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八阿哥逼宫,十三阿哥为什么躺在担架上还能控制兵权?

可乐男孩



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能拖着病体力挽狂澜夺回兵权。其一在于他是雍正特旨管辖京城外二营的王爷。其二在于他在军方拥有深厚的影响力。其三在于雍正王朝电视剧还是些许漏洞或者说不合理的地方。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八王议政是雍正登基以后一次声势浩大的政变。老八发动了关外四位旗主王爷,还有本身八爷党的三位王爷和诸多大臣,又联合了皇三子弘时还有负责京城守卫的隆科多,还使用诡计暂时控制了京城外二营,可以说是稳操胜券。

这其中京城二营有多重要呢,宋安之先来说说。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决定朝廷大局的军队有三支。一是京城步兵统领衙门,是由隆科多负责的。二是京城外丰台大营与西山锐健营二营,之前由老八的人成文运控制,后来由老十三的人上三旗之人负责。三是西北的平叛大军,先后由老十四、年羹尧、岳钟琪负责。

这三支军队,西北大军最多,多的时候年羹尧负责时候有二十几万。少的时候岳钟琪负责时候也有十万精锐。但西北远在边疆,所以这支大军在三支大军中相对来说影响最小。其次是京城外二营,应该最起码有十多万人马,按雍正的说法是步兵统领衙门的好几倍。最后是步兵统领衙门,有几万人马。以此类推京城外二营的影响力最大,对于步兵统领衙门有碾压性优势。

老八的谋划很完美,将京城内的步兵统领衙门还有京城外的二营都暂时控制住。而远在西北的大军是鞭长莫及。看似完美,但漏洞百出。


首先军方一号人物老十三并没有控制住,虽然老十三已经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但毕竟还活着,却没有控制老十三。可能是因为老十三位高权重,不方便打草惊蛇,所以没有管他,但也应该派人监视啊。最不次也是在发动政变的当天由隆科多封闭京城九门,然而这两个必要原因一个都没有做到。

就这样让老十三在发动政变的当日,临上朝时被人大摇大摆的抬着担架出城。然后重新夺回了京城外二营的兵权。

而且八爷党在发动政变的当天都是全部入朝,都没有留下一个人接应。(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这也是一个巨大漏洞。

这些漏洞可以说是八爷党的自大与自信,也可以说是电视剧的漏洞。

抛开这些漏洞,老十三的也挺NB的。

雍正王朝中老十三的人设是少年带兵,拥有众多旧部,可以说在诸皇子中在军方拥有的影响力最深厚。不然也不会在雍正登基时,只带了几个人就去丰台大营就夺了兵权。

雍正登基后,特旨京城外二营只能是雍正的圣旨或者老十三的手谕才可以调动。


这样一来军方拥有深厚影响力的老十三又被雍正赋予了兵权。而京城外的二营将领都是天子亲卫上三旗的人,对于皇帝也是忠心耿耿。

老八只是使用诡计暂时夺取了兵权,让四个旗主王爷的四个将领加上四千人马共管旗营兵务。时间只是一天,还是弘时用计让弘昼口头证明雍正说过让关外旗主王爷共管旗营兵务,才让二营提督相信了,

更重要的是老八说明天转发圣旨,所以时间只有一天。

也就是老八这种诡计只是拖延一天,没有靠谱性。四千兵马对于二营十多万兵马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老十三去了京城外二营以后才可以顺利夺回兵权。

所以像这种情况之下,老十三在不在担架都无所谓。只要人过去了,兵权马上就回去了。

八王议政虽然很是惊心动魄,老十三的力挽狂澜也是很精彩。但这样的成功原因一是电视剧中的一些漏洞,也就是bug存在,二是老十三身为军方一号人物,的确有这个魄力不费吹灰之力收回兵权。

第74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宋安之


题主说的兵权,指的是野战部队(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和卫戍部队(步军统领衙门)的兵权!

