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保衛戰」再次打響,三大投資方向出現

2017年的“環保風暴”是空前巨大的一次環境保護運動,在疊加供給側改革的影響下,週期股出現了一波波瀾壯闊的上漲行情。2017年的“環保風暴”可以說是小有成效,全國範圍的汙染有所改善,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北京採暖季的藍天。

“藍天保衛戰”再次打響,三大投資方向出現

一、霧霾天氣再次敲響警鐘,環保工作還任重道遠

但是2017年年尾的時候,隨著環保督查的收工和“煤改氣”的推進收暫時受阻,環保工作有所鬆懈,最近很多地方又受到霧霾天氣的困擾。

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於11日晚發佈2018年首個空氣重汙染橙色預警。這也是位於環保風暴中心的北京2018年首次重汙染天氣災害。另外,河北、河南以及西北地區等多個北方省份出現嚴重的霧霾天氣。

南方地區也好不到哪裡去,地處沿海的廣州已經出現了將近一週的霧霾天氣,預計在新一輪冷空氣來臨之前,這種糟糕的天氣還會持續。

二、草帽君談天氣,意在新投資機會

為什麼霧霾天氣的出現,會有新投資機會呢?下面先看看兩則新聞。

1、早前據環保部通知:根據預測預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1月12日至17日將出現重度汙染天氣。環境保護部已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省(市)人民政府發函,要求切實做好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同時,環境保護部對各大氣強化督查、巡查組發出了應對重汙染天氣督查巡查2018第1號令。

2、近日,環保部公告,為加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力度,我國將在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執行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相關部門對於嚴重汙染天氣容忍度很低,環保整治的決心非常大。所以,有嚴重汙染天氣,就有新的環保工作的出臺,而新環保政策的出臺必然會引發市場的反應,從而出現新的投資機會。

三、相關投資機會

1、週期股——新一輪環保工作+供給側改革加碼

說到供給側改革,最近的產能置換新規備受市場關注。

2018年1月8日工信部出臺新的《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對2015年出臺的《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進行了修訂,新《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上方省略1萬字,簡單而言,產能置換新規比2015年版本進一步升級,規較2015版產能置換舊規,這一次的鋼鐵、水泥、玻璃產能置換新規監管更嚴,置換比例更大。

產能置換新規之後,供給側改革陸續加碼,雖說供給端可以擠壓的空間不大了,但是就像海綿一樣,擠擠還是有的。

另外,北方封土令將於3月15日解封,各類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石方作業和房屋拆遷施工等將大面積開工,基於此預期,市場會在1、2月份有所反應。

期貨市場螺紋鋼衝擊前高,而動力煤持續上漲,創上市以來新高,重點關注鋼鐵、煤炭板塊的機會。

2、環保板塊——2018年央企整合重組新重點

1月17日國資委新聞發佈會、1月15日央企及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均提出:2018年要做好有色金屬、船舶製造、煉化、建材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工作。

此外,通信、化工、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央企重組也備受期待,環保產業有望成為整合新重點。

眾所周知,環保行業目前還是處在群雄割據的時代,其中小企業較多,抗風險能力較弱,產品良莠不齊,經濟效益差。

那麼行業內的整合重組能帶來經濟效益的提升嗎?

會的。

2017年據國資委的數據顯示,2017年98家央企利潤首破1.4萬億,較上年增加1874億元,同比增長15.2%,經濟效益的增量和增速均為五年來最好水平。這一系列的數據,讓管理層看到了通過整合重組做大做強能夠極大地提升經濟效益。

那麼,接下來就環保行業的整合重組就值得期待了。

3、奶業、運輸業和造紙業等高汙染行業——環保稅引發的漲價潮

前面,我們有提及到環保稅的問題,當然,我們今天說的重點不是地方債什麼的,這個今天不多說了。

環保稅法是於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這無疑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因為環保稅必然會引起一些高汙染行業的生產成本上升。

成本上升有兩種路徑傳遞到價格上去,第一種是產品提價,把上升的成本分攤給消費者;第二種是企業不堪重負,倒閉了,市場供給減少,供不應求,價格上升。

所以說,環保稅很有可能成為引發相關行業新一輪漲價潮的導火索。那麼,漲價概念又能蹦躂一下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作為草帽金服投教類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更不能構成買賣依據。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草帽金服力求本文所涉及信息準確可靠,但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做出任何保證,對因使用本文引發的損失不承擔責任。投資有風險,入市要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