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綺詩《無聲告白》:讓人窒息的期待正慢慢摧垮真正的你!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伍綺詩《無聲告白》

《無聲告白》是伍綺詩耗時六年寫的第一本長篇小說。讓人驚歎的是,小說融入了各種複雜的情緒,各處難掩的傷疤,各樣隱藏的秘密。儘管讀的是中文譯本,也能感受到伍綺詩穿透力極深的文風,一字不多,一句不少,細膩而溫婉的語言精準地表達了那種不可言喻的沉痛和酸楚。

伍綺詩《無聲告白》:讓人窒息的期待正慢慢摧垮真正的你!

與眾不同 & 融入人群

故事從一個十六歲年輕女孩的死亡開始,繼而觸發無數的回憶,無盡的悲傷。隨著情節的展開,在閃爍的筆觸之間,種族差異、性別歧視、文化衝突漸漸浮出水面。而莉迪亞的死,似乎在無聲訴說著這個來自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混血家庭的秘密。

在那個年代的美國,東方人可以說是“異類”,他們生來就與眾不同。莉迪亞的父親詹姆士深知作為一個“異類”所帶來的負擔和壓力。他一直拼命地想要融入人群,他希望女兒在人群中不被發現。

相反,莉迪亞的母親瑪麗琳則一直希望自己與眾不同。她成長在男女不平等的年代,在一堆男孩子掌控的世界裡,她想要出類拔萃,想要成為醫生,想要成為“異類”,她希望女兒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被發現。

然而,父母希望的這兩件事都是不可能的,無論是“與眾不同”,還是“融入人群”,因為莉迪亞不是他們,莉迪亞是莉迪亞。

伍綺詩《無聲告白》:讓人窒息的期待正慢慢摧垮真正的你!

過多關愛 & 過少關注

在這個混血家庭裡,我們看到一種或許極端,又或許寫實的現象。莉迪亞是家裡的宇宙中心,她備受父母的關愛,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能牽動父母脆弱的心。而老大內斯,老三漢娜似乎被遺忘了一樣,內斯選擇大聲吶喊,證明自己的存在;漢娜選擇低聲沉默,掩埋自己的存在。

然而,過多的關愛,過重的期待,變成了過沉的負擔。莉迪亞被迫繼承母親的夢想——成為醫生。同時,又被父親熾熱的眼神燒灼皮膚——成為合群的孩子。沉重只會像雪一樣不斷落在身上,越積越厚,越累越高,而到了某一天,莉迪亞終於不堪重負,垮了。

到最後,父母才明白,莉迪亞愛的從來不是科學,也不是當醫生,更不是交朋友,她愛的是父母,對她滿懷期待的父母,讓她窒息不已的父母。

而從一開始,內斯和漢娜就明白,莉迪亞從不幸福,他們想要安慰她,卻不知道如何安慰,因為他們也需要別人的安慰,或許是父母的,或許是莉迪亞的。

伍綺詩《無聲告白》:讓人窒息的期待正慢慢摧垮真正的你!

他人的期待 & 真正的自己

莉迪亞死後,家裡的沉痛至極、至真、至深,所有人彷彿被一條浸溼的大毛毯包裹著,厚重得無法呼吸,無法動彈。不得不說,伍綺詩對細節的描寫如散文般精緻柔滑,沒有一處落筆是毛躁粗疏的,每一句,每一字都刺痛著心。而漫長的沉痛帶來的結果是反思,反省,是重新思考,從頭審視。

當他們漸漸發現莉迪亞真實的內心,慢慢正視自己的錯誤,緩緩接受事實的真相時,才恍然大悟,一切錯得如此徹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從母親離家出走的那一天開始?從買第一本書給莉迪亞的那一日開始?還是把自己的夢想轉移到女兒身上的那一刻開始?

故事的結尾終究讓人釋懷,彷彿有陽光鋪滿房間。然而,有些疼痛,如難聞的氣味,即便時間再怎麼沖洗,也永遠洗不掉。這些疼痛,時刻提醒著你曾經的錯誤,警告著你失去的理性,只有用原諒和理解才能讓生活繼續。

莉迪亞會被長長久久地銘記,而內斯和漢娜,做著真正的自己,會開始變得幸福。但願沉到湖底前的那一刻,莉迪亞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伍綺詩《無聲告白》:讓人窒息的期待正慢慢摧垮真正的你!

《無聲告白》無疑是一部非常觸動人心的作品,主題是嚴肅真摯的,行文卻溫柔如水,處處撩動著你的情緒,也不禁讓我們深思:自己是否活在別人的期待裡?是否為了別人的期許而拼命努力?有否去嘗試尋找真正的自己。

我們知道,有些誤解或偏見,可能永遠無法消弭;但有些生活或人生,卻可以重新尋覓。你找到自己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