先交代背景

八爷党谋逆之心不死,想利用八旗贵族和百官对新政的不满,搞“八王议政”。但是,老八知道雍正不会轻易就范,所以,他们想控制京城兵权,武力逼宫!

首先,老八通过弘时和弘昼(弘昼是被骗了),将雍正说的让铁帽子王“整顿八旗兵务”,误传为“协同管理京城防务”。这样,让四位铁帽子王带来的四个参将和4000兵马,控制了两营(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兵权!

其次,以支持弘时登基,反对雍正新政为由,让九门提督隆科多站到了他们这一边。这样,步军统领衙门和九门卫戍部队,都在老八等人掌控之下。

弘昼觉得此事不对,老八误传了雍正的旨意。于是,第二天,弘昼告诉十三叔两营被四位旗主王爷的人控制了。老十三假装病了,暗地去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键营,重新夺取两营兵权。

可惜,他们低估了老十三的能力和雍正对兵权的控制力!老十三之所以能躺在轿子上,就控制这两处兵权,主要是因为三点。

第一点,雍正登基以后,就明诏两营(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提督:只听圣旨和老十三的手令!并且,雍正皇帝钦定:两营兵马直接听命于十三爷!


老八他们带着人去两营整顿军务的时候,是通过弘昼的话,误传了雍正的圣旨。并且,老八也说明天将会有皇帝手谕传给这两位提督。所以,老八他们只是忽悠住了两营提督。

第二点,丰台大营,西山锐建营以及步军统领衙门有很多中层将领,都是老十三胤祥提拔上来的。这些人早年跟着老十三上过战场,(电视剧和小说编出来的军功)都很佩服老十三的“侠肝义胆”。这些人只认老十三,而且,是不会被别人收买的。

第三点,老八他们本来就是“谋逆”,这是犯上作乱。而这些掌握京城兵马的中上层将领,都是上三旗的人。上三旗是皇帝直管的三旗,都是皇帝的嫡系,根本不可能跟着老八谋逆!推翻雍正的统治,就是推翻上三旗的统治!自己打自己脸的事,傻子才干!

所以,老十三既有威望,又是他们这些人的直管领导(皇帝明诏钦点的两营兵马直属领导!)。只要他一出面,马上将老八的党羽都给抓了起来。

作为一个皇帝,连自己都城的亲军都控制不住,还是皇帝吗?所以,《雍正王朝》中的武力逼宫搞八王议政,是电视剧编出来的,不仅历史上没有,二月河原著小说中也没有!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因为这是电视剧。

真实历史上,十三爷爱新觉罗·胤祥在雍正即位后(1722年),首先出任的是议政大臣,这个职务,主要是谋划国家大事的,不带兵。

1723年,胤祥被任命为总理王大臣,管理户部。这个职务,相当于是财政部长,为雍正管钱粮。

1725年,胤祥负责管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相当于是京津唐地区的水利局、农业局局长。

雍正七年,也就是1729年,因为准噶尔部叛乱,雍正命胤祥主管西北用兵的钱粮调度,偶尔还要管理兵器的研发和制造,是胤祥的强力后勤保障了雍正对西北的用兵。

实际上1729年的时候,胤祥身体就非常不好了,一年后,1730年,他就去世了,享年只有45岁。也就是说,在十三爷短暂的一生中,和雍正一起共事了只有8年,基本上都是在帮雍正管钱袋,很少带兵。什么丰台大营的大小头目都是跟着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都是杜撰。

其次,八王议政逼宫这个事,在雍正朝也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康熙钦定雍正作为接班人以后,整个八爷党和雍正的实力是完全不平衡的,康熙去世以后,基本上是雍正想把八爷怎么样就把他怎么样,爱新觉罗·胤禩基本上是干什么都被批评,喝冷水都塞牙,自保都是问题,是轮不到他和雍正平起平坐,还把什么旗主王爷都叫来一起振振有词地讨论“民主”执政的。

那么,电视剧里面十三爷的出场是什么意义和作用呢?

