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訊「0元購」幕後

作為利益共同體,斐訊公司因為聯璧金融被查封,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去年5月我購買了斐訊的產品。然後到聯璧金融去註冊等待返現。因為斐訊要求多次返現的,必須要投資一定金額。所以我後來又投入了近9萬元的積蓄,現在全部提不出來了。”7月25日,釋隨凡(網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他此前看到了京東官網、運營商等平臺對於斐訊產品的宣傳,因此對斐訊的“零”元購活動深信不疑,但最後卻“血本無歸”。

他只是諸多消費者之一。根據斐訊官方公佈的數據,2017年斐訊總銷售收入超90億,2018年上半年總銷售收入超80億,按照斐訊在京東銷售收入佔比65%的數據統計,斐訊在京東平臺2017年銷售收入約58.5億,2018年上半年銷售收入約52億。這些還僅僅是“零元購”產品的銷售額,由此導流到聯璧金融的投資額尚未公開。

7月25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郵件、電話採訪斐訊公司,相關人士均拒絕回應。斐訊創始人顧國平在微信上也沒有給予回覆。不過,天眼查數據顯示,近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已經兩次將顧國平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7月25日,京東官方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京東作為斐訊硬件產品的銷售平臺之一,從未與聯璧金融存在任何形式的合作,也不會引導消費者至該平臺進行投資理財。“我們已經全面排查了品牌商自主發起的各種營銷活動,嚴格禁止品牌商在平臺開展任何形式零元購的宣傳和推廣。”

目前,該案件已被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經偵支隊立案,處於調查取證之中,聯璧金融公司總部已經被查封。7月26日,不願具名人士透露,顧國平控股的斐訊通訊在借殼失敗後,由於資金方面的壓力,將“零元購”作為一種營銷策略和手段。儘管他們試圖撇清與聯璧金融的關係,但是兩家公司存在巨大的關聯性。

爭議“零元購”

據瞭解,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主打產品有路由器、體脂秤、電視盒子等。2016年1月,斐訊開始推出“零元購”模式:用戶購買路由器獲得一個K碼,在聯璧金融上激活K碼,可獲得商品全額返現,最終達到所謂的“零元購”。

這一匪夷所思的模式看起來利潤十分可觀。以斐訊K2路由器為例,原價399元的路由器可以以活動價359元買下,激活K碼一個月後可以提現399元,這樣消費者可獲得差價收益40元。如果消費者以轉手價50元左右轉手K2,那麼投資359元,一個月便能獲得近90元的收益。

與此同時,斐訊在獲得新用戶後,便開始引導用戶進行P2P投資。釋隨凡透露,他最先購買了路由器K2P,再下載了聯璧金融App,激活路由器底部的K碼,然後開始返現。然而想要繼續購買斐訊其他“0元購”產品,或者加快返現速度,都需要在聯璧金融上投資。

當時,聯璧金融App上顯示:“新用戶實名後可無條件激活一款K碼產品。老用戶激活K2、K2G需購買3月期以上的理財產品,單筆滿500元以上可獲取一個資格。”據瞭解,聯璧金融App當時具有定期與活期兩種理財產品。投資定期的年利率達到10%-12%,活期年利率則為6.9%。

“當時我看到聯璧金融產品的利潤並不高,不屬於高利貸的範疇。而斐訊當時還寫了一封擔保函,擔保聯璧金融的本息無限承擔。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才進行了投資。”釋隨凡表示,到了今年的6月19日,他突然發現自己沒有辦法提現,先後聯繫斐訊多次,對方均不予回應。

與他一樣的並不在少數。在新浪微博上“斐訊詐騙”的話題討論中,話題的閱讀量已經達到1293萬次,討論人數超過6萬人。另一方面,投資者自發建立的“聯璧金融維權網站”統計,截至6月30日24時,有效登記的投資者為3973人,累計投入資金達8.44億元。

7月6日,斐訊在微博發佈聲明稱,已經審核及兌換10萬單K碼禮包。然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多名“零元購”產品消費者,他們均表示斐訊方面並沒有做出任何的回應,並且沒有退款。

利益關聯

6月21日下午,上海聯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15名主要高管被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經偵支隊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這讓前述投資者意識到自己可能血本無歸。

斐訊公司公開強調,“聯璧是聯璧,斐訊是斐訊,二者沒有任何關聯”。但是,兩家公司的合作並非空穴來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天眼查平臺查詢發現,兩家公司的股東信息、對外投資以及最終受益人,看起來並沒有直接關聯關係。但是聯璧金融前股東陳海東卻與顧國平共同持有上海康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股份,佔比分別為36%和10%。而且,聯璧金融多名股東登記的郵箱後綴均為斐訊公司。

