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汤恩伯?

笔下发白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四:陆军二级上将、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兵团司令官、陆军副总司令、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

汤克勤,字恩伯,浙江金华武义人。日本明治大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蒋介石最信任中央军嫡系将领之一,多次免职又被启用。

汤恩伯个性骄横,做事嚣张跋扈,与其合作的将领甚至上司对其评价极差。原因在河南抗战时期,汤收编大量土匪散兵,军纪败坏;49年出卖恩师陈仪,造成其被害,这2件事造成汤恩伯口碑很差。

中央军内部有三大派系,除陈诚和胡宗南外,第3个是汤恩伯,可见其势力之大。豫中会战时汤恩伯部溃散,被蒋介石免去职务,其起家部队被拆散,汤系自此有名无实。

汤恩伯可圈可点的,一是不谈世是人非,不论时政,是典型职业军人;二是抗战立下诸多功劳,战功彪炳。被冈村宁次认为是中国军队最骁勇善战的将军。

抗战后指挥第1兵团在华东作战,因74师在孟良崮被歼灭被免职。后任陆军副总司令,49年任京沪杭警备司令,防卫上海。兵败后任厦门防卫所主任,再败后任金门防卫所主任。

1954年汤恩伯赴日本治疗胃病,6月29日在日本京都去世。7月15日遗体送回台北安葬。蒋介石听到汤恩伯死讯,只是淡淡说了句:他应该死在上海。





汤恩伯早年留学日本,后投奔陈仪门下,受保荐入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汤恩伯,原名汤克勤,1900年出生,浙江金华武义县汤村人。1920年汤恩伯入援闽浙军讲武堂,毕业后当过体育老师、警察。

在警察任上,汤恩伯目睹好友老父被豪强欺压,一时义愤,以石击豪强重伤,而后避祸日本。后来汤恩伯考入明治大学,做厨师半工半读。

1924年汤恩伯拜陈仪门下,并由陈仪做媒结婚。陈仪对汤极为欣赏,保送汤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任陈仪第1师少校参谋。


汤恩伯出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官,开始展露峥嵘,升任少将处长。

1928年,张治中担负蒋介石委托,整顿和建设中央军,出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治中在参谋处点名汤恩伯,到军校担任战术教官。

于是汤恩伯白天忙训练上课,晚上撰写教材,整理资料。为军校写了大量关于步兵战术的教材。黄埔军校早期师承苏军,重政治、轻军事。汤恩伯撰写大量实战教材。

12月蒋介石前来视察得,了解到军校增加军事课程教学,抽出时间看完汤恩伯写的教材,非常高兴,要张治中重用汤恩伯。

于是蒋介石视察结束后,汤恩伯升任训练处少将处长兼军官连连长。从此汤恩伯进入国军管理核心。

不久军官连升级为军官教育团,后升级为第2教导师,汤恩伯任第1旅旅长。


汤恩伯凭扎实军事基础,整训部队,以胡林翼练兵办法管理部队。

1931年,汤恩伯离开军校,出任第2师(89师前身)中将师长。第2师驻军淮河以北,被视为国军在华北总预备队。

第2师在汤恩伯指挥下,行军操练士气高昂。汤恩 伯练兵沿用日军练兵方法,军纪严明。当时华北日军间谍看到后,非常惊奇。

升任13军军长后,汤恩伯以清末名将胡林翼的“要有菩萨心肠,要有屠夫手段”为治军座右铭。作战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不识亲疏、不计近远,战时使部曲均畏威怀德,乐为效命”。

行军时,汤恩伯命每个连队必派1名军官手持“执行革命军纪”小旗押阵于后,以保证军纪。

此外汤恩伯“自奉俭约,平时不讲究 穿着”,士兵都称他为“伙夫头”。在经济上,汤恩伯主张公开,并“廉洁自律”,不仅使全军官兵对其信服,部队军纪也是全国陆军中的佼佼者。

第13军在汤恩伯的不断建设下,逐渐成为他的基干部队。此后汤恩伯即以第13军为基础不断壮大,并渐发展成中央军体系内一个重要派别,与陈诚系、何应钦系鼎足而立。




七七事变后,汤恩伯率先在南口与日军血战,歼敌数千,开抗日作战先河,有力配合上海淞沪作战。

七七事变后,华北日军分三路(津浦路、平汉路、平绥路)南下西进,准备3个月灭亡中国。

第2战区第7集团军下令,以汤恩伯指挥所部2个师及第17军1个师,担任南口至赤城方面的防御;刘汝明指挥所部担任张家口方面的防御。

日军原计划平绥路只作为辅助战场,由于此方向国军布置重兵,直接威胁到平津地区及平汉路日军侧翼,战略极为重要。

关东军坚决要求进行平绥路作战,以解除对国军的侧翼威胁。为此日军组编了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华北驻屯军也派出第5师团和独立混成11旅团参与战斗。


南口位于燕山山脉与太行山交汇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被人称为“绥察之前门、华北之咽喉”。

汤恩伯第13军于8月初进入南口地区布防。日第11旅团派出小分队从4日开始,在南口镇实施侦察。又对得胜口、虎峪村实施搜索,10日开始攻击南口车站。

11日,日军对南口地区展开正式攻击。其主力第5师团猛攻南口镇。坂田支队向南口镇西侧助攻,一部在得胜口佯攻。

日军在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下,以坦克为先猛攻守军阵地。汤恩伯第89师凭有利地形顽强抵抗、反复冲杀。甚至一日之内守军伤亡1200余人,汤恩伯部处于不利情势。

南口战役的同时,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向张家口展开进攻。加之中国来援军队被日军阻断,汤恩伯于8月26日向南撤退。27日,日军左翼第5师团和第11旅团分别占领南口附近重镇怀来、延庆。