《雍正王朝》第40集,雍正新政遇到了阻力,阻力主要来自于传统的满清贵族,他们觉得改革动了他们的奶酪,所以拼命阻挠改革。

雍正好心好意召集大臣,满清贵族议政,其实是希望给他们辩理,告诉他们改革的好处,说服他们。

然而老八就心怀鬼胎了。表面上是一群人议论,实际上是给雍正做的死局。

首先,他事先串通了皇子弘时,掌握了雍正的关键情报。

其次,买通了隆科多,让负责京畿防务的军队不作为。

并且,让隆科多用步军统领衙门的人换防了御林军。

其次,他知道雍正的改革,得罪的是满清贵族的利益,所以召集了一帮不知情的旗主王爷把丰台大营,山西锐健营的防务共管了。

也就是说,从澹宁居,到整个京畿,已经没有雍正的人了。即便雍正辩论赢了,八爷这一伙人,也会胡闹不承认,最后用兵逼宫。

八爷他们逼宫,并不是要雍正退位不当皇帝,而是要当着里里外外要他自己打自己的脸,宣布新政失败,废除新政,然后改朝局为里里外外的老王爷们一起商量着办,那么做到这一步,雍正这个皇帝,就没有任何权威了,恐怕只有禅位给弘时,而弘时和八爷关系很好,八爷可以操控他,这样八爷党就掌权了。

最后辩论的时候,张廷玉站了出来。

这一部分,杜雨露老师有一段长达几分钟的一气呵成的台词,堪称舞台表演的经典。

张廷玉大概就说了三个意思——

第一个,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你们几个王爷一起商量着玩的这种玩法。

第二个,雍正新政成绩斐然,你们这些家伙天天躺着吃躺着喝,还在这里说什么传统,祖制,没有雍正挣钱,你们吃屁。

最后,揭露了八爷的野心,给他打赌——你就是对权力感兴趣,要不然我们一起弃官不做吧?

八爷哑火了。

张廷玉说完以后,道理大家是都懂了,包括旗主王爷,比如说睿亲王就是明理的人。

但是,支持雍正的是少数。因为大多数王爷,旗主王爷,都是自身利益受到了雍正改革损害的满清贵族,而张廷玉,田文静这些臣,根本就插不上话。

在议政开始之前,十三爷本来也是准备进来和雍正一起和这帮白莲花争论的,他要是进来,估计就被八爷一锅端了,这个时候聪明的弘昼给他打了小报告,告诉他两个大营已经被八爷的人接管了。非常有觉悟的十三爷于是没有去开会,而是直奔两个大营,用自己皇子的身份压那些大将,最后把他们全部捆了带来朝堂——

这就是向所有人都宣布,当你们在这里议论的时候,我已经把八爷的兵权接管了。八爷这个时候,才停止装睡,胡闹模式,宣布认输——

十三爷之所以能控制兵权,是因为掌兵的旗主王爷、王爷阿哥这个时候都在澹宁居里面,这个时候在外面掌兵的都是他们安排的将领。十三爷在《雍正王朝》里的身份是管理刑部,兵部,所以他去调兵换将是理所当然的。而所有王爷都在和皇帝议政的时候,一个本来就是带兵的王爷阿哥来兵营,是非常合理的,他要换防和重新调配人手,除非八爷亲自来,否则是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他的。而八爷也不可能亲自调兵,因为康熙也好,雍正也好,从来都没有给他兵权,康熙朝兵权给了十四爷,十三爷,雍正朝,给了十三爷,八爷只能暗中勾结一下旗主王爷,隆科多,暂时地借兵威胁雍正,他这样做,也是不合法的。

外来的旗主王爷并没有接管两个大营,而是被八爷忽悠了,来共管,按照雍正的旨意,整顿旗务,只是整顿而已。也就是说,八爷是拿个鸡毛当令箭空手套白狼。所以对军队的指挥权权力大小排比实际上是——雍正、十三爷、隆科多、旗主王爷、八爷。当八爷拉拢了隆科多,忽悠了旗主王爷,暂时制约雍正的时候,只要十三爷出现,其他人就都要歇菜,而且十三爷只需要宣布,你们是谋反,抓几个人,大家也就消停了。早在康熙驾崩那一集,八爷比现在还厉害,他是掌握了丰台大营的兵权,照样被十三爷啪啪啪打脸。


