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会两个《决定》诞生记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诞生记

两个决定、三个改革攻坚计划、一套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久前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进行了系统部署。连日来,随着一系列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相继对外发布,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早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成都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此次全会筹备之初,成都市委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始终,坚定落实省委治蜀兴川战略部署、主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构筑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形态,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市委全会两个《决定》诞生记

两个决定,是新时代成都党员干部践行新思想、贯彻新理念、落实新要求的行动纲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着眼新时期治蓉兴蓉的重点和关键,全景式地描绘了愿望可期、发展能及、人民有感的高质量发展蓝图。

三个改革攻坚计划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则是围绕两个决定进一步狠抓落实的路线图、任务书。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和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发挥好评价体系“指挥棒”和“检测尺”作用,一条条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是美好蓝图能够变为群众美好生活的生动落笔。

思想指引前进方向,奋斗铸就成功道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成都正抢抓机遇、服务大局,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充分体现“主干”的担当和“中心”的气场,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的“新”答卷。

市委全会两个《决定》诞生记

——两个决定的诞生过程,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坚定贯彻,是对省委治蜀兴川新部署新要求的全面落实,是对新时代成都“三问”的科学回答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成都市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战略;推动社区治理与社会治理协同发展……6月初,在全市“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成果交流汇报会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20个市级重点调研课题集中“交卷”了。

20个市级重点调研课题,是一场由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副市长牵头,市级有关部门参加的大调研。他们走进田间地头、走入企业社区,开展外地考察、蹲点调研,充分挖掘市级部门486个课题成果的智慧结晶,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广泛搜集民智民慧、听取各方意见。可以说,高质量完成的调研报告,成为了两个决定起草最坚实的基础。

这只是成都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体系大格局中主动谋划自身发展的一个“缩影”。“把脉”高质量发展,“问计”公园城市建设,筹谋两个决定,成都始于数月之前。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以宽广视野、深刻洞察和战略远见为四川工作把脉定向,对成都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成为新时代成都工作的政治方向和根本遵循。

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负新时代机遇,两个决定出台的过程,就是成都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定用以指导成都各项工作的过程。

6月29日至30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召开,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省委书记彭清华指出,四川地处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必须有一个综合实力较强、产业和人才集聚度较高、创新力竞争力优势明显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吸纳优质资源要素,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成都已初步具备这方面的条件。

如何在全川区域协同、全域开放中充分展示“主干”担当和“中心”气场,更好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成都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回答的重要命题,在两个决定起草过程中被重点考量、贯彻始终。

市委全会两个《决定》诞生记

回顾两个决定的诞生之初,启于省委“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思辨支点,积极回应总书记对成都的重大要求,不负省委的重视和厚望,在全市局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接连抛出新时代“三问”——

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旋律,我们能贡献什么?

答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新考卷,我们能贡献什么?

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我们能贡献什么?

“责任之问”“民生之问”“机遇之问”,责成每一名党员干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都要认真思考、细致作答,成为了成都谋划推进高质量发展、构思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逻辑起点。

全面对表,主动作答,一场场关于高质量发展、聚焦公园城市建设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在蓉城大地蔚然成风——组织开展推进高质量发展研究,着力构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统计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组成8个联合研究小组,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聚焦更好发挥首位城市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区域更高水平协调发展;紧扣建设美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判断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趋势性变化,深入研究民生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用脚步丈量蓉城大地,深入一线解剖麻雀,一批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加速形成,一系列具有引导性、影响力的课题成果加快推进,作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都方案”,被一一写进了两个决定之中。

7月6日,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召开,与会代表仔细翻阅手中的两个决定后,一种感受深刻而清晰——两个决定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坚定贯彻,是对省委治蜀兴川新部署新要求的全面落实,是对新时代成都“三问”的科学回答。

市委全会两个《决定》诞生记

——两个决定的诞生过程,是成都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战略部署;是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时代要求规划好建设好天府成都的行动指南