八年抗战,汤恩伯辗转多个战区参加各种大型会战,立下汗马功劳。

9月汤恩伯任第20军团长兼第13军军长。10月在河北漳河南岸阻击日军,掩 护河北国军主力转移。

10月底率第13军驰援晋绥第二战区,参加子洪口战役。1938年3月,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6月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随后参加武汉会战、随枣会战。1940年5月,参加枣宜会战。升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


其后汤恩伯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兵团司令官,辖5个集团军,40万大军。在豫中战役战败免职。

1944年,日中国派遣军集结优势兵力发动了“一号作战”。汤恩伯的第一战区首当其冲。在这关键 时刻,汤恩伯对敌情判断作出了致命的错误指示,导致日军大迂回成功。

先是许昌失守,暂编第15军遭受重创。随后被日军以机械化部队包抄后路。 汤恩伯原计划在嵩山地区反击,顿时慌了阵脚。

汤恩伯为避免部队被合围,不得不下令后撤。大军未战就撤,顿时军心涣散,纷纷争抢着向伏牛山 区转移。

第1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见汤兵团率先后撤,也下令撤退。就这样,整个第1战区呈现兵败如山倒之壮。汤恩伯部撤退途中遭受土匪袭击、缴械,相当狼狈。

蒋介石听闻惨败后,极为震怒,下令撤了蒋鼎文、汤恩伯的职务。汤恩伯体系13军、29军亦被拆离,汤恩伯系至此名存实亡。


汤恩伯名声为啥臭?因被蒋介石对家(李宗仁为首)群起攻之。

1949年李宗仁上台后,由上海、江浙、南洋等左 翼报媒开黑,说是汤恩伯忘恩负义。然后是李宗仁批评,说“汤恩伯无能”以及军纪十分败坏。

由于秋后算账,将河南抗战出现的大饥荒、大溃败,“水、旱、蝗、汤”以及豫湘桂大溃败的,各地土匪大肆抢劫,这笔糊涂帐,也算在汤恩伯身上。

汤恩伯在河南收编了大量土匪、游兵散勇,这些匪兵借抗日之名欺压百姓,军纪确实比较差。一次汤恩伯视察一个村落,见一家人全捂在被窝里,问明原因竟是被官兵所抢,气得汤恩伯当场枪毙两个连长。

汤恩伯另外一个恶名是出卖恩师陈仪。陈仪时任浙江省主席,49年策反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的汤恩伯。汤当即向蒋介石告密,造成陈仪被枪决。这个事虽然汤恩伯每每愧疚,但恶名已传。


内战开始后,汤恩伯为第一兵团司令官,寻找华野主力决战。兵败孟良崮后被解职。后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丢失上海后再任厦门警备司令,再败后去台湾。

内战开始后,汤恩伯任第一兵团司令,指挥整编74、83、25、28、57、65、85师,可谓精兵强将。

进攻淮阴时,第一兵团呈一字横阵。汤恩伯一再催促张灵甫进军,整25、83师掩护两翼。

被粟裕抓住阵型漏洞,调集华野主力围歼张灵甫。张灵甫后路切断,固守孟良崮。

谁知汤恩伯指挥不动25、83师,黄百韬、李天霞见死不救,致使国军主力整74师全军覆没,张灵甫被击毙。

身为兵团司令的汤恩伯承担罪责,蒋介石勃然大怒、心痛万分,整个国军士气都受到影响。传言汤恩伯下跪谢罪,被蒋介石用手杖打得头破血流。


免职后汤恩伯被迅速启用,在上海、厦门战役中连续失败,再也不复当年神勇。

47年7月汤恩伯代理陆军总司令,48年8月任衢州公署主任。49年1月升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奉命防守长江天险。

渡江战役开始后,江防部队一触即溃,25万部队在郎溪被解放军追上并歼灭。4月下旬汤恩伯指挥6个军20万国军退守上海。

汤恩伯颁布十杀令,要求坚守上海6个月。结果防线被迅速突破,汤恩伯部经海路撤往厦门。其后汤恩伯被任命为福建省主席和东南军政长官,奉命防守厦门,亦在短时间内失守。


汤恩伯到台湾赋闲在家,死于1954年。其死后蒋介石只说了一句:他应该死在上海。

厦门兵败后,汤恩伯到台湾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50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赋闲在家。

1954年5月,赴日本医治胃病,6月29日在日本东京都庆应义塾大学医院去世。一说是被日本医生谋杀。

死后军衔被追赠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7月15日,汤恩伯灵柩自殡仪馆送往台北县南宫壶山下葬,何应钦、陈良、胡宗南、蒋经国为其送葬。后迁葬于五指山公墓。

请关注烟酒阁大学士:百名国军将领系列文章,感谢。


烟酒阁大学士


聊汤恩伯这个人,最好从他的名字开始。

汤恩伯原本叫汤克勤,汤恩伯这个名字是他后来遇到人生大恩人陈仪之后特意改的,恩伯恩伯,感恩伯父的意思。只可惜在人生快落幕的时候,他背弃了自己用了几十年的名字,为了所谓的前程,他不仅自扇了耳光,而且害死了他的“恩伯”。

汤恩伯是浙江金华人,蒋介石的老乡。与老蒋那些既出身浙江又来自黄埔的嫡系将领略有不同,汤恩伯没当过黄埔学生,也没参加过黄埔学生军的东征北伐。小学、中学毕业后,汤恩伯上的是浙江体育专科学校,体专毕业后,他才进了援闽浙军讲武堂这一毫无名气的地方小军校。