而且说实话,丰台大营里面的兵将又不傻,外来的旗主王爷,从来没带过兵的八爷,还有皇帝亲自指派的皇兄,谁更牛,该听谁的,有点智商的人心里都很清楚。


《雍正王朝》第40,41集实际上是矛盾的最高点,是雍正和八爷的终极PK,权力角逐,可谓是经典里的经典。


HannibalLecter


在电视剧里,十三爷对京郊驻军有绝对的控制权。再重复一遍,十三爷对京郊驻军,也就是丰台、西山大营和步军统领衙门有绝对的控制权!

这种绝对的控制权,是通过十三爷早年在古北口练兵,以及后来雍正对他的信任,逐渐累积起来的。

关于电视剧中十三爷的军权之大,这里引用一段小说的内容作为参考。背景是雍正和张廷玉微服私访丰台大营,与大营内的将领的一段对话。

片段一:

雍正点了点头,说道:“也是老军务了。这里十三弟门下的军官不少吧?”。几句话问过,张雨已松乏了一点,忙叩头道:“回主子话,原先大营游击以上军官,多一半是十三爷安置的。去年换了毕军门,十三爷来说,树挪死人挪活,都挤在一处不好,有的升、有的调外任武官,如今还有二十几个。十三爷如今是亲王,除了会议,如今难得一见的。”

丰台大营的副将张雨对雍正说,大营内起码有一半人是十三爷提拔和安置的。没有十三爷的赏识和提拔,这些人都还不知道在哪里玩泥巴呢!怎么可能不尊崇十三爷?

并且十三爷虽然升了亲王后很忙,但也没有忘记当年的老部下,时时刻刻都在关照他们前程问题。十三爷的身上有一种侠义的气质,这些人不傻,知道跟谁混有前途。



片段二:

雍正笑着转脸对张廷玉道:“怡亲王细心,朕其实从来不虑这些,国家多几个允祥这样的贤王,省却朕多少心!”张廷玉心里佩服允祥天擅聪慧韬晦有术,口里却答道:“十三爷曾和我说起过这事,军队乃朝廷社稷干城,无论王大臣,不得擅自拥兵。这是规矩,也要为后世立个制度,奴才曾奏过圣上的。其余外省
军营将佐也有不少调动的,都从武科应试中补入军官。也都有奏章,圣上亲批嘉谕的……”

电视剧里面,雍正的疑心很重,但偏偏就没有怀疑过老十三。雍正讨厌大臣结党,但却要求大臣去跟十三爷多走动多联系,他不怕十三爷跟大臣结党。把军权交给老十三来管,雍正很放心,雍正对老十三,是一种绝对的信任。

另一方面,老十三也非常谨慎,懂得什么叫人臣之道。尽管雍正不怀疑自己,但是京郊两大营一半的人都是自己提拔的,总归有功高震主的嫌疑。因此,十三爷一面关照老人,另一方面还以皇帝的名义提拔新人,让新提拔的将领对皇帝感恩戴德,忠于皇权。

这样一来,军队就只听两个人的命令。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十三爷。八王逼宫时,丰台提督对老八说的也是只遵照圣旨和十三爷的手令行事,别的人说话不管用。

但是因为雍正不管军队的事,所以实际上十三爷才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像隆科多,他虽然领着九门提督,但是他对步军统领衙门只有调度权。如果隆科多要造反,九门的官兵是不会遵命的。

电视剧里面的隆科多逼宫,他并没有把所有九门的官兵都调去逼宫,而是只带了几百人。这几百人只是隆科多的铁杆心腹,不能代表整个九门官兵。不能说隆科多逼宫,就代表九门官兵都跟着逼宫。



隆科多说自己代表了九门官兵的心思,那是他自己吹牛比。否则老十三来了,为什么立刻就能缴了他的械呢?

