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很短,请多爱自己一点点

余生很短,请多爱自己一点点

记得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里有这么一段话: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这在心理学上来说,就是一个人习惯性以别人的需求为中心。即便本心上做不到,也要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委屈自己,悦纳别人。

这类人通常以“忍一忍就算了、别伤和气、那好吧”来说服自己做那些本该say no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违背自己的本心。

可大多数时候,做不到的事情越是勉强,就越是为难自己,最后只会吃力而不讨好。

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女主松子就是一个习惯性讨好别人的女人。

松子对任何人都是有求必应,就像是便利贴,很方便,但用过之后也可以随手抛弃。

她好似流落人间的女版耶稣,来人世间走一遭,就只是为了无怨无悔讨好所爱之人。而可笑的是,命运留给她的,是世人无尽的冷漠与残暴,她从生到死都一无所获。

小时候的松子因为父亲看到自己扮鬼脸后,真心笑过一次,此后便对鬼脸上了瘾。她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这样做,只要甘愿当小丑式的角色,就一定会讨得别人的微笑与欢喜。

于是,成年后的松子为了讨好爱人,甘以当小三为前提与男人发生关系,要不是对方的妻子发现,松子还一味地沉溺在爱情的幻想中无法自拔。

她总是固执的以为“爱人者必恒爱之”,只要满足别人的要求,就一定能得到回报。

只是,生活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你所谓讨好式的善良而微笑。

人是群居性动物,在彼此长久以往地相处中,难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眼光。但人生是自己的,路也是自己选择出来的。

想让余生过得舒心点,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试着面对真实的自己,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学会拒绝,学会说“No”,学会自我享受。

余生很短,请多爱自己一点点

现实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像松子一样的人。他们太需要别人的认可,也迫切地想从别人口中得到对自己的肯定。

这种讨好式的生活,别人当然是喜闻乐见,可自己心里苦不苦?

S姐有个姐妹,热衷于COSPLAY,常常装扮得好像非人类,有时候还会超越我的审美下线,可是她根本不在乎我或者身边的人乃至陌生人怎么看。

每到周末她就带着假发,穿着夸张的衣服参加大小活动,她说那其实也是另外一个真实的自己。

我还有另外一位特立独行的同事欢子,她个性鲜明,平时各种社交活动她喜欢的就去,不喜欢的就推掉,她从来不会觉得不好意思拒绝,或者害怕孤独而特意参与。

在大多数人都想着左右逢源的时候,欢子却已经完成了今日份的瑜伽和健康夜宵。

我很敬佩她们这份不讨好别人的勇气与底气,不做别人口中的“圣母玛利亚”,也不做假的“佛系”男女去普度众生,拖累自己。

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中,不讨好别人,善待自己,取悦自己,才是最大的智慧。

村上春树有句话说得好:

“不管全世界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坚持,不喜欢的事怎么也长久不了。”

这种不迎合也不傲慢的生活模式,干净利落,舒适快活。

美国有一个叫“好人综合症”的说法,所谓的“好人”,指的是那些无法拒绝他人要求,委屈自己也要使命必达的人的统称。

余生很短,请多爱自己一点点

心理学家荣格指出:“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只是这些“老好人”,似乎从头到尾都在活给别人看。

或许某一天,她们试图想活给自己看时,别人反而接受不了,说“你变了”。

不知道你怕不怕自己变成人生最悲凉的笑话,穷尽毕生努力,成功地成为了别人,活成他人心中期许的自己,变成他们心中的期待。

杨绛先生曾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我觉得余生真的挺短的,要世俗不如要自由,与其唯唯诺诺,不如勇敢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