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 河南魯山產業扶貧促民增收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7月25日,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辛集鄉八里坡上,迷迭香蔥蔥郁郁,突尼斯石榴長勢良好。據介紹,魯山縣在脫貧攻堅中,引導鼓勵群眾因地制宜發展主導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脫貧步伐,形成了村有主導產業,戶有發展項目,人人有活幹,家家有錢賺的利好局面。

魯山縣是國家扶貧開發秦巴山區連片縣,魯山縣始終把特色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資源優勢,在西部山區的14個鄉46個村重點規劃發展旅遊產業;在南部、北部丘陵山區12個鄉110個村重點發展食用菌產業;在淺山丘陵區12個鄉75個村重點發展林果產業;在沙河以南的4個鄉(鎮)86個村重點發展無公害蔬菜產業;依託河南靖琨實業公司發展蠶絲被加工為主的蠶絲家紡產業。同時,制定出臺了產業扶持政策,建立完善了資金、技術等方面支持體系,使產業脫貧持續健康發展。

特色產業發展迅速。魯山縣以建基地、成規模為主線,發展特色產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競爭力,增加群眾收入,使每個有條件的貧困戶掌握1-2項種植技術。五里嶺的酥梨、庫區鄉的藍莓、國貝石的玫瑰、大元莊的血桃、辛集鄉的葡萄、搬走嶺的核桃、八里坡的迷迭香等特色種植業,產品質量好,品牌叫得響,成為產業扶貧的重點、亮點工程,帶動近3500戶貧困戶、1萬多貧困群眾實現脫貧。縣裡還精心培育了花花牛瑞亞牧業萬頭奶牛等十幾家養殖龍頭企業,帶動1000餘戶、近4000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

食用菌發展方興未艾。食用菌生產是魯山縣特色主導產業,是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目前已初步實現了種植區域化、品種多樣化、經營產業化。食用菌生產的區域空間由山區發展到平原,種植戶由農村發展到城市,生產季節由單季變為四季,生產理念由數量型轉變為質量型。土門辦事處廟莊村、董周鄉盆爻村等村群眾種香菇或種地栽黑木耳,收入顯著增長。去年全縣食用菌總產量達5萬多噸。

農家樂發展紅紅火火。魯山縣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加大旅遊扶貧力度,以鄉村振興為目標,扶持村民大搞農家樂,助民早日脫貧致富。魯山縣四棵樹鄉張溝村發展的農家樂,生意十分火爆。今年五一,每天接待遊客500人左右,小山村撐起了旅遊大餐桌。村黨支部書記許建軍說:“發展農家樂,算是找準了一條脫貧路。”目前,全縣已有12個鄉(鎮)、43個村、1500多戶從事農家樂,從業人員5200餘人,戶年均收入5萬元左右,帶動5000餘貧困群眾脫貧。

勞務脫貧紮實推進。魯山縣整合扶貧、農業、社保等部門培訓資源,加強對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加大對務工人員的扶持,以城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為依託,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全縣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達25萬人左右,貧困人口1萬人以上,年創收入近80億元,其中貧困人口創收1億元以上。

絲棉家紡產業“衣被天下”。以“靖琨實業”為龍頭,以西部、西北部山區30萬畝柞坡為基地,採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形成完整產業鏈。全縣放養柞蠶卵不斷增加,有10個鄉(鎮)80個村, 6000餘戶從事蠶業生產,產鮮繭2000多噸。依託繭絲資源和傳統工藝,全縣從事柞絲棉、柔絲棉加工、銷售企業80餘家,絲綿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暢銷上海、雲南、廣西、臺灣、香港,甚至俏銷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收入10億多元,帶動10萬多人脫貧。

蔬菜種植勢頭強勁。魯山縣高度重視蔬菜發展,將其作為扶貧重點產業來抓,形成了以張良鎮為中心,輻射帶動張官營、馬樓、磙子營等鄉(鎮),並具有一定規模的蔬菜生產基地。張良鎮蔬菜種植達到了一年三熟或四熟,蔬菜品種達幾十個。該鎮引進的蘆筍以其上好的食用、藥用價值,一上市就受到人們青睞。目前全鎮已開發蘆筍種植基地500畝。

魯山縣產業扶貧為群眾鋪就嶄新的增收路,受到村民歡迎和認可。(文 師紅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