因为老十三的威望摆在那里,雍正对他有绝对的信任。只要圣旨和他的手令不冲突,或者没有圣旨,只凭十三爷的手令,一样可以调动军队。

一张手令都有等同于圣旨的权力,十三爷如果亲自去到军营,那就如同皇帝亲临。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老十三坐在担架上,可是京郊两大营和步军统领衙门任然听命于他的原因。



捋一下军队军令的服从顺序就很明白了:

一、如果皇帝和十三爷都不在,那就听大营提督的军令。比如隆科多逼宫,九门的官兵就跟着他把畅春园给围了;

二、如果皇帝和十三爷都在,那就直接听皇帝的号令,大营提督也要靠边站;

三、如果皇帝不在,十三爷在。那就听命于十三爷的号令,大营提督仍然要靠边站。

只要老十三没病死,他的手还能写字,他就能控制军队的指挥权。如果他能亲临,军权那就更不是问题了。


之所以老八逼宫,能让雍正难堪。主要在于隆科多爱吹牛,弘昼把事实夸大化了。

九门的军官一般都是十三爷练出来的,隆科多凭什么代表九门官兵的心思?

京郊两大营虽然进驻了四千关外铁骑,但是这四千人跟大营本身的几万兵力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本来这场荒唐的逼宫,就不存在什么武力威胁的问题。只不过是雍正心急火燎的毛病又犯了,没有冷静的思考当前的局势导致的。

PS:其实就是导演为了抬高十三爷,故意让雍正如此不冷静的。


Mer86


这就是十三爷的厉害之处,会带兵的只有十三爷和十四爷,也就是他们两个在军中的熟悉的属下多,虽然四爷和十四爷是亲兄弟,但是关系却不如和十三爷好,而十三爷当年在外带兵的时候结下很多生死之交的人,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自然会听十三爷的话。



在康熙驾崩之时,如果不是十三爷的话,估计雍正可以继承皇位,估计都坐不住,因为丰台大营和西山锐键营的兵都已经被八爷买通,随时可以包围他们,然后篡改遗诏,直接让八爷登基,这样一来就可以扭曲事实,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十三爷不费吹灰之力可以拿下这里的兵力,他们的计划落空,久久也没有等来计划好的包围,这就是十三爷刚刚被圈禁十年出来做的第一件大事,而且做的很好。



而后面雍正被八爷联合的几个铁帽子王还有其他一些人在逼宫的时候,按照八爷的计划,原本是逼宫不成就来硬的,已经把安插人到了丰台大营个西山锐键大营,也买通了隆科多掌控的步兵统领衙门,可以说是万事具备,但是十三爷听弘昼说了之后,知道情况不妙立刻就去把八爷安插的人都给拔了,而且还从新控制了兵力,而隆科多的也被一举击溃,成功的帮助了雍正解围。当年被圈禁了十年的十三爷都可以不费吃灰之力都拿下,而在雍正继位之后十三爷更是核心人物,更加轻而易举。



既然刚刚开始说到了十四爷,那就说说十四爷,十四爷原本是八爷的人,虽然和四爷是亲兄弟,但是却一直不肯帮助四爷,后来争夺大位更是传言康熙的遗嘱上写的十四子,而雍正仍是改成了第四子,因为这个误会,老十四一直以为皇阿玛传位给了他,所以一直和四爷过不去,后来更是把自己的娘亲给气死了,只能说他不仅不是当皇帝的料,就连当一个十三爷这样的得力助手都是问题。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人的能力!

