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关羽为何私放曹操?诸葛亮导演好戏一箭三雕

赤壁之战关羽为何私放曹操?诸葛亮导演好戏一箭三雕

“赤壁之战”可以说是孙刘联军扭转败局的一个关键点。曹操自从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以来,兵精将广,势如破竹,已成不可阻挡之势。三国英雄,曹操的功绩首屈一指,讨伐董卓,剿灭黄巾军,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天下诸侯,莫敢争锋。只剩下孙刘两家,余者在曹军的征讨下都如秋风扫落叶。

如曹操所言,如果国家没有我,正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汉朝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却没有酿成春秋战国时期长时间军阀混战,诸侯割据的局面,帝国基本上维持统一,曹操功不可没。

对于曹操的评价,乱世之奸雄不一定,治世之能臣却很中肯。汉朝末年,三国初期,要维持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统一,曹操不可或缺,绝对不能死。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多次命悬一线,却又总是能够化险为夷的原因。

赤壁之战,孙刘联盟之前,刘备被曹操追赶得如丧家之犬,无处容身。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好不容易在江夏站住脚,还是刘琦的势力范围,此时如果不尽快找到一个强大的外援,不出三个月刘备就会被曹操消灭。江夏紧挨着孙权的江东势力范围,曹操追着刘备打一直打到孙权的家门口,孙权感到压力很大。如果对于刘备挨打坐视不理,今天刘备挨打的局面,就是明天孙权挨打的局面,唇亡齿寒,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三方势力中处于较弱的两方必然会联合起来对付较强的另一方。

赤壁之战关羽为何私放曹操?诸葛亮导演好戏一箭三雕

诸葛亮与鲁肃一拍即合,刘备和孙权也觉得必须联手对付曹操。孙刘两家联兵抗曹的统一战线就此形成,而且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无论对于刘备还是对于孙权,赤壁之战只能胜利不可失败,存亡在此一搏。在东吴大将周瑜的统领下,孙刘联兵周密部署,万无一失。周瑜还利用蒋干和曹操玩起了早期间谍战,曹操作为腹黑派的开山鼻祖,精通权谋之术,居然在双方虚虚实实的间谍战中输给了周瑜,斩杀了自己方面的水军统帅人才不说,还被庞统坑了个铁索连环,最终被假投降的黄盖一把大火,断送了曹操南征东吴的全部希望。

曹操从未输得像赤壁之战一样彻底,孙刘联军的胜利,也基本奠定了后期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

深挖陷阱待虎豹,准备香饵钓鳌鱼,且看孙刘两家如何调兵遣将。周瑜召集诸将听令,首先教甘宁直取乌林地面,截断曹操粮草,第二吩咐太史慈直奔黄州地界,截断曹操接应兵马,第三让吕蒙去乌林接应甘宁,第四唤凌统率兵前往彝陵牵制曹兵,第五又让董袭领兵三千直取汉阳,第六则让潘璋接应董袭。六路兵马分兵自去,周瑜坐镇中军,黄盖则率火船正面突破曹军战线,韩当、周泰、蒋钦、陈武四个人率战船接应。

刘备这边,因为兵微将寡,就寒碜得多。诸葛亮与刘备、刘琦升帐,军师诸葛亮调遣兵马,派遣赵云领兵三千前往乌林小路截杀曹军,又让张飞领兵三千截断彝陵小路,在葫芦口埋伏,糜竺、糜芳、刘封三人领战船前往三江口为吴兵助阵。刘备屯兵樊口,刘琦则退守武昌,单单把力敌万人的上将关羽晾在那里。

赤壁之战关羽为何私放曹操?诸葛亮导演好戏一箭三雕

云长在侧,孔明全然不睬。气氛显得很尴尬,当然这是诸葛亮一贯的套路。关羽终于忍不住了:大家都有了安排,为什么今日上阵杀敌,就没有我的份?诸葛亮卖个关子:本来有个关隘要你去把守,又有些违碍,总觉得派你去不合适。

