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围棋界惊现AI作弊?AI:“这锅我不背”

“在棋牌界,用科技手段作弊的情况屡见不鲜。最近,在一场中国业余围棋公开赛上,出现了疑似用AI作弊的一幕,再次令人工智能“威胁论”重回舆论中心。然而,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科技云报道:围棋界惊现AI作弊?AI:“这锅我不背”

上周,在浙江省举行的2018年丽水清韵杯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上,一位陌生面孔的棋手意外打败了胡煜清8段。胡煜清是活跃在国内围棋界的业余高手“四大天王”之一,棋力基本与职业低段棋手接近。一个突然出现的黑马在公开赛上将胡煜清赢了,这样的蹊跷事,自然引起大家的极大关注。

输掉比赛的胡煜清说,布局以及中盘激战阶段,不少很复杂的关键点,对方都是很快就下出了妙手,而到了相对越来越简单的收官阶段,即使执白的胡煜清简单的打吃,对方都要想好一阵,这也让胡煜清心生狐疑。

有人用围棋人工智能软件Leela Zero对这盘棋黑棋的行棋步骤进行分析,发现低配版95%相同,高配版从60手开始到终局完全一样。

胡煜清回忆当天对局时对方的情况时说:“到达赛场时对手带着耳机听音乐,比赛开始时把耳机取下放在旁边,手机全程如图所示,另外还有一把女士折扇,不时打开,坐姿略有奇怪,但说不上来。”

科技云报道:围棋界惊现AI作弊?AI:“这锅我不背”

胡煜清上午输棋后,下午比赛的裁判长提醒参赛棋手不要把手机放在上衣口袋里,随后那位神秘黑马在比赛中落败,宣布退赛。

随后晚间中国围棋协会发布通知:该赛事从当晚第4轮开始,禁止参赛棋手在比赛中将手机放置在衬衣口袋外,桌面等明处,违者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直接判负。

需要说明的是,职业棋手现在参加比赛,一般赛前都要上交手机,这已经形成惯例。而业余围棋比赛因为奖金没职业赛事那么高,而且管理方面还不是很规范,于是出现了赛场的那一幕。

AI作弊来源已久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以阿尔法围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经在围棋领域掀起惊涛骇浪,甚至一些国内企业开发的AI的围棋水平也超过人类。

为了避免科技进一步渗入人类此后的围棋比赛,甚至带来作弊问题,中国棋院早在2017年11月1日就在官网发表了一则声明,规定“对局棋手一律禁止携带、观看手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一经发现立即判负”。

然而,在棋牌界,用科技手段作弊的情况屡见不鲜。

2015年,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格鲁吉亚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盖奥兹·尼加利兹在参加阿联酋迪拜国际象棋公开赛时关键对决回合频繁上厕所,最后发现他其实是去看藏在厕所里的智能手机棋局分析应用软件。

在检查厕所时,主办方发现藏在手纸里的一个智能手机。尼加利兹最初否认手机是他的,但装在手机上的社交媒体账号在他名下,而且棋局分析应用软件正在分析他比赛的棋局。

早在2008年,一名伊朗国际象棋棋手参加迪拜国际象棋公开赛,有人边看比赛现场直播视频边向他短信传递棋局建议。随后,这名伊朗棋手被禁赛。

除了博弈比赛与考试,AI作弊在一些领域里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得多。

首先就是在博彩业。一般来说,博彩的作弊方并不是参与的客户,而是赌场。得益于AI的“高超技巧”,很多赌客在参与过程中甚至都不觉得赌场在作弊。

科技云报道:围棋界惊现AI作弊?AI:“这锅我不背”

有一本叫做《What Stays in Vegas?》的书里曾描述过AI为赌场“耍手段”的情形:AI通过人脸识别+大数据提取,搭建个人模型,AI还会根据赌客的微表情来监控他们的状态临界点,赌场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肆意地操作系统的胜率,而不需要担心普遍胜率降低使得赌客们愤然离席。而整个赌博过程中,赌场当然赚得盆满钵满。

值得一提的是,赌场AI所掌握的大数据,一部分是由公共数据库和社交网络数据库构成,而另一部分则是大量的涉及灰色交易的隐秘数据。

因此,赌场对这种灰色数据的需求会十分旺盛,这些数据甚至包括了人们的许多隐私,而让这样的数据流于市场,其中危害,不言而喻。

其次就是科研方面。15年5月,百度曾宣称自己在ImageNet测试中取得了全球最佳结果,其图像识别错误率仅仅为4.58%。在这个测试中,微软是4.94%,谷歌为4.8%,而人类辨识ImageNet照片的错误率为5%左右。

然而,随后不久,ImageNet的计算机科学家就发表声明指出,百度在测试中存在违规行为,采用了密集测试的方法以提高成绩。

用AI在AI科研上作弊,在公众看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但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国际形象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各类AI测试本质上是为了提升科技水平,促进科技巨头们的交流,在科研结果的检测里,人们并不在乎谁优谁劣,而是更关心这项科研技术的真正进展。

AI真正的威胁来自人类

回到此次“作弊门”,这位“黑马”棋手是否作弊尚未可知,但是无论如何,这个锅绝对不能让人工智能背,更不能让科技背。任何一项技术都可能会被恶意利用,AI也不例外。

例如,无人机群能过穿过建筑物,定位目标个体的确切位置,精确地对目标个体进行斩首。但是,如果目标正戴着头盔怎么办?如果目标使用了面具呢?这不就简单地打败了无人机群的面部识别模式吗?人工智能甚至可能都无法将这些目标识别为人类,并且会错过目标,因为人工智能只能匹配它所训练的数据。

军队或许可以用训练机群来为这些场景作出解释,但是,这需要人类。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武器真正的威胁来自人类,而不是机器。

特斯拉CEO Elon Musk曾警告称,人工智能的独裁统治期限将远超出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从而实现对人类的无限期压迫。Musk指出,过去那些邪恶的独裁者,比如阿道夫·希特勒,只是因为他们是凡人肉胎因而能力有限。如果一个邪恶但超级智能的电脑控制了局面,那就不是这样了。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并没有任何目的,它只是一台能够很好地完成人类交待的任务的机器而已,恶意的意图在于那些分配任务的人类。

人类创造人工智能的初衷,是为了让它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但人类对新技术的滥用可能会对产业的发展带来不确定的负面影响,虽然AI技术的运用本身无罪,但我们仍应时刻警惕对AI技术滥用引发的人工智能威胁性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