但汤恩伯的运气足够好,小地方,他遇到了大贵人,陈仪。

大贵人给这个贫寒子弟送上了什么样的人生大礼呢?不仅将自己的干女儿嫁给了他,更一手把他保送进了日本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

正是在如此厚爱下,穷小子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汤恩伯。

从日本留学归来后,汤恩伯随在浙军任师长的陈仪一同投靠了蒋介石,并在此基础上又一次迎来了人生的好运气。

先是搭上了黄埔末班车,不久又在这末班车上遇到了人生的第二个贵人。

搭上黄埔末班车是什么意思呢?1928年黄埔军校改名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迁往南京,结果刚一落地,汤恩伯就谋到了第六期步兵第一大队上校大队长的位子。

那他又是怎么获得人生另一大贵人蒋介石的赏识的呢?汤恩伯玩了一招相当漂亮的投石问路,知道老蒋在那阶段重视练兵,所以他抠出所有脑花弄了个《步兵中队教练之研究》出来。

结果,这石头直接投到了老蒋心里。看完汤恩伯的能力展现,老蒋眼前顿时一亮,能写出这样的东西,人才呀。

那个时候,老蒋颇有指点江山的气概,对人才的使用有时候也颇为大胆。就因为一篇文章,汤恩伯不久之后竟被直接提拔成了少将旅长。要知道经过两次东征以及北伐的黄埔嫡系,到1930年升迁最快的也不过如此。

有人说,老蒋用人最看重的是忠诚,只要忠诚,草包不包草不重要。这种说法未必偏激,一群草包怎可能帮老蒋撑下恶战不断的天下。

从随后很长一段时间汤恩伯的表现看,老蒋在得势时眼光还是不错的。

中原大战,汤恩伯刚一登场,就小试了一把不错的牛刀。没有汤恩伯的殿后阻击,老蒋很可能又一次落入了冯玉祥布下的口袋阵。

只一战,汤恩伯嫡系悍将的意思就有了那么一些。战后,论功行赏,汤恩伯荣升第二师中将师长。

作为嫡系,汤恩伯随后开始替老蒋围剿红军。

1932年与徐向前的对阵中,汤恩伯的表现至少是不分胜负、旗鼓相当并且相当凶残的,战功有多少暂且不说,其汤屠夫的恶名确是从这个时候就有了的。

为什么敢做屠夫事?这家伙有个仿自清末名臣胡林翼的心法——要有菩萨心肠,要有屠户手段。

正因为出力不少,能力不错,到1935年汤恩伯又高升了,他成了手握十三军的中将军长。

在汤恩伯手里,这十三军后来可是国军中不得了的王牌军。

削藩、围剿,如果以上算是国军将领都经历过的战场三部曲第一部的话,那接下来的抗战就是第二部。

汤恩伯的表现如何呢?

可以这么说,“汤司令”的人生华彩几乎全都浓缩在了这一阶段。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南口一战,面对南口要塞布防被汉奸出卖的不利战局,汤恩伯率十三军死战有钢军之称的日军第五师团,一个月坚守不退,可谓是气壮山河。

绝对悍将的水准。

在随后展开的台儿庄大战中,汤恩伯在悍的基础上又演绎了他的善于择机而动。在这一大战中,虽然汤恩伯有不听李宗仁指挥、见死不救、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种种非议,但在最关键阶段对日军的适时出击,进而锁定台儿庄大捷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战后,老蒋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以及升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就是对此作出的最鲜明回应。

台儿庄之后,汤恩伯的悍将生涯还在继续,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尤其是豫南会战,汤恩伯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几次大战后,日军对汤恩伯恨之入骨的同时评价也颇高。

他们称汤恩伯为老蒋手下头号悍将,日军的天字第一号大敌。

客观地讲,在日军的特别关照下,汤恩伯掌控的部队仍能“茁壮成长”,足可见此人的军事造诣还是相当高的,虽然这所谓的“高”中包涵着一味自保的狡猾。

到了这个阶段,汤恩伯算是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在很多人眼中,他成了与陈诚、胡宗南并驾齐驱的“中原王”。

遗憾的是,在中原王的巅峰处,汤恩伯的人生很快就出现了盛极而衰的大转折。

首当其中的就是他在河南的名声越来越臭,臭到什么程度呢?他的“汤”姓成了天灾人祸的代名词。

当时的河南有这么一个说法“水旱蝗汤”。

曾经让日军恨,现如今又让老百姓恨,汤恩伯这冰火两重天真是讽刺的很。

可以想像,一个让老百姓骂成这样的人是绝不可能再有栋梁之心、栋梁之举的。果然,在1944年4月的豫湘桂战役中,汤恩伯再不是那个让日军紧张的悍将,一溃千里让他成了一心保富贵、保实力的可耻之徒。


抗战胜利后,如汤恩伯这样的嫡系将领,无一例外几乎全让腐败蚀尽了曾经的“英雄”气概。

看似尚有可以一战的架势,实际上早已成了庙堂上的稻草人。

大战的狂风一起,他们瞬间就成了四处横飞的稻草。

1947年,汤恩伯奉命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孟良崮一战,整编七十四军被全歼,丧钟被敲响的意味十分明显。

听到这丧钟声,汤恩伯只能黯然下课。

然而,下课没多久,老蒋又给汤恩伯派了活,做护食的恶犬。

这就是守上海时汤恩伯的真实角色,还别说,为了给老蒋争取抢运上海滩黄金的时间,“汤司令”还挺能扛,硬是“狂吠”到了黄金都运走的那一刻。

恶犬做完,大概也是意识到自己在老蒋那里已失去了价值,结果汤恩伯做了一件让人不耻的事。

曾经的大恩人陈仪想拉他一起起义,他却实实在在地把恩人出卖了。

因为他的出卖,陈仪1950年被处死在了台湾。

可这样做就能保住他想保住的一切吗?

