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訊:曾經被譽爲「小華爲,如今欠債85億……

三年以前,上海市松江區的領導對一家草根企業津津樂道,並將其作為松江區企業科技創新的典型代表。“去年一年,斐訊申請專利上千項,在全市僅次於上汽集團和上海電氣集團……”

當時的這家民企斐訊,被稱為“小華為”,成立剛到6年,但已創造驚人的銷售業績:2009年-2011年的第一個三年,其銷售規模分別是0.56億、4.2億和12.4億元;2012年到2014年的第二個三年,其銷售額更迅速攀升到30.1億、51.7億和100億元。

2015年5月7日的《解放日報》第15版,曾經有過一整版對斐訊通信的報道。

斐訊:曾經被譽為“小華為,如今欠債85億……

“小華為”的名頭,源於政府領導和業界對斐訊的一種期望,也表明斐訊和華為在產品內容、創業經歷、發展勢頭等諸多方面,確實有相似之處。

從銷售代理,到自主研發,到自主品牌——這是華為走過的創業路。斐訊通信創始人、董事長,1977年出生的顧國平,在二十一世紀頭十年裡,也經歷過這樣的轉變。

資料顯示,1993年,顧國平求學於上海電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1998年畢業後,進入上海振華港口機械有限公司,負責客戶關係工作。但他只在這家很著名的企業工作了兩年。

斐訊:曾經被譽為“小華為,如今欠債85億……

斐訊通信的前身是眾翔科技,主要靠代理發家,代理的是一家著名的海外通訊設備品牌。當時做代理的很多,顧國平團隊做得不算早,但客戶開拓極好,銷售額很快超過10億元。

斐訊又在戰略佈局上進行重大調整:從單純的設備製造,到系統解決方案,再到終端服務業,完成了戰略方向上“脫胎換骨”。當時的斐訊公司14名高管中,僅有3名創始人,其他11人均是顧國平這幾年從世界各地高薪請來的。公司信息通信技術業務單元高級副總裁楊正洪,曾任職IBM,是知名雲計算和智慧城市專家,並曾長期負責美國國稅局和多個州的智慧城市體系架構設計和實施;雲計算業務單元總裁賀甬鎬,曾是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IT負責人……斐訊也逐漸形成了五大業務板塊,分別是個人移動終端、家庭智慧終端、企業網、雲計算和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板塊,被寄予厚望。

2014年12月1日,對於顧國平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這天,遠在千里之外的廣西北海,北生藥業召開2014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會後的董事會上,顧國平當選為北生藥業的新任董事長。斐訊接盤北生藥業的目的,是為了利用資本平臺,儘快抓住智慧城市這個機會,做大做強智慧城市業務。北生藥業的名字,後來也改為了慧球科技,取“智慧地球”的意思。

身負85億元債務

斐訊:曾經被譽為“小華為,如今欠債85億……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2014年,37歲的顧國平會對踏足資本市場慎之又慎。

彼時被圈內稱為“野心家”的顧國平,正因“小華為”——“PHICOMM斐訊”的口碑在業內聲名鵲起。

很多人對顧國平的名字不甚熟悉,但當提及斐訊、K2路由器、K碼、聯璧金融,不少投資人瞬間紅了眼眶。

繼錢寶網、雅堂金融、唐小僧紛紛“倒下”之後,被稱為民間四大高額返利平臺之一的聯璧金融,於6月21日遭遇擠兌危機。而作為聯璧金融“0元購”的合作方,斐訊及顧國平也一起浮出水面。

高息、配資、炒股這三者極容易結合。有業內人士表示,部分網貸平臺所募集資金並沒有進入小微企業、實體經濟,而是參與了二級市場的股票交易,甚至有些舉牌上市公司的槓桿資金都有可能來自於網貸平臺。

斐訊:曾經被譽為“小華為,如今欠債85億……

一週前,網貸平臺聯璧金融無法提現。6月23日下午,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松江警方已對聯璧金融立案偵查,張某等1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業內人士質疑,上述兩則看似不相關的消息有可能顯示了網貸平臺與投資公司之間的“合謀”:舉牌上市公司的資本大戲,上海炳通的資金或來自於網貸平臺聯璧金融和萬家金服。聯璧金融APP的下載頁面有一行字很顯眼:“0元購399元路由器”,這行字把聯璧金融和斐訊通信聯繫在了一起。

實際上,在今年6月20日之前,投資者購買399元一個的斐訊K2路由器,每個路由器就有一個K碼,將K碼輸入聯璧金融禮包兌換口,就能激活K碼換取399元。如此一來,投資人不光啥錢沒花,還“0元購”一個路由器。萬家金服APP的首頁上也有“K碼激活”的明顯標誌。而斐訊路由器的生產商——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斐訊通信”)由顧國平直接持股19%。

斐訊通信目前身負85億元債務,並被多家法院查封旗下資產。根據上海炳通披露的信息,其舉牌綠庭投資的資金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向上海康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康斐”)借款的3億元,以及通過融資融券賬戶融資的1.5億元。上海康斐成立於2017年7月7日,註冊資本1億元,實繳資本0元。

為什麼短短四年時間,顧國平和他的“小華為”從雲端跌落,資產不僅已經被輪番查封,公司還落下了高達85億元的欠債?

