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如何度過創業的前三年

“就像一個人一樣,三歲之前,一家企業想要取得非常理想的成績是不太可能的,前期需要投入,需要一個鍛鍊和煎熬的過程。創業者首要目標是讓自己的公司活著,而且是健康的活著。”——劉同清

在中國,每天有一萬多家企業註冊,這就意味著,平均每分鐘就有7家企業誕生,這些創業公司中,中小企業佔了90%;曾有數據顯示,初創企業三年內存活率不足10%;這是一個令人心驚肉跳卻又真實存在的數字。

是的,與資源和結構已經穩定的成熟企業相比,初創公司就像初生的嬰兒,還不具備抵抗風險的能力就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他們必須一邊熟悉和適應著這個世界的規則,一邊馬不停蹄地武裝著自己。在這場與時間的爭奪戰中,分秒之差可能就是生死之別。

“我日常的工作是左手給一些企業接生,右手將一些企業埋了。”身邊創業的企業家很多,而死在創業前期的企業也很多,觀察了很多現在還活著,或者活得很好的朋友企業。跟他們吃飯聊天,他們感慨創業初期最重要的無非不就是:不被餓死。

筆者本期採訪了為企業提供註冊管理的雲帆財稅CEO劉同清,希望能夠給創業初期的朋友帶來一些建議。


當「變化」成為「新常態」,
擁抱變化很過癮也很快樂

最開始成立雲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賺錢;其實,做事情,最關鍵的並不是做什麼,而是做了什麼能不能掙錢;創業就是一個人或者一幫人做一件事,一開始是難在選好一個點子;但真正持續做下去,核心就是能否掙錢。

創業前三年大多數企業家都會碰到的情況:方向和模式變來變去,一條路不通就換一條,經常會回到原點去。找方向就是找客戶的痛點,然後順著找到一個價值點,最後發現盈利點。而很多公司並不知道客戶真正的痛點在哪裡,所以做的產品遠離客戶的需要,市場推廣成本也非常高,公司因為遲遲看不到現金流而感到懊惱。

有一句話很經典,創業前三年賺的不是錢,賺的是認知。我很認同這樣的觀點。那麼認為創業前三年應該具備的認知有其三:

一是理解行業,知道自己做的事情。通過不斷的摸索和試驗,找準公司的市場定位,形成良性閉環,而且是恰恰能最大限度地將自己的特長、專業和資源匹配。

要摸索到這個點非常不容易。

二是理解人性,知道如何建設和管理團隊。你要在這三年裡不斷磨合建設一支默契相對穩定的團隊,找到跟你的思想和步調一致的人,就可以有效地執行目標和計劃。

三是理解資本,知道如何跟資本打交道,如何借力資本。創業者本身會對自己想做的事情會過於自信和樂觀,而投資人是非常謹慎的。要掌握簡單的融資技能並逐漸升級到公司的資本運作。

方向對了,隊伍穩定了,錢有著落了,也就有了很好的根基,公司擴張和發力的時候也就到了。如果這三個關鍵點,有一個成問題,公司發展就做不起來。

一個人創業的三年,像機器人一樣運轉

給很多第一次創業的人的一點建議:

  • 不要去做太高大上的事情,先做一個小而美的事情,目標不要定的太高,但市場定位要足夠精準,離錢要近一點,再近一點。

  • 初創階段做慢公司不要做快公司,因為很多問題你是不可能一下子想明白的,很多能力是不可能一下子培養出來的。步伐太大,花錢速度會很快,很多投入都是無效的,等到彈盡糧絕的時候,你就再也不可能有機會了。

  • 給自己創業定一個至少10年的期限,不要圖一時樂趣,經常變換產品,或者變換角色。每個階段做好每個階段的事情,一個事情能堅持10年下來,肯定領悟很深,取得的成就也不會小。

  • 不要過分迎合資本,早些階段這些都是虛的,要密切關注你的用戶和客戶,他們對你的評價最重要,還有你的盈利。公司在沒有看到淨利潤出現之前都不能說絕對的安全,而衡量一家公司是否成功可靠的標準就是看盈利多少。

雲帆成立近數十年,但事實上,其中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其中的起伏跌宕、狂喜深悲又豈是三言兩語可述盡。在最險象環生的前三年,創始人用他的勇氣、智慧,或者還有一點點運氣,闖過了一道道難關,完成了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英雄是也。

僅以此文,敬之,也敬所有還在路上的人。

「原創」如何度過創業的前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