殊不知,输掉人品的人往往会变得一无所有。

人生有很多残酷的悖论,就说汤恩伯干的这事吧,站在一个角度讲,他这是忘恩负义;站在另一个角度讲,他这是大义灭亲。

可当这两个结论在人心中沉定后,忘恩负义一定会彻底覆盖掉大义灭亲。

汤恩伯最终的命运就是这样,老蒋抛弃了他。

而此时的汤恩伯不幸又有病,一方面要看病,一方面在台湾又待不下去,在没条件从容选择的情况下,他被迫去了并不欢迎他的日本。

然后就死在了日本人的手术台上。

只有54岁。


汤恩伯的一生,开局很幸运,中间很坚挺,最后很难看。

而从汤恩伯的人生轨迹中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真谛——一个人的运气可以用完,但勇气千万不能用完!


黑句本




关于汤恩伯,一直以来负面评价太多,其实这个人应该来说是一个抗日英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贵人指路。汤恩伯这一生中有三个贵人,帮他在人生上半场占了先机。

第一位贵人,武义富商之子童维梓。他们是同乡,当1922年汤恩伯到日本读书时,童维梓开办了一家中国餐馆,就交由汤恩伯打理,让他赚钱维持生活。在这里,汤恩伯结识了同为中国学生的王锦白,并谈婚论嫁。



第二位贵人,浙江同乡陈仪。1924年汤恩伯和王锦白回国时,见到了王锦白的义父,也就是时任浙军第1师师长陈仪。陈仪认为年轻人应该读军事,并资助他再赴日本去学习军事,从此汤恩伯走上了军事生涯。

第三位贵人,张治中。因为国民党中,浙江人居多,在他们的举荐下,1928年汤恩伯进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教官,因为自己的军事才华很快得到了军校教育长张治中的赏识。短短两年时间,汤恩伯就升到了旅长的位置。



从这之后,汤恩伯以其扎实的军事功底和指挥才能快速成长为中央军的高级将领。

1931年,汤恩伯就被提拔为师长。1934年1月13日,他指挥自己的军队攻占福州,为平定福建事变立下头功。李济深、 陈铭枢、 蒋光鼐、 蔡廷锴这些人被迫解散福建人民政府,十九路军被收编入中央军,各师师长均由黄埔系将领担任。

随后,汤恩伯马不停蹄,又任赣粤闽鄂剿共军东路军第五路军第十纵队总指挥兼第4师师长,在在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表现很积极,成绩也比较抢眼,接连攻占苏区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石城县,并且于11月最先进入中央苏区首都瑞金。



因为在剿共中的表现,1935年1月升任第13军军长兼第4师师长,并于4月晋升为陆军中将。

当上军长对于汤恩伯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开始结合历史上名将的治军要点,加上自己在日本学到的西方军事思想,总结出了自己的作战思路。他非常信奉佛家的“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提出了治军理念“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不识亲疏不计近远,战时使部曲均畏威怀德,乐为效命”。

汤恩伯以13军为为基干部队,建立了中央军与胡宗南、陈诚土木系相抗衡的汤恩伯军事集团。



抗战中间,是汤恩伯一生中最闪光的时刻。虽然有人指责他不听李宗仁指挥,在河南期间给人民增加了巨大的负担,但他对日作战中间的巨大功劳却是其它人无法抹掉的。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汤恩伯部13军奉命防守南口,阻止日军从北平进入山西。蒋介石本来给的命令是让他坚守8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然而13军在这里坚守了20多天,以一个军的兵力,阻挡了4万日军精锐部队的进攻。在日军进攻最猛烈的时候,汤恩伯激励军官“我死则国生,我贪生则国死”。最终因为其它区域被日军攻破,13军才不得不撤退。这一战,武器满后的13年以伤亡2.7万的代价消灭了1.5万日军。此战被后来的新华社的首任社长范长江称为:“汤恩伯,这个汉子,他不要命了”。



1937年9月,汤恩伯被任命为第20军团军团长,下辖三个军,共7万多人。第二年3月,20军团参加了台儿庄会战,李宗仁曾指责汤部作战不力。实际上并不像李宗仁说的那样,当时战场上的形势李宗仁根据不知道,日军的21旅团前来增援,如果不马上消灭,等他们和包围圈的日军会合,整个战役将破产。汤部先重创了21旅团,然后才投入战斗,确保了台儿庄战役的顺利进行。

徐州会战后,汤恩伯的20军团改称31集团军,作为机动兵团。汤恩伯把大部队拉入山区,日军几次先消灭这支铁军,都无法捕捉到他们的行踪。然而当日军出现破绽时,31集团军总会像神兵天降一样,重创日军。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汤恩伯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下辖5个集团军,总兵力近40万人,因此被称为“中原王”。

这支被日军称为最可怕对手的军队,早就进入了日本大本营的黑名单。1942年,中原大旱,河南人民根本无法供应汤军团的补给,人民把汤部和水灾、旱灾和蝗虫,并称为“水旱蝗汤”四大害。

1944年,日军突然发动一号作战计划,对汤兵团形成包围态势。汤恩伯不得不提前撤退,避免被全歼的命运。但同时也引起其它军团跟着撤退,造成了兵败如山倒的情况。在撤退中,与当地人民和土匪发生了激烈冲突,损失极大。



抗战的后期,汤恩伯在危急关头再次出任黔桂湘边区总司令,指挥7个军紧急驰援贵州独山,阻挡了日军由贵州进入重庆的路线,使重庆转危为安。汤恩伯因此升任第3方面军司令官,随后他又指挥了广西大反攻,接连收复广西的数十座城镇,再度重现汤军团当年战力强悍的风采。

