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常见七种取象

《周易》的常见七种取象

《周易》的常见七种取象

一、八卦之象

即八卦之象。在《说卦》中有相关讲述: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另外还有"逸象"。

二、六画之象

就是重卦为六十四卦的卦象。即《系辞》所谓“八卦相荡”而生六十四卦。

三、象形之象

卦之象形。最典型就是鼎卦,为鼎之形。

四、爻位之象

六爻之位。初爻、二爻…上爻。此外按天、地、人又划分为“三才”。一、三、五爻为阳位,其余为阴位。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为得正,否则为失位。此外还有“承”,“乘”,“比”,“应”,“据”,“中”的关系。《易纬.乾凿度》以初爻为元士,二爻为大夫,三爻为公,四爻为诸侯,五爻为天子,六爻为宗庙。

五、倒象

就是六画卦象颠倒过来。如:乾卦-》坤卦,否卦-》泰卦。

六、方位之象

先后天八卦方位之象。如乾卦西北。

七、互体之象

互体在训诂解经中经常看到,宋代《梅花易数》书中有大量数术方面的应用。

以象解经,是先秦以来的重要流派,是了解学习《易经》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在此抛砖引玉,供初学者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