这个关隘就是华容道。诸葛亮料定曹操战败之后,必然要从华容道退回许昌。于是派遣关羽埋伏在此,截杀曹操。关羽立下军令状,领命欣然前往。刘备表示很担心:吾弟义气深重,如果曹操走华容道,恐怕会被他放了。果不其然,关羽放走了曹操。这,正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

当初曹操攻打刘备,占领徐州,刘备走投无路投了袁绍。关羽无可依托,在张辽的劝说下情非得已投降曹操。为了笼络关羽,曹操费了不少心思,金钱美女送了不少,亲赐锦袍不说,连吕布的坐骑赤兔马也送给了关羽,加官进爵,封为汉寿亭侯,可惜还是留不住关羽的心,关羽听闻刘备在河北,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而去。

虽然关羽斩颜良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了曹操的知遇之恩,但是曹操默许关羽活着离开,各为其主,一定程度上来讲,关羽还是欠了曹操一个天大的人情。关羽虽然骄傲自恃,但为人忠义仁厚,曹操率领不到百人的败军退走华容道,关羽终于还是于心不忍,挥手放行,曹操得以逃过一劫。

诸葛亮安排关羽截杀曹操又放了曹操,是成全关羽的仁义美名。

赤壁之战关羽为何私放曹操?诸葛亮导演好戏一箭三雕

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不是关羽据守华容道,最后结果会怎样?

换做赵云据守华容道,曹操一定会被生擒。刘备不能单方面放了曹操,也不能单方面杀了曹操,因为旁边还站着一个孙权,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孙刘两家以曹操作为筹码与曹魏政权讨价还价,激起更大的矛盾。曹魏和东吴都有长期稳定的根据地,相对而言不会产生太大的动荡,刘备则不同,他将失去进取西川作为根据地的机会,很可能在新的博弈中被曹魏或孙吴一方彻底消灭。

擒曹操所导致的局面将对刘备最不利,杀曹操所导致的结果也一样。

换做张飞或者其他部将据守华容道,曹操很可能会被杀死。曹操一死,天下必然大乱,但是作为势力最强的曹魏和孙吴,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刘备杀曹操,曹魏政权的后继者必然兴兵报仇,如果孙权坐视不理,刘备再次面临被消灭的危险,最大的赢家,将是坐收渔利的孙权。没有根据地,杀了曹操就是失去了博弈的主动权。

对刘备而言,杀曹操一人是引火烧身,有百害而无一利。相反,不杀曹操,则可以借曹魏牵制孙吴,在曹魏和孙吴相持的过程中逮住机会,进取西川作为根据地,如此则三分天下可成,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谋略就是如此。局势的发展,刘备的确在赤壁之战后摆脱了曹操的威胁,在曹操和孙权相持不下的情况下迅速西进,拿下巴蜀和汉中之地,成长为与曹魏政权、东吴政权相抗衡的巴蜀政权。

诸葛亮和刘备明知关羽会放走曹操,还要派他据守华容道,是因为刘备和诸葛亮在作战策略上不得不放走曹操,而且还要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引起东吴的怀疑还能放走曹操,关羽是最合适的人选。首先关羽放走曹操情有可原,其次关羽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东吴不敢贸然兴师问罪。

赤壁之战关羽为何私放曹操?诸葛亮导演好戏一箭三雕

关羽私放曹操,看似简单,其实隐藏着魏蜀吴三家在战略博弈上的微妙关系。诸葛亮和刘备不说破这个战略意图,其中还还隐藏了诸葛亮的借机收伏关羽的一点私心。要知道关羽素来心高气傲,不太服从军师调遣,关羽立下军令状而不能成功,自然就被诸葛亮捏住了把柄。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赢得很漂亮。论功行赏,张飞赵云等人各有功劳,只有关羽一无所获。诸葛亮假意要治关羽有违军令之罪,最后在刘备和众将士的劝告下不了了之。但是关羽心里,其实已经对比自己年轻的军师诸葛亮心服口服。关羽华容道私放曹操,自始至终,都是诸葛亮导演给东吴孙权周瑜等人看的一出戏而已。而且,是一出一箭三雕的好戏。

END.

温酒读三国,煮茶看水浒。我是博书君,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