1945年9月,汤恩伯奉命作为上海地区受降主官,率部进驻上海,接受日本驻军的投降,这也是对他八年抗战功绩最好的褒奖。



解放战争期间,汤恩伯于1947年3月,就任第1兵团司令官,率部负责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由于在孟良崮战役,74师被全歼,汤恩伯被撤职查办。

直到1948年,汤恩伯才被重新启用,但一开始并没有重用。这年的年底才被任命为京沪警备总司令,负责指挥长江下游和南京、上海的防御。

此前,抗战刚结束时,汤恩伯的恩人陈仪受命去接管台湾,因在台湾期间贪污腐化,导致台湾社会动荡,爆发了228起义,他被免职。到了1949年,陈仪怕蒋介石和他算总帐和为自己的后路考虑,开始走投机路线,想拉拢汤恩伯发动起义,投奔解放军。

汤恩伯经过一番考虑,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蒋介石。于是毛人凤就派出保密局特务把陈仪给捉了起来,于1950年在台湾枪决。

王锦白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伤心,恨汤恩伯无情无义,出卖恩师,就领着他们家的一子三女去了美国。

1954年4月,汤恩伯感到身体不舒服,医生认为是十二指肠肿瘤。在当时的台湾没有办法做这方面的手术,只能转国外医院。

因为日本比较近,因此就去了日本。前两次手术都比较成功,最后一次却失败了,汤恩伯就这样去世了。

关于汤恩伯的死因,有人认为是是谋杀。因为当时的主治医生叫岛田信胜,他的哥哥在大陆作战时,被汤恩伯部击毙。但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最后也只能作罢。

国民党在台湾的所有大佬都参加了汤恩伯的追悼会,就连以冈村宁次为首的日军军方代表团也向汤恩伯表示最后的致敬,为他们在抗日战场上的老对手表达自己的敬意。


新知传习阁


汤司令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忠诚,而且只认委员长,其他人一概当作不存在。

就打仗来说,汤司令的表现给人的印象是不太一致的,有时候特别能打,有时候又特别不能打。比如说沪宁杭战役中,汤司令率部坚守上海,解放军人数远远多于汤司令所部国军,但就是攻不下,硬是让汤司令坚守了一段时间。不能打的时候,比如抗战的时候,在台儿庄避敌不战,豫湘桂大溃败跑得就更快了,解放战争中坑张灵甫,也是相当成功。

所以说,汤司令其实不是不会打仗,也不是不能打仗,他想打的时候也挺能打,打起来也挺厉害的,但是他不想打的时候,除了委员长,谁说都没用,就是坚决不打,坚决保存实力,让人觉得特别草包。

为什么呢?这就必须说汤司令作为一个高级将领,在国军将领中的政治意识是特别强的,特别讲政治,宁可犯政治错误,绝不反路线错误。他打仗只为委员长打,党国生死存亡他一概不管。

比如说在守上海的时候,他知道这时候是关键时刻,他必须坚守,为委员长向台湾转移物资和财产争取时间,所以他死命坚守。而在抗战的时候,他很清楚,这种时候他就算拼了老命去打,自己部队打残了,他没有实力了,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他宁可避敌不战。

委员长用人也是很有特点,优先考虑是否对自己忠诚,接下来是看是否对党国革命事业忠诚,然后才是能力,对他个人的忠诚与否始终是放在第一位考虑的。

所以像汤司令这种干部,委员长就算是知道他的部队在河南奸淫掳掠,走私军需物资,贪财好色,无所不为,就是不打鬼子,鬼子一来,跑得比谁都快,委员长也无所谓,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实在是舆论压力大了,就先免职,让他放假休息一段时间。等过一段时间,再放出来,继续委以重任。

汤司令当然也是聪明人,知道什么事情能干,什么事情不能干,反正是简在帝心的人,所以他不管怎么打败仗,怎么鱼肉百姓,都没关系,但在他知道关系到委员长的命根子问题的时候,他一定会表现特别突出。所以,他只干委员长需要他干的事,只打关系到委员长的政治、经济利益的仗。至于党国生死,关我屁事。只要委员长信任我,我就能照样当官发财。

委员长手下有一大批这样的人,能力平平,但是根正苗红,是委员长特别信任的人,属于委员长的私人嫡系干部。所以像李宗仁、张发奎这些人,都很看不起委员长手下这些人,觉得委员长作为当过领袖,处事不公,没有人君之德。

比如李宗仁回忆录里讲过一个很小的小事情。北伐战争的时候,其实当时国民政府也穷,也没多少钱。所以除了苏联给的军事援助优先装备委员长的嫡系部队之外,就连士兵行军打仗穿的草鞋,也是委员长的嫡系部队一人两双,而其他非嫡系部队都是一人一双。

有什么样的统帅,就有什么样的将军。委员长用人把对个人的忠诚放在第一位,所以国军中比较得宠的多数就是汤司令这种人,而那种在战场上敢打敢拼,但对委员长的忠诚不够纯粹的人,始终无法得到委员长的信任。这也是导致国军无论在抗战还是在解放战争中都出现了大量地方部队主动投敌或者起义的主要原因。

《大路朝天:中国道路与中国革命》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萧武


战功卓著的“中原王”,声名狼藉的“水旱蝗汤”!

汤恩伯,日军眼中的天字第一号大敌!