如何建设公园城市?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之地,天府新区再次做出新的探索。7月18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公园城市建设局在天府科学城菁蓉中心A区9号楼正式挂牌,标志着天府新区全面展开新时代公园城市建设的崭新一页。

研究公园城市的内涵、生态、功能、形态以及指标体系、公共空间和品牌价值等内容,协调推进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各项工作,为世界城市发展提供中国的规划建设解决方案……这也成为该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更加注重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属性,“关于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在起草过程中,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将城市工作的“一尊重五统筹”和公园城市建设的“人城境业和谐统一”作为主线,围绕公园城市“六问”,着眼彰显公园城市美学、生态、人文、经济、生活“五大价值”,通过工程、项目、场景、机制、技术、产业等推动公园城市建设新理念、新模式落地落实。

科学回答如何理解公园城市的问题,包括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围绕彰显公园城市五大价值,回答怎样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问题;回答公园城市建设落地落实的问题……该决定共三大板块十个部分,对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好天府成都作了系统谋划。

公园城市是实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成都正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走出一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电子信息产业建成万亿级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全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战略谋划、明确实践路径、提出创新举措,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作出具体安排。

该决定共六大部分,涵盖全面增强对表看齐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信心决心、努力走在中西部高质量发展前列;系统提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五个原则;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等;努力实现劳有所得、劳有丰酬,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优教等;深化社区发展治理营建美丽家园、实施大气综合治理保卫“成都蓝”等;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提升领导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等。

两个决定,是成都尊崇新思想,践行新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战略部署;是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时代要求规划好建设好天府成都的行动指南。

“两个决定全面谋划了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的‘成都’方案,并配套出台三个改革攻坚计划,彰显了坚决全面落实的‘成都决心’。”温江区委书记王道明表示。“两个决定通篇贯穿了对新思想的学思践悟、对新理念的积极践行、对新要求的全面落实,充分彰显了市委坚强的政治定力和责任担当。”市经信委主任陈志勇也表示。

市委全会两个《决定》诞生记

——两个决定的诞生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汇集各方智慧的过程,必将为成都下一步发展凝聚起广泛共识、汇聚起强大力量

两个决定印发之后,民进成都市委会主委杨建德欣喜地发现,决定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描述中,吸纳了他提出的加入“坚持非禁即入原则”的建议——针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决定修改形成了更加科学完善的表述。

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召开前半个月,一场专题协商座谈会在市委召开。

会上,10位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畅所欲言,大家围绕两个决定提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杨建德就激发民营企业积极性提出的建议,正是其中的一条。

为使决定的起草和诞生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集力量的过程,成为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过程,市人大、市政协党组和市委统战部在全会前分别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行了集中讨论。

一位起草小组成员清楚地记得,“运用智能绿化、虚拟绿化等新技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被写进决定,也正是来自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集中讨论。

与此同时,为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市委先后将决定印发各级各部门征求意见,各级党委(党组)召开常委会、党组会、专题会等会议组织副处级以上干部专题研究讨论、提出意见建议。

两个决定的起草工作,始终在广大成都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寻找答案。

起草组成员办公桌上厚厚一摞报告和建议,也不乏来自全市党员干部、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的建言献策。“凡是好思想、好经验、好建议,在实践中可行可效的,我们都予以采纳。”

“市委每一个重大决策出台前,都广泛倾听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这在成都已成为惯例。”市委党校的专家表示。

专家们评价,经过一次次思想碰撞、反复推敲以及字斟句酌地修改后,两个决定留下的都是有用的实在的“干点子”,真正成为了吸纳各方智慧、体现干部群众意愿的纲领性文件。

方向明确,靶向精准,广聚民智,科学务实。

两个决定的诞生过程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精神,深度分析成都实际、科学谋划成都未来发展思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振奋精神的过程,彰显了全市人民奋发有为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坚强意志,必将为成都下一步发展凝聚起广泛共识、汇聚起强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