖人才"。

谷歌希望將AI滲透到了旗下各個產品,朝著更實用化、更貼近生活化的方向,為用戶帶來更多使用場景和智能化功能,讓人工智能將越來越"像人",越來越能夠代替人的工作。

比如產品"谷歌助手"Google Assistant 是一款在音色、情緒、講話邏輯等各個方面都相當逼真的人工智能機器。她表現得打電話的兩個使用場景,如幫你打電話預約髮型設計、訂餐,她的現場表演對話極其流暢,達到以假亂真的境地。谷歌Google Assistant已經部署在了全球5億多個設備,支持16種語言。

谷歌還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個幫助殘障人士的短片,把機器學習應用於莫爾斯密碼設備,提供算法鍵盤Gboard來幫助殘疾包括失語人士進行交流。

當微軟將應用大刀闊斧地投向企業級市場時,谷歌則深入植根到在了消費者端。谷歌在內部孵化了許多基於人工智能應用的產品,比如圖片識別和搜索、語言實時翻譯、郵件自動回覆,其目的是用人工智能來提升產品和服務,讓技術變得有用、方便、益於社會。這與谷歌將AI推向個人的意圖是一致的。

人工智能,谷歌在研究什麼

谷歌要展示人工智能的全面升級

谷歌為自己定調的下一步是從 AI First 到 AI Only。這反映了谷歌的AI戰略的轉變:從去年的戰略重點提升為最高戰略。

落實在技術上,谷歌面對著AI"全面升級"。無疑,AI將變成所有技術的基礎設施,佈局到Gmail郵箱、照片應用、"智能寫作"、"Smart Actions"圖片轉文件功能、"Google News"谷歌新聞、谷歌助手等應用中去,並且延伸到智能家居、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領域。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Google News,它用AI介入新聞閱讀,讓用戶自由訂閱新聞,從360度的視角去了解新聞的來龍去脈,這等於用機器為讀者搭建新聞專題。這也許將對國內的新聞資訊平臺構成生態競爭。

谷歌新近登場的Android P系統,是谷歌 將移動和人工智能整合的重要支柱,是其實現"AI 位於操作系統核心"願景的第一步。這意味著谷歌將通過安卓系統的既有生態,進一步構建起AI的新生態,使其底層核心技術不斷自我強化,實施其智能、簡潔、數字健康AI戰略。未來,這是包括搜索、雲服務、Google Assistant、Google相片、Google Lens、AR和機器學習技術在內的廣闊的戰場。谷歌新推出人工智能專用芯片TPU3.0版,不僅在性能方面較去年提升8倍,還配備了液冷系統。目前來看這一舉措已經使下一波AI戰爭正式啟動,並很快將蔓延到家庭娛樂、移動終端、媒體、交通運輸、醫療、企業應用、量子計算機等無所不包的領域。

人工智能,谷歌在研究什麼

谷歌新的人工智能生態正在從語音識別往視覺識別過渡

谷歌AI的再進化,其意圖無疑在於搶跑AI的商業化應用。因為從2018年始,全球的人工智能已經進入了商業化爆發的臨界點。

這是一個積累人工智能底層技術的過程,需要以研發更高級深度學習算法為基礎,以增強圖形識別能力。這對於以後的自動駕駛、醫療等AI應用領域至關重要。在把底層的核心技術做到完美上,谷歌具有相當的境界。在AI全方位融入谷歌之際,儘管谷歌也成功發佈了全球第一款完全能自動駕駛的原型"豆莢車"。它的自動駕駛研發部門Waymo,正在讓無人駕駛應對更多複雜的路況。

又如在Smart Actions產品中,其AI功能可知道照片中的人,會跟這些人分享照片,還能修復亮度、識別文檔或轉換成PDF。另一款Visually Assistive則更新了視覺的輔助功能。不過,目前在圖形識別方面,谷歌並沒有拿出技壓其他競爭者的看家本領。

總的來看,人們看到的是一個穩健務實的谷歌,它的努力甚至細分到通過AI管理電池消耗等。

我們今天研究谷歌,是為了知己知彼瞭解對手。因為,谷歌無疑是未來國內AI公司將要面對的強勁對手。谷歌的每一步戰略新動態,也必是我們部署未來AI產業的部分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