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姹红河谷|红河县旅游扶贫:振兴乡村 致富群众

乡村振兴已经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县立足县情,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以及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4月21日,在全国30余家媒体以及全国近百万观众的见证下,红河县宝华镇撒玛坝梯田以其1.6万亩连片总面积、4300余级、1200余米海拔跨度荣登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连片梯田。当天,红河县全县欢腾,群众载歌载舞纪念这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刻,撒玛坝万亩梯田这张名片由此更加靓丽。其实,打造撒玛坝万亩梯田,仅只是红河县委、县政府在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旅游扶贫示范县这一总体布局中走出的一步棋。近几来年,红河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着力推动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生态改善,农村社会和谐,打造以红河县迤萨镇为主要游客集散中心,以乐育镇为梯田生态休闲区、以宝华镇为梯田集中观光服务区和以甲寅镇为哈尼风情体验区的景区旅游大环线,调动周边乡、镇、村旅游资源,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红河县宝华镇龙玛村,云雾缭绕,梯田环抱,家家户户坐山而望,自家阳台即是最好的梯田观景台。放眼望去,撒玛坝万亩梯田尽收眼底。旅游大环线的建设让原始梯田的景观更具吸引力,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使得龙玛村的农家客栈、农家饭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仅2017年一年,红河县就成立旅行社1家,农家乐80家,乡村客栈75家,特色民宿1家。

【红河县宝华镇龙玛客栈负责人 李威】原来撒玛坝(景区)这边还没建设的时候,游客是稀稀疏疏有一部分,名气不是那么大,现在经过这几年建设这个撒玛坝景区,游客就越来越来多了。

据红河县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4.12万人次,同比增长3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14亿元,同比增长83%。

同时,红河县为推动旅游开发与扶贫工作有机融合,拓宽扶贫开发领域,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结合实际县情,制定了《红河县旅游扶贫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按照“省级推动、州级协调、县级负总责、乡(镇)抓落实、企业帮扶、群众参与”的全省旅游扶贫思路,立足县域旅游资源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着力推动哈尼梯田和马帮侨乡多元文化旅游开发,打造“云上撒玛坝、醇情哈尼人”的旅游新品牌。

【红河县旅游局副局长 刘羽】我们主要是采取四入机制,通过房入会、田入股、农产品入市、文化入景这四个入的方式,把我们的群众带动到我们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发展中来,/我们与外地达成相关的合作协议,通过持续不断地游客输入,让农民群众参与到这个游客接待中来,来实现他们的增收创收。

【红河县宝华镇龙玛村村民 石礼华】给游客们准备饭菜,有一点利润,存起来,房子盖起来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群众富则乡村旺。红河县以推进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为契机,深入实施旅游经济开发带动扶贫,推动旅游环线片区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创新,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计划到2020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带动全县3030户贫困户13355人通过参与旅游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力争通过旅游扶贫,带动全县2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下一步,红河县将继续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扶贫支撑体系,健全旅游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红河县,这座被称为“遗落在红河谷里的法式小镇”,是云南省第二大侨乡,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底蕴深厚的土司文化和独具一格的“奕车风情”,更有着 “哈尼多声部”“乐作舞”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红河县委县政府对旅游产业的不断开发,这些富有民族特色、地域风情的旅游名片将更为人广知、更受人偏爱,红河县正在成为云南这个景区的最美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