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不知大家還記得嗎?之前茜茜老師在創作談中向大家介紹過北京舞蹈學院編創的《梁祝》這部經典作品,大家也通過這部作品深入瞭解了李恆達導演,今天茜茜帶領大家回顧這部舞劇《梁祝》,讓我們再次領略中國古典舞生生不息的藝術魅力!

以身體舞姿敘述梁祝之故事脈絡,

更是以故事情節感懷梁祝之愛與分離。

古典舞《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英臺,上虞祝氏女,偽為男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友,方知其女子,欣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逢裂陷,祝氏遂並葬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唐·張讀《宣室志》

英臺女扮男裝,外出求學,求學途中遇到了窮書生梁山伯,二人結伴而行,一段美好的愛情就此展開。

古典舞《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如果兩人不曾相遇,是不是也不會有那麼悲傷的結局?有些人,是追尋了一生,也想要遇見的人,可有些人遇見了,就是一生。如果二人不曾相遇,後人便也就沒有了這份對悽美愛情故事的感懷了。結局雖悽美,可二人雙雙化蝶也未曾不是一種對愛情的成全。

古典舞《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同窗三年,彼此相互瞭解,既是同窗,也是知己,這份情誼實屬難得,人海茫茫中得一知己已不易,找到相愛的人更是難得。

可事不如人意,因門第世俗,兩人不能被家族所接受,二人悽然而別,立下誓言,生不同衾,死要同穴!

古典舞《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梁山伯憂鬱成疾病而死,英臺以身殉情,兩人雙雙化蝶,蹁躚飛舞。

世界那麼大,需要多少緣分才能相遇,相識,相知,到相愛,他們勇於追求愛情的勇氣,他們對與愛情的堅守,讓人動容。

古典舞《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舞劇《梁祝》是如何練成的?

好的作品,創作的基調必然是重中之重,舞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創作團隊希望以中國古典舞身韻動律作為創作原點,用中國話來講好中國故事。

古典舞《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舞劇執行導演黃佳園老師說:“在舞劇的創作中,語言的生髮一直是一個高度關注的問題。換言之,即是對中國古典舞語彙的‘用與變’、‘破與留’。在創作中,既要架構其人物命運的起承轉合,也要緊緊抓住語言形式上的屬性要求。既要表現人物命運的起伏跌宕,也要讓觀眾享受中國古典舞的身體魅力與身體文化。”

編導們在編創過程中大量選取了中國古典舞的基本元素,通過不斷豐富動作語彙,以探索動作表達的更多可能性的同時,堅持以中國古典舞語彙作為創作原點,牢牢把握創作的“初心”。

古典舞《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古典舞《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舞劇採用了虛實結合的創作手法,舞劇的表達需要舞蹈演員們運用靈活的肢體語言,表達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節,通過群舞作為主人公內心情感的外化,群舞演員以身化月光流淌表達內心情愫,以舞作落葉紛飛述說心中不捨。梁祝留給觀眾的絕對不只千古愛情的激盪,還有豐富飽滿的舞蹈語言。

《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舞劇《梁祝》以同名中國古代民間愛情故事為創作藍本,以中國古典舞語彙構建作品內容,立足於古典文化、古典精神,追求古典風格、古典意味,凸顯中國古典舞的藝術追求和學術追求,構築詩情畫意、浪漫綿長、音舞相合的愛情詩篇。

古典舞《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舞蹈:用中國古典舞表達經典文學

舞劇《梁祝》最吸引引人的地方是經久不衰的文學故事,與中國古典舞的完美相融。“梁祝”的情節線和和情感線不僅清晰透徹,其感情線的大起大落,和激烈的矛盾衝突,賦予了舞劇充分的表演內涵。同時,它的時代感,人物感的體現,寫實與浪漫的交融,無論是人物的塑造,還是舞蹈的表現都賦予了中國古典舞語彙自由飛翔的天空。

此外,“梁祝”用舞蹈本體來闡釋它的情感,用新的創作手法付諸舞蹈本體的運用空間,更深層次的以情感世界作為立足點,注重把握其詩情畫意、聚深層的感情色彩,付諸意在言外的玄妙之巧思。

擔任該劇藝術總監的中國古典舞系主任龐丹老師,在舞劇構思以及作過程中曾提及:“該劇創作就是以純粹的中國古典舞身韻動律作為創作原點,用純粹至美的古典舞語彙來再表達我國的經典文學之作,以身體為筆作敘,以舞為魂抒情。

古典舞《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古典舞《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舞臺:華麗變身雅緻水黑畫

在舞臺設計上,設計師希望通過極簡純白“紙”的設計,白色的舞臺空間留以觀眾無限的想象,同時也與中國繪畫中的“留白”交相呼應。舞臺上出現的任意一景一人,與'白'之間方得相映成畫,構成獨特的意蘊和古典審美。

”舞臺的視覺設計構建的是舞劇《梁祝》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整體意境,是國畫水黑留白之意,展古典傳世經典至美之境,構成一幅青逸秀麗的雅緻水墨畫。與舞臺視覺設計不謀而合的是,舞劇《梁祝》的服裝設計也強調了“簡”這一意蘊,同時尊重歷史並強調東方藝術美感,追求東方美學。在服裝設計上沒有古裝戲中濃烈的重彩,要像一幅淡淡的山水畫,乾淨、清亮。在造型設計上,人物妝面通過拉長眉眼線條,展現魏晉時期追求自由表達的灑脫之姿,符合現代審美的同時兼顧了藝術審美。

古典舞《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音樂:聞釋古典音樂全新概念

《梁祝》的音樂影響力也是令其故事聞名於世。而此次舞劇《梁祝》的音樂創作又會是一個大的亮點。舞劇“梁祝”在創作過程中既保留原作中的精神內涵,又在創作上給觀眾闡釋了一個全新概念。此次在音樂創作上既保留了原作中多個具有代表性的音樂符號,又巧妙地將其與新創的音樂相融洽,同時集合了民樂、交響樂、電子、人聲等多種元素,更貼合當今大眾所能夠接受的音樂表達風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源遠流長,豐厚的文化積澱是取之不竭的故事寶藏。

舞劇《梁祝》正是從傳統文化中找尋精神財富,進行了現代性的藝術再造與深加工,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舞劇形式在舞舞臺上再現經典,堅持以中國古典舞語彙作為主要表達“言說”,令其更具中國味道和東方神韻。

古典舞《梁祝》:詩畫意境再現梁祝之生死相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