汤恩伯是少数被日本人忌惮的抗日名将之一。他的成名之路,离不开两场战役:南口战役及台儿庄大捷。这两场战斗下来,汤恩伯获颁青天白日勋章,成为名符其实的“抗战名将”。

1937年年底,汤恩伯第7集团军前敌总指挥,指挥第13军、第21师、第72师等6万人,力战日军第5师团(甲种师团)和混成第11旅团(共计,7万人)。此战,持续19天,国军伤亡2万多人,日军死亡2000人。按照伤亡比例1:4算,日军伤亡应该在1万人。汤恩伯在此战中的表现不错。这场战斗鼓舞了抗战士气,严重地挫伤了日寇嚣张气焰,打乱了日寇的作战计划。

1938年,台儿庄大捷,是汤恩伯军旅生涯中的巅峰。此战中,第2集团军池峰城率31师官兵坚守台儿庄城寨。汤恩伯率第20军适时展开反攻,成功击退日军。

之后,汤恩伯在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等战役中,表现可圈可点。此时的汤恩伯,被日军憎恨,称汤恩伯是“天字第一号大敌”!

“水旱蝗汤”的汤!汤恩伯在声名狼藉中,走向没落。

汤恩伯和陈诚、胡宗南并称黄埔系三大派系。

汤恩伯在徐州会战之后,发展成为和陈诚、胡宗南并驾齐驱的“中原王”。汤恩伯在第13军,第85军和新编第2军(后改称第29军)的基础上,组建了第31集团军,这就是著名的“汤兵团”。这支部队,是第1战区和第5战区的战略机动兵团。该兵团的每个师,基本上都被日军认定为是“甲等”。

可惜,汤恩伯走上顶峰以后,就开始在“天怒人怨”中走向衰落。

汤恩伯在驻扎河南期间,为了解决驻军口粮,与当地民众抢粮食。1942年,河南大灾,毫无军纪可言的汤恩伯部队,更加变本加厉的搜刮粮食。也是因此,“汤灾”成了“水旱蝗汤”四灾之一。

在河南甚至流传:“宁愿日军来烧杀,不愿汤军来驻扎”。这一记响亮的耳光,直接打在了汤恩伯脸上!这也注定了,汤恩伯部将走向灭亡。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一号作战”(豫湘桂战役),试图打通大陆交通线。汤恩伯部在此战中,一溃再溃!豫中会战惨败后,蒋介石撤了汤恩伯的职位。叱咤中原的汤恩伯兵团也被拆分。

1947年,汤恩伯奉蒋介石命令率军对我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其第一兵团的主力张灵甫的整编74师被我军全歼于孟良崮地区。此战后,蒋介石非常气愤,让汤恩伯跪下。并用手杖将汤恩伯打的满脸是血!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汤恩伯是国民党将领中众多浙江人之一,汤恩伯后来之所以能够官居显位,与陈仪的提拔有很大关系。可以这样说,没有陈仪就没有后来的汤恩伯,不过最终汤恩伯却背叛了陈仪,并且导致陈仪被杀。

汤恩伯本来并不叫恩伯,而是叫克勤,因为感念陈仪对他的提拔,所以起名恩伯,意思就是感恩伯父陈仪。辛亥革命后,陈仪任浙江都督府陆军部长兼陆军小学校的校长,那时候汤恩伯还只是浙江体育专门学校的一个学生,后来他找到陈仪,希望陈仪能够让他进入陆军小学校深造。陈仪答应了汤恩伯,后来还资助汤恩伯到明治大学和陆军士官学校深造。

1926年汤恩伯学成归国后,汤恩伯结识了蒋介石,蒋介石留他在军中做参谋,汤恩伯随后与蒋介石一同参与了北伐。由于汤恩伯是浙江人,又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蒋介石也自认自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所以汤恩伯一直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根据李宗仁的回忆,汤恩伯为人非常凶悍。为了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汤恩伯在执行蒋介石的命令的时候非常卖力,在围攻苏区的时候,汤恩伯用活埋等非常残酷的手段去镇压工农群众。抗战期间,汤恩伯曾经是第一战区的副司令长官,坐镇河南,自称“中原王”,不过汤恩伯主政河南时期的政声是非常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汤恩伯所部扰民现象非常严重。1944年,在豫湘桂战役中,汤恩伯所部不战自败,汤恩伯于是被调赴重庆任闲职。

解放战争期间,汤恩伯也是解放军华野的手下败将。1949年,南京被解放前夕,汤恩伯任京沪杭警备司令,在解放军解放南京之前,汤恩伯多次找陈仪密商,表示愿意反蒋,不过后来汤恩伯却把陈仪准备起义的消息告知了蒋介石,由于汤恩伯的背叛,陈仪被捕,1950年,陈仪在台湾被处决。由于受陈仪的牵连,此后汤恩伯也遭到排挤,1954年汤恩伯病故于日本。


青年史学家


内战就不说了,汤司令没什么好评价。就专门讲汤恩伯在抗战八年的表现。客观的说,汤恩伯也算是一个人物。

前期铁汉,后期孬蛋。



中原大战时,汤恩伯就随蒋介石鞍前马后,一路熬到战区司令长官的位子,虽然遭到国共两党一致的不待见,但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因为讨厌汤恩伯就把他贬得一无是处。

抗战早期

卢沟桥事变后,第一个日军交战的应该就是汤恩伯的部队。在现在的北京西北郊的南口,汤恩伯率六万兵力对抗日军七万人。自己亲临第一线指挥,对面的日军部队是有钢军之称的第五师团,在兵力和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和日军血战一个月。

在整个战役中,汤恩伯几天几夜不睡,全靠抽烟维持精神,累的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也深深的陷下去。身边只留两个传令兵,其余勤杂人员全部派往前线。自己的指挥部也多次被日军炮火摧毁,最后无力坚守才退出南口。

