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一)「國都」鄭州

西遊記(一)“國都”鄭州

鄭州杜嶺街

杜嶺街,鄭州一條老街,有“一條杜嶺街,半部鄭州史”之說。我第一次對杜嶺街有所耳聞是因為“杜嶺方鼎”。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古代中國”陳列展廳,以無數的珍貴文物譜寫了一整部的中國古代文明史。有讓人驚歎的西周利簋、有讓人驚豔的四羊方尊,教科書式的珍品比比皆是。

即便在這樣的環境裡,安靜立於展廳一隅的“杜嶺方鼎”仍然能夠把觀展者的目光吸引住。杜嶺方鼎不像很多青銅器那鏽跡斑斑,它通身略呈灰色,鼎身上的獸面紋非常清晰生動,很難讓人體會到它是怎麼從3500年前的商代穿越到今天的。

西遊記(一)“國都”鄭州

杜嶺方鼎

杜嶺方鼎的出土地點就在鄭州杜嶺街。杜嶺方鼎是目前已知的青銅重器中年代最早的,而且鑄造精美、保存完整。因為杜嶺方鼎的出土,鄭州作為商王朝都城的猜測變成了有據可依的事實。杜嶺方鼎也成為鄭州市的標誌。

今天早上,在杜嶺街吃了胡辣湯、油饃頭。今天的杜嶺街是一條生活味道濃郁的老街。商城遺址發現之後,郭沫若也曾來考察。對於這座發現了夯土築牆的商代城邑郭沫若認為是商王仲丁時期的都城。

商王仲丁,是商朝的第十代君主。自從商王盤庚在亳定都之後一直以亳為都城。仲丁在位時遭遇黃河水患,因此遷都於“隞”。《史記*殷本紀》記載,“帝中丁遷於隞。” “隞”又叫作“囂”,也就是郭沫若所認為的鄭州商城遺址所在地。

西遊記(一)“國都”鄭州

鄭州商城遺址分為內城和外城,遺址中發現了城門、宮殿基址、青銅器作坊、骨器作坊,城外有居民區、墓葬區,還有青銅窖藏和祭祀場地。祭祀遺址中發現了整頭牛的骨架以及青銅鼎,讓人能聯想到祭祀的場面。

西周初年,周武王將商紂王之子武庚封於殷,管理殷遺民。為了監管武庚,又將自己的弟弟鮮封於管地、蔡叔封於鄘、霍叔封於邶作為“三監”。其中管叔鮮所管理的“管地”即現在的鄭州。

武王去世以後,武王的兒子姬誦繼位,史稱“成王”。成王繼位時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攝政。趁此時機,武庚聯合管叔、蔡叔、霍叔三監叛亂,並牽動東夷舊地的殷商勢力。周公平定三監之亂,管叔鮮被誅殺,從此管國滅亡了。鄭州地區四分五裂分屬於不同的諸侯國。

春秋初期的鄭國是興起於鄭州地區的春秋強國。鄭國第一代國君鄭桓公受封的鄭地原在陝西,鄭桓公居於棫林,即陝西華縣一帶。西周末年幽王昏庸,鄭桓公預料到將有禍亂,於是欲將鄭國東遷。鄭桓公看中的就是虢鄶之間的地域。於是鄭桓公賄賂虢、鄶兩國貪圖小利的國君而取得了十邑之地作為立足點。

西遊記(一)“國都”鄭州

新鄭鄭進了故城出土的鄭國祭祀編鐘

西周滅亡,平王東遷至洛邑。東遷後的鄭國國君鄭武公及鄭武公的兒子鄭莊公都先後為平王卿士,代理國政。鄭國也就趁此機會先後滅了東虢國和鄶國,以及兼併周圍的一些小國,從此以後鄭國的國力壯大起來了。

鄭州在這個時候屬於鄭國範圍之內。這時的鄭國國君鄭莊公甚至一度在春秋初期成為天下小霸。雖然功業還不能比肩於後來的春秋五霸,但這是鄭國最鼎盛的時期。

鄭國建都於新鄭,新鄭的“鄭韓故城”證明了鄭國曾在此建都的歷史。其中考古發現有鄭國社稷祭祀遺存,包括多座青銅禮樂器坑和殉馬坑。其中出土的一肆編鐘有夔龍紋鎛鍾四件,蟠龍紋鈕鍾二十件,可以一窺當時禮樂制度的樣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