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梅庵 虞山風度》——古琴與非遺公益講座在廣西大學舉行

《百年梅庵 虞山風度》——古琴與非遺公益講座在廣西大學舉行

6月30日上午9時,《百年梅庵.虞山風度》——古琴與非遺公益講座在廣西大學碧湖苑音樂廳舉行。

公益講座由弘揚國樂與普及國琴的南寧市邕州琴館.國樂琴行主辦,講座邀請了古琴非遺梅庵派國家非遺傳人劉善教、古琴非遺虞山派國家非遺傳承人朱晞以及古琴斫制師李全為特邀主講嘉賓。

百年梅庵由劉善教主講分享,劉善教是古琴藝術梅庵派國家非遺傳承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常務理事,古琴學術委員會副會長,江蘇古琴會副會長,鎮江夢溪琴社社長,江蘇科技大學兼職教授,紫金文創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涉足古琴演奏、教學、研究、製作、修理及鑑賞多領域。

虞山的風度由朱晞主講分享,朱晞是古琴藝術虞山派國家非遺傳承人,中國琴會副會長,江蘇古琴學會會長,蘇州古琴學會會長。

自1979年起,朱晞先後隨虞山派傳人翁瘦蒼先生,吳景略先生,以及著名古琴家龔一先生學習古琴演奏技藝。三十多年來,朱晞整熟練地掌握了虞山派口傳心授的曲目。

古琴非遺,百家爭豔。公益講座讓在座的師生與古琴愛好者,感受到了流傳上百多年曆史的梅庵派古琴藝術,獨特的演奏風格和個性鮮明的音樂特徵。而虞山風度,則在‘博大’和‘博雅’之間,迴歸,“國士之風”。

精彩的公益講座,古琴愛好者還聆聽到古琴斫制師李全分享的不一樣古琴斫琴技藝。李全,揚州人,古琴斫制師。於90年代後期開始斫琴,多年來,在眾多名家的指點下,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研究改進,其斫制的古琴,不僅得到廣大琴友的認可與讚譽,並且得到了戴曉蓮,唐健垣,劉善教等多位古琴名家的指導。 其斫制的古琴,選材考究,多為明清老杉木;製作嚴謹,嚴格按照傳統制琴工藝斫制,尤其在古琴的傳統大漆工藝上,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古琴公益講座持續了兩個小時,在座的古琴愛好者在古琴國家非遺傳人和斫琴師的分享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古琴文化,講座受到了眾多在校師生與古琴愛好者的熱烈歡迎,師生均紛紛表示,以後能多一些這些公益講座,讓古琴文化傳播得更遠。

茶氏(caz-si).南寧共享茶館.南寧邕州琴館.古琴非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