首先、十三爷是皇帝最器重也是最信任的兄弟,是雍正王朝当之无愧的二把手手,十三爷早年就是带兵的,雍正登基后为了巩固政权军事上的人基本都是十三爷说了算,所以军中掌权的特别是关键位置都是其心腹;这里和清末袁世凯很像,袁世凯虽然被罢了官可北洋军那个不听他的。

其次,本来当时老八叫这两个大营将军交权的时候他们都持怀疑态度,老八他们接管京郊的防务本来就是以欺骗手段得到的而且是与满八旗“共管”,这个时候只要老十三一显身老八的谎言就不攻自破。

最后,这个时候的八旗军早已经不是当年入关时候的八旗了特别是满八旗过惯了安逸生活已经很腐败了战斗力十分低下(不然雍正咋可能同意他们带兵来整顿嘛),所以在最后真刀真枪较量的时候那些八旗子弟那里是这些“禁卫军”的对手(再说本来就是谋反那个还愿意拼命)早举手好活命!


kai132456


这就是本事。

1、自己有这个威信和权威。十三爷本身是和硕亲王,又是军机大臣,当今皇帝最器重的兄弟,他就算是假传圣旨,凭他头上的铁帽子人家也会相信一次的,再加上他本身军营里出来的,做事果断,意志坚韧,对眼神就能把人干掉,即使是在担架上他也威严赫赫。

2、关键岗位上有人。在满清八旗中有关内的上三旗和关外的下五旗,无论是上三旗的事务还是京城防务在夺嫡之战之后老四老十三都认识到其重要性,一向这些岗位上的人都是老十三推荐安排的,虽然老八他们能换走几个,但是难换走一群。不少人都是老十三可掌控的人。

3、洞悉人性。人无非是贪生怕死,求名逐利。对于造反的将军恐吓,对于意志不坚定的拉拢,对于自己这边的马上升官奖赏,一下子就能把造反阵营分化开来,三下五除二,问题就解决了。个人意见,欢迎批评交流指正!


长久缄默如云漂泊


这是因为十三爷本来就是他们的领导!只是因为弘时假传圣旨才让五位旗主王爷派人接管了兵权。当时,弘时是雍正的皇长子,弘昼是雍正五王子。弘时开口说雍正口谕让关外铁骑入驻丰台大营指导士兵日常训练,实际上就是派遣军事顾问。丰台大营的主帅无法分辨真假,只能让弘昼验证,而弘昼又被弘时下套作假证。丰台军权在这种情况下被夺了,但是从士兵到将领都是将信将疑的。但是只要十三爷只要一现身,那么弘时假传圣旨的事就被拆穿。

其次,当时清朝的军事指挥制度很严格,将领只有调兵统兵之权却没有直接管辖权。五位旗主王爷派出去接管丰台大营的人只能让丰台大营瘫痪,并不能说真的能指挥这支部队。他们采用军事顾问方式入驻每一个军营,使得他们不能集结,不能调动。这样雍正想要召集军队勤王就办不到。

不过当时随着关外王爷进京的军队只有三千人,而丰台大营跟西山锐健营的军队总共有六万人。五位旗主王爷把这三千人分成开进了这两个军大营当顾问,兵力其实是分散的。二十个士兵逮捕一个军事顾问,就算关外铁骑战斗力强也架不住人多力量大。所以十三爷一句话就可以把这些所谓的军事顾问捆起来。


优己


虚构成份太大,逼宫的力量来源于旗主王爷带兵入关接管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但这枝部队是乾隆攻打大小金川时才组建训练的),铁帽子王和下五旗旗主王爷都是住在北京的,上三旗是皇帝亲统的。调动京幾兵马要有皇帝颁发的勘合,所以旗主王爷不可能来自关外也不可能带兵接管大营逼宫!即使隆科多不仅是步军统领还是领侍卫内大臣,他也不可能不请旨不向其它领侍卫内大臣通报就调防守卫紫禁城的护军更别说侍卫!二月河的书前后衔接有时对不上,清史知识也太多出入,我总觉的不是凌解放写的。


一叶小舟风雨渡


十三阿哥不是躺着控制兵权,而是控制了兵权以后开始躺着的。

本来身体虚的他,在短时间内经历了许多突变,导致身体更加虚弱

而不是说,病怏怏的去夺兵权。当时风起云涌,一点疏忽可能导致自己跟四爷玩完,不仅将来没有了,可能很快就会嗝屁

这种情况下,任何疏忽都不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