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出现“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

这是上高中时的情景:

缘何出现“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

缘何出现“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

这是上大学时的情景:

缘何出现“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

缘何出现“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

也有上大学勤奋者,但大部分学生如此。缘何出现“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笔者认为有如下原因:

第一、读书是为了找工作。高中考不上好大学,很难找到好工作。我们从各种各样的招聘中看到,文凭是找工作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没有文凭,是很难找到工作的,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这就是中学时代拼命的原因。相反,上了大学,奋斗的意义显得没有多大,因为很多人可以轻松的拿到文凭,只要有了这个文凭,他们就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找到工作,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就是说,上了大学,不用刻苦学习,也能找到工作,所以他们不用学习。

第二、教育的价值取向如此。很多孩子从小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上大学,找工作。他们认为只要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能找到好工作。有了工作,以后有饭吃了,所以就不用奋斗了。什么社会责任、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几乎没有。孩子们已经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原动力。没有了动力,谁还吃那个苦呢?

第三、学习太苦了,他们已经学得厌烦了。从小学到高中,超长时间、重复演练、题海战术,让学习不再快乐,让读书失去了原有的魅力,让美好的知识体验变成了痛苦,孩子们对学习已经从根本上形成了错误的定位:苦差事!于是发生了高考完了撕书的一幕幕。很多人在高中拼命的时候,想的就是以后再也不拼命了!再也不用吃这个苦了!上大学不睡觉,更待何时?

所以,我们中学时代的教育价值取向,造就了上大学的睡觉现象,高考名校们真没什么值得夸耀!它们让学生去拼命,但给学生的希望就是以后不用拼命!学生想,反正就这三年,拼了吧。于是,三年一结束,上了大学:睡吧、玩吧。甚至有的老师就是这样教育学生的,因为他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这是多么可笑的事。

现实是什么呢?上大学是真正学知识的时候,而不是睡觉的时候。因为中学时代学的,根本没有多少能用于工作,为了考高分,孩子们学得太死、知识面太窄了。大学是真正博览群书,学知识的时代。可惜,很多学生错过了这个一生中唯一有大把时间读书学习的黄金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