这一战使汤恩伯一战成名,就连中共的机关报《解放》也撰文表扬汤恩伯是: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久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


南口大战后,汤恩伯最著名的巅峰之战就是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战役中,先有川军王铭章事血战滕县,后有庞炳勋军团和张自忠军血战临沂,最后孙连仲第二集团军死守台儿庄不退,汤恩伯率二十军团则适时出击,成功击退日军第十师团。随后一路反攻将日军包围在枣庄、峄县数地,予以沉重打击。

台儿庄战后,汤恩伯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很多人都说台儿庄战役,汤恩伯故意拖延时间,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战后的《徐州会战之检讨》中,白崇禧已经做过总结了。

汤恩伯司令用兵适宜,当敌攻击台儿庄之际,迅速抽调进攻峄县而逞胶着状态之兵力,反包围台儿庄之敌人与孙连仲部相呼应。同时,并调关麟征、周碞二部击破敌人由临沂派来解围台儿庄之沂州支队,于任务完成后,仍回师台儿庄,此为其用兵灵活、合宜之处。


抗战中期

日军曾经对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各部队编写出一份调查表,他们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按照甲乙丙三等来划分。表中被列为“甲等”的部队寥寥可数。但汤恩伯兵团所辖的每个师都被列作“甲等”,汤兵团是一支让日军很头疼的部队。

在徐州会战之后,汤恩伯又参加了随枣会战、冬季攻势和枣宜会战,凭借这三次会战中的战绩,汤恩伯成功当上了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全权指挥河南驻军。在他的发展下,河南扩充了五个集团军,近四十万人。而且屡次击退日军的进攻,成了名副其实的河南王。

抗战后期

抗战后期,汤恩伯主政河南,被河南老百姓列为四大公害之一,这四大公害分别是“水、旱、蝗、汤”。把汤恩伯与水灾、旱灾、蝗灾相提并论,足以可见汤恩伯是有多么不得人心。

汤恩伯之所以成为汤灾,主要是因为他养军。上面也说了,五个集团军四十万人。河南又是抗战的前线,而且连年天灾,粮食歉收,却仍需承担全境驻军的补给。只要上面不拨款,汤恩伯就让士兵去地方搜刮地皮,比日本人还可恨。

河南受灾期间,蒋委员长表示要救灾,汤恩伯这厮也深知圣意,以个人名义捐出了二十万赈灾款,发动部队累计放粮三百万万斤,动员部队节约出了七百万万斤粮食,当作种子粮来救济灾民。不过,然并卵。灾民都饿死了,救灾粮食发给谁?

豫北会战后,汤兵团一溃千里。三十万大军被打崩溃,甚至有几万人被老百姓缴械。蒋委员长震怒之下,把蒋鼎文和汤恩伯一同撤职。

蒋鼎文就是电影《1942》里面,跟李培基叨逼叨的那位长官。历史上因为作战不力,被撤职。


额外插一句,历史上蒋鼎文并没有说过电影里面的台词:“饿死一个灾民,地方还是中国的;如果当兵的都饿死了,我们就会亡国”



据很多资料记载,历史上河南遭灾,省长李培基并没有第一时间上报中央,反倒是第一战区司令蒋鼎文如实报告了中央。因为李培基没有如实申报,导致蒋本人被中央一顿训斥,说他不该扰乱河南的军政团结。其后,三十六集团军司令李家钰去重庆找何应钦汇报了河南的灾情,也被何应钦一顿训斥:灾情不能随便报,地方政府没有报,军队报告就是无效的。

蒋鼎文回到战区后,号召战区士兵每天节余食物二两,为期三个月,要求用这些粮食去救济灾民。汤恩伯也就是这个时侯,跟着司令官做了点善事。

而且汤恩伯特别讨巧的是,他不仅发粮食,还号召军官收养灾民的孩子。让驻军的每个军都收养了难童100到200名不等。宋美龄创办的战时儿童保育总会到河南视察时,一次就从开封带走2600余名难童。深得蒋夫人赞赏,汤司令真的是人精呐。


Mer86


抗战全面爆发,汤恩伯先在南口阻击日军。由于战况激烈,不到二十天伤亡两三万人,重创日军。南口战役虽然失败,也是尽力了。

无论如何汤恩伯也算一位抗日名将,黑汤恩伯最厉害的是李宗仁,但实际上桂系李宗仁可是前后两次告黑状,第一次是台儿庄,汤恩伯先肃清了外围之敌才开始出兵台儿庄是正确的,包括增援藤县也是派出了一个团,但是孙震的川军战斗力太差,一天就垮掉了,还谎报军情说车站在手里,结果汤恩伯的一个团没展开就在车站被吃掉。

后来1942年担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为了给部队筹集军费开贸易公司,和沦陷区通商做买卖。1944年4月在豫中会战中大溃败,受撤职留任处分。但是豫湘桂会战汤恩伯还想支援桂系84军。但是李宗仁没有告诉日军的目的就是合围汤部,但是告诉了84军,结果84军扔下汤恩伯部掉头就跑,差点导致汤恩伯全军覆没,事后李宗仁又告了黑状,从此汤恩伯恨李宗仁入骨,导致后来渡江战役前汤恩伯救上海不救南京,李宗仁划江而治的梦想破灭。回忆录中自然不会给汤恩伯说好话。虽然在后期解放战争中汤同样作战不利,但是国军已经大势已去,他对蒋忠心,始终被委以重任。1949年1甚至不惜告发劝他起义的恩师,导致陈仪被捕,1950年6月被杀害,他还想营救。可以说,汤恩伯是能力平平但是抗日有功,被李宗仁所憎恨排挤,但是蒋信任的人。