失敗的借殼上市

斐訊:曾經被譽為“小華為,如今欠債85億……

2016年的股災,成為了無數加槓桿股民的噩夢。這其中,就有顧國平。

2016年開市,大盤持續受挫,元旦後僅11個交易日,顧國平運作的慧球科技跌幅就超過35%。

由於最初希望通過定增入主慧球科技的規劃被打亂後,顧國平轉而通過二級市場增持為其資本運作開路,而在增持方式上,顧國平沿用了此前的套路,以小博大藉助資管計劃加槓桿。

在和慧球科技兩年半的戀愛中,顧國平經歷了數度爆倉、股權縮水、監管問詢的重重考驗。

但最終,顧國平選擇了辭去董事長、總經理職位,並放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角色,帶著昔日部下黯然離場退出慧球科技紛爭。

死黨借錢再舉牌

斐訊:曾經被譽為“小華為,如今欠債85億……

2016年11月20日,上海炳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炳通”)在二級市場瘋狂買入綠庭投資,累計持股觸達5%舉牌線,成為綠庭投資第三大股東。

在遭遇證監會市場禁入(終身)9個月後,顧國平又一次現身資本市場,不過舉牌方上海炳通實際控制人不是顧國平,而是其同學陳海東。

這一舉牌遭到交易所問詢。根據回覆函,關於本次舉牌的資金來源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向上海康斐借款的3億元,以及通過融資融券賬戶融資的1.5億元。其中,前述3億元借款分期到賬,目前到賬2.3億元。

斐訊:曾經被譽為“小華為,如今欠債85億……

而上海康斐與顧國平有著密切的關係。上海康斐的董事長兼總經理為顧雲峰,此人多次與顧國平出現在斐訊系相關公司。

根據天眼查數據,以上海斐訊數據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為核心,周邊關聯的近百家企業構成斐訊系公司。

顧國平對外的職位是斐訊CEO,其也是斐訊通訊的股東。斐訊通訊曾計劃借殼ST慧球而失敗,屬於顧國平控制的核心資產。

斐訊:曾經被譽為“小華為,如今欠債85億……

據《證券日報》報道,截至2016年9月30日,斐訊通訊的其他應收賬款高達17.2億元。而其他應收賬款前五名的借款方,4家為斐訊系關聯公司。

其中,上海國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和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都為斐訊通訊的股東。上海慧球此前曾是顧國平控制的上市公司ST慧球的子公司。

資產騰挪的同時,已經有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對斐訊通訊實施破產清算。

2015年5月,斐訊因買賣合同糾紛問題曾與江蘇達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達海公司)對簿公堂,法院判決斐訊通訊支付達海公司工程材料及設備款、利息等款項近4000萬元,但斐訊至今未支付。

2017年1月份,據媒體報道,斐訊通訊對外負債已經超過80億元,已經多次被不同的法院數次查封資產。

聯璧金融揭開了斐訊的冰山一角?

斐訊:曾經被譽為“小華為,如今欠債85億……

6月21日,被稱為“四大高額返現平臺”之一的聯璧金融暴雷。截至目前,聯璧金融多位高管已經被逮捕。而與聯璧金融聯繫最為緊密的,也最為網民熟知的就是“0元購斐訊路由器”。

其方式是通過將用戶的路由器購買款項轉化為理財產品的方式全額返還,返還需一定週期且資金會返還在聯璧金融APP上。

隨後,斐訊陸續發佈四次公告,承諾已售出硬件產品的K碼由斐訊負責協調第三方進行兌付,將通過技術手段轉至其他戰略合作伙伴平臺。

截至7月9日,從京東商城瞭解到,斐訊旗艦店內所有商品均已下架。

當前市場資金面緊張,網貸平臺一時間成為風險高發區。截至目前,錢寶網、雅堂金融、唐小僧、聯璧金融等四家高返利平臺全部無法正常提現,留下的資金“黑洞”波及了成千上萬的投資者。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在近期曝出風險的網貸平臺被指可能為“自融”。所謂“自融”,是指利用具有關聯關係的企業為自己或其他關聯方進行融資。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網貸界,“自融平臺不能碰”是一條鐵律。

以前網貸平臺自融做得比較簡單粗暴,能夠直接從借款人信息中識別出關聯性。隨著監管的不斷深入,自融行為也越來越隱蔽,比如通過眾多殼公司借款,或虛構借款方,而且借款人信息打碼嚴重,實際上資金最終可能流向了平臺股東或關聯方。業內人士建議,除對網貸平臺加強監管外,對於投資人而言,在個人專業能力有限、手段有限的情況下,可多關注輿情信息。對於出現自融疑問的平臺,堅決採取規避態度。

本文轉自:運營商段子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