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微步於勝民:打造國內首款高精度4D毫米波雷達

怎麼做才能夠讓汽車提前識別危險?想必多數人的回答都是為汽車安裝“雷達”或者“傳感器”。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視覺傳感器……這些都是讓汽車具備“危機感”的工具。

與此同時,我們也在其中看見了越來越多的創業者。

凌波微步於勝民:打造國內首款高精度4D毫米波雷達

圖 | 凌波微步創始人兼CEO於勝民

讓汽車識別危險,毫米波雷達必不可缺

因為多年前的一起車禍,於勝民一直想發明一種東西,能夠讓汽車在識別危險之後不要再撞上去,這是其後來進入毫米波雷達領域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創立凌波微步之前,於勝民博士已經在中科院自動化所和政府部門從事科技研發和管理工作多年。由於從本科到研究生到博士讀了三個完全不同的理工科專業,於勝民博士非常熟悉各類傳感器的原理和基礎運行機制。創立凌波微步不久,於勝民就帶領團隊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毫米波雷達。

“毫米波雷達是未來不可或缺、必備的一個傳感器,在識別等方面,不管是攝像頭,還是激光雷達,其未來必將與毫米波雷達融合,這是學術界和產業界都有的共識。”

從本質上將,激光傳感器和攝像頭皆屬於“光學”傳感器,而它們的一個優勢在於可以成像,並利用這一功能來識別目標顏色和形狀。不過,它們也有一個邁不過去的坎——面對惡劣天氣、強光逆光等情況,性能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失靈。

2015年初,國內關於毫米波雷達的創業者還很少。不過,在於勝民看來,彼時的半導體工藝和加工製造能力已經大幅提高,再加上元器件價格漸趨平民化、技術創新速度加快等諸多因素,時機已經到了。

打造國內首款高精度4D毫米波雷達,準確識別地面和空中目標

當談到產品的時候,於勝民自豪的說,他們打造了國內第一款高精度的4D毫米波雷達。

具體怎麼說?

以往傳統的毫米波雷達都是3D的,檢測的是二維平面,而他們多出來的這一個“D”,意味著該雷達具備了垂直方向上的分辨能力,能夠輸出涵蓋X、Y、Z三個座標軸的數據,區分目標究竟是在地面還是在空中。

為了更好地說明,於勝民以特斯拉於2016年發生的自動駕駛車禍為例。當時,因為大卡車的顏色是純白色的,與天空顏色相近,再加上反光等因素,處於主導地位的攝像頭並沒有“看到”卡車的存在。不過,處於輔助地位的毫米波雷達倒是發現了這個“目標”,然而,它的發覺並沒有能夠阻止車禍發生。

“特斯拉當時用的是3D毫米波雷達,不能夠區分目標是在空中還是地面。”於勝民表示。在現實生活中,過街天橋、道路交通指示牌等這種“空中目標”是較為常見的。而為了保證更好的駕駛體驗,特斯拉犧牲了一部分安全功能,人為屏蔽了這些靜止目標。也因此,即使毫米波雷達探測到了靜止目標,由於不能準確區分目標是在空中還是地面,以攝像頭為主導的安全系統最後不得不將其忽略,從而導致了車禍的發生。

“如果當時是一個4D毫米波雷達,它就能夠準確識別目標的位置,繼而給決策系統一個明確的信號,後者就不會‘忽略’雷達的數據,車禍就不會發生了。”

凌波微步於勝民:打造國內首款高精度4D毫米波雷達

在於勝民看來,相比於傳統的3D毫米波雷達,具備垂直方向分辨能力的4D毫米波雷達在性能上更上了一個臺階。“這是我們眾多技術優勢中的一項,另外,高精度的測距和測角能力也具有領先優勢。”

此外,對於自己的核心團隊,於勝民也給出了高度評價。

除他之外,凌波微步另外兩名聯合創始人王永超和陳海濤也在毫米波雷達領域有著多年研發經驗,曾分別任職於華為、微軟研究院、方正研究院等機構,前者精通於軟硬件技術開發,後者擅長於信號處理和算法設計。還有一位去年剛剛加盟的徐博士,於國防科技大學博士畢業,專攻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擁有數十項發明專利。“在毫米波雷達領域,我們的合夥人團隊還是非常‘完備’的,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沒有短板。”

以安防和無人機為切入口,今年的目標是實現市場營收1000萬

“就國內民用市場來講,毫米波雷達還是一個‘新’產品,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大,它的整個生產加工流程需要經歷一個驗證階段,我們現在就處於這個階段。”這一階段之後,凌波微步將會集中針對產品做推廣。

當前,凌波微步團隊已經成功研發並推出了多款毫米波雷達產品,覆蓋智能駕駛、機器人、安防和無人機等領域,具備避障、探測和跟蹤多個目標等多種功能。不過,從整體策略來講,於勝民表示,他們將先從安防和無人機切入。

凌波微步於勝民:打造國內首款高精度4D毫米波雷達

其中,在安防這一領域,他們計劃把毫米波雷達與攝像頭進行融合,升級現有的傳統攝像頭方案,具體應用場景有機場、監獄、核電站、大型石化廠等對安防最重視的場所。

屆時,一旦毫米波雷達監測到異常,系統就會自動發出警告,通知安防人員進行巡視或是通過攝像頭進行查看。“這是一種智能化的提升,且不需增加太多的成本。”

另外,於勝民也指出,除了提升智能性,使用毫米波雷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純視頻系統對存儲空間和電能的需求。一般情況下,監控攝像頭需要24小時實時監控、頻率很高的硬盤定時讀寫,這不僅需要較大的存儲空間,而且對硬盤傷害很大,電量消耗也很大。相比之下,融合了毫米波雷達的攝像頭只需要在捕捉到異常時再啟動存儲操作,從而大幅降低硬盤的損耗和運行成本。

於勝民透露,自今年6月份開始,凌波微步已經陸續接到比較大的訂單,有快魚電子等多個安防和無人機客戶。

在創業之初,於勝民想做的就是讓汽車具備危險識別和應對能力,而此次之所以不以“自動駕駛”為切入口,是因為在其看來,毫米波雷達在自動駕駛汽車的應用還處於前期測試、功能驗證階段,目前也沒有明顯的訂單需求。此外,他一直認為,如果產品沒有經過充分驗證就貿然應用在汽車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目前,有一些車子已經安裝了毫米波雷達,但在實際使用中,還沒有達到一個較為理想的狀態。長此以往,這將對產品在市場的認知和品牌造成很壞的影響。”於勝民稱。他預計,這一市場的批量訂單最早在明年下半年才會出現。

屆時,基於自主研發的4D毫米波雷達產品,凌波微步也將與整車廠商或者Tier1供應商進行合作,實現在汽車行業的商業化落地。

最後

今年4月份時,於勝民曾透露,他們已經開啟了A輪融資。此前,他們已經在去年初獲得了由輕舟資本投資的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如今,3個月即將過去,對於這一輪融資,他表示,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凌波微步於勝民:打造國內首款高精度4D毫米波雷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