到台湾后病重无钱,蒋还是看在昔日感念功劳给予了出国治疗的费用,一代名将竟也贫病如此,客死他乡。


寻木之旅


汤恩伯浙江金华人,高小毕业,进过浙江体育专科学校,入过闽浙讲武堂学习。1924年5月经陈仪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八步兵科学习。1928年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笫一大队上校大队长。汤恩伯是蒋介石浙江老师,又共同有留日背景,属学者型职业军人,深受蒋介石器重,此后在国民革命军中平步青云,上升的非常快。1930年任中央军校教导第二师第一旅少将旅长。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积极反攻,屡次打败红军,并占领红色首都瑞金,可以说是血债累累。1935年任第十三军军长,兼第四师师长加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任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指挥所部第十三军在南囗地区重创日军,被誉为"抗曰铁汉"1938年3月参加台儿庄战役和徐州战役,获国民政府嘉奖,授青天白曰勋章,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随后参加武汉会战和隋枣会战,任鲁苏豫皖地区党政分会主任兼边区总司令等。1941年豫南会战,重创日军,被曰军视为天字一号大敌。在主政河南期间,建立自己派糸,同陈诚,胡宗南并称国民党三大派糸。由于疯狂扩军,军纪败坏饱受诟病。汤恩伯是功勋赫赫的抗日名将,是日军忌惮的少数人之一。汤恩伯在政治上非常反动,一直孝忠蒋家王朝,三年内战期问率部对山东地区发动重点进攻,由于国民党军队之间派尔糸严重,所部七十四师被歼灭,师长张灵埔被击毙。汤恩伯被撤职。1949年1月,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奉蒋之命凭借长江天险固守京护杭地区。汤思伯老师陈仪任浙江省主席,看到蒋介石败局己宗不愿与蒋家王朝同归于尽,劝汤恩伯起义汤胆小怕事,且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把恩师思想动态密告给蒋介石,蒋介石大怒,把台湾"二,二八起义"责任加在陈仪身上,后将陈仪枪毙。大陆解放后,汤恩伯去了台湾,任台北总统府战略顾问,1’53年任国民政府驻日本军事氏代表团团长,数月后被免职,汤恩伯的仕途生涯结束。汤恩伯追随蒋介石一生,受到蒋器重,在抗战中打了许多硬仗,日军深忌之,是个抗日名将,在解放战争大环境下,汤恩伯屡战屡败,丧师失地,是历史必然。他把大批财产和军队运到台湾,对台滇军心稳定,发展经济起到积极作用。但他卖师求容,欺师灭祖行为,被同僚歧视,没有人愿意与之往来,汤恩伯情绪消极,得了胃病,沒有钱去美国医治,只得在日本接受治疗,手术矢败,死亡。有一种观点认为汤恩伯是抗日名将,杀了不少日本人,日本人趁机π}毒手。汤恩伯死是五十四岁正当壮年,棂棂回台后,蒋亲自主持公祭,返赠二级陆军上将衔,放下政治立场不说,做为职业军人,汤作到有始有终。




关东侠客


汤恩伯,浙江金华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黄埔系嫡系骨干,蒋介石的心腹。关于汤恩伯这个人很少有系统的对他介绍,所以造成我们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位国民党将领,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评价他呢?

在我看来应该功过两开的认识汤恩伯,我们既要肯定汤恩伯及其军队在抗日战争的功绩,也要认识到汤恩伯在主政河南期间,对河南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严重伤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客观的评价这位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至于内战时期的表现,我就不过多评论了。

抗日战争时期汤恩伯的表现

在抗日战争中,汤恩伯的表现是无愧于中国军人这个称呼的,他率领部队一直坚守在抗战前线。

1937年8月,汤恩伯率部打响了“南口战役”,战役期间汤恩伯每每激励部下“人活百年,终有一死”“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当时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就在报道中说“汤恩伯,这个汉子,他是不要命了”。


随后的1938年3月,汤恩伯又率领部队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出力甚大。6月,汤恩伯率部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汤部参加随枣会战,1940年,汤恩伯参加了枣宜会战,1941年,汤恩伯部队作为主力豫南会战。

汤恩伯在这些战斗中成长为一名抗日名将,日军将他视为“最可怕之人”,日军的陆军大将冈村宁次认为汤恩伯是“蒋介石麾下最骁勇善战的将领”。日军曾经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按照甲乙丙三等划分,其中被列入“甲等”的部队寥寥可数,但汤恩伯部的每个师几乎都被列入了“甲等”。

主政河南

汤恩伯主政河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也一直因此备受诟病,综而观之,还是因为他和他的手下对河南的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当时河南的百姓说河南有四大灾——“水旱蝗汤”,其中的汤指的就是汤恩伯的部队。汤恩伯刚刚赴任河南的时候因为兵力需要补充,于是四处招收士兵,导致许多反正的伪军和游击部队加入了汤部,使部队良莠不齐。



这些部队打着汤恩伯的旗号四处祸害人民群众,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再加上当时河南已经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旱灾,国民政府赈灾不力,导致民怨沸腾,所以这骂名全斗到了汤恩伯头上。

如果抛开党派立场来看汤恩伯,就抗日这件事情汤恩伯是有功的,他坚决抗日,虽然也有豫湘桂大会战作战的失利,但是也不能把错误全都放在他一人头上,而主政河南期间,他盲目的为了扩充部队,最终使得部队不像部队,作战实力大打折扣,并且使得民怨沸腾,不能不说是他的一处败笔,但我还是认为汤恩伯是功大于过的。



不知道大家对汤恩伯是怎样的看法呢?毕竟他也是一位比较有争议的国民党将领,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汤恩伯的意见哦。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