此外,上海聯璧科技曾對外投資過麗江瑞錦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王佳彬。王佳彬同時擔任斐訊通信(南寧)有限公司的董事兼總經理,其法定代表人是顧雲鋒。顧雲鋒同時擔任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因此,兩家公司實際上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

7月25日,知名IT與知識產權律師趙佔領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認為,斐訊的責任主要涉及到兩個問題,第一是通過捆綁的方式來推廣、銷售金融APP,這是一種變相廣告。從廣告法上來講,斐訊是廣告的發佈者。發佈的渠道不同於普通的廣告發布渠道,它是以產品綁定的方式來進行推廣。“在這種情況下它必須去審核聯璧金融的資質,並審查有沒有違法的內容。如果沒有盡到義務,它必須要承擔連帶責任。”

這一明顯存在爭議的模式,一方面為斐訊公司在短期內獲得大量資金,另一方面通過低成本營銷吸引了用戶進行P2P投資。眾所周知,在競爭激烈的背景下,P2P平臺的流量獲取和拉新成本居高不下,幾乎居於行業之首。有行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教育類APP獲客成本大約在30元左右,要吸引用戶註冊到使用起碼要投入100元以上的成本,即使是天貓、京東這樣的大平臺APP,用戶下載激活並使用的成本也在200元左右。而互聯網金融行業從一個用戶下載,再引導他投入資金,往往成本要超過300元。

僅以用戶數10萬來計算,“零元購”便為聯璧金融節約了上千萬的推廣費用,且其中存在灰色利益鏈。此前,在閒魚、轉轉等二手物品交易平臺上,全新斐訊路由器價格在50元到180元不等,大多數購買者只是用來投機獲得收益。

不過,目前閒魚和淘寶已經將“斐訊”設為違禁詞,淘寶也早在去年年初便全部下架了斐訊產品。“相關斐訊產品本身附帶有引導、誘導消費者進行投資理財的功能,涉嫌搭售、變相搭售理財產品的行為。”阿里巴巴相關人士在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回覆中稱,為了保護商家和消費者權益,對此類產品進行了清理。

斐訊危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斐訊通過與聯璧金融等第三方金融平臺合作,推出0元購機的商業模式,在一定時間內迅速獲得了數百萬的產品訂單,並在多個生產線展開生產。同時,從2016年開始,斐訊公司在電臺、電梯等一切用戶能注意到的媒介大面積投放廣告,冠名維密大秀、僱用斐訊聯盟推廣員等手段,短期內迅速打入了市場。

7月25日,該公司一名早期的元器件供應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斐訊公司產品並沒有核心的技術能力,且多次拖欠款項。之後,雙方便不再進行合作。“從商業模式上來看,零元購其實就是一個融資和用來銷售的工具。當有些人看到它能夠賺錢後,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佔便宜,只不過泡沫破了。”

據斐訊官方公佈的數據,2017年1月到5月,斐訊總銷售量為1560萬,總銷售收入為74.5億,則平均客單價約477元。據此推算,斐訊2018年上半年在京東銷售量約1090萬臺。因此,與斐訊合作的電商平臺也同樣被置身於輿論漩渦中。其網絡銷售渠道包括了京東、亞馬遜、飛牛網、沃易購、有贊微商城。

趙佔領認為,電商平臺只是網絡銷售平臺,本身不是交易組織者、設計者,也不是交易款項收取人。有的電商平臺上,它只是在賣斐訊的硬件產品,所以關聯性並不強。但是,如果是在廣告引導中進行了推薦,則需要承擔審核的責任。

監管層此前表示,目前大部分網貸機構偏離信息中介定位以及服務小微和依託互聯網經營的本質,異化為信用中介,存在自融、違規放貸、設立資金池、期限拆分、大量線下營銷等行為。對於企業的自融行為也早已明文禁止。

儘管斐訊公司否認了與聯璧金融的資金關聯,但是其自身的經營必然會受到影響。“短期來看,斐訊對標的企業類似於華為、榮耀、小米等。”在接受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採訪時,顧國平曾經放出豪言,按照公司規劃,在2018年將陸續推出智能新品,預計全年營收將突破200億元。其產品細節上與華為、小米存在差距,但價格數倍於主流產品。

不過,這一計劃或將落空。從2017年5月開始,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連續五次被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企業。

另外,根據一份公開的債權人破產申請申訴,上海斐訊曾因拖欠江蘇達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000萬元,後者向法院申請對斐訊公司破產清算,而斐訊公司為了證明有償債能力,在2018年2月的破產訴訟中,提交其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顯示斐訊公司資產總計143.5億元,負債總計79.95億元,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為5.52億元。法院認為:斐訊公司提供的資產負債表、審計報告等顯示其資產大於應付債務,故不能認定斐訊公司資不抵債。

在主流的銷售渠道,已經不再有斐訊的身影,斐訊公司是否能度過危機,依然是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