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昨晚,一位國際大師離我們遠去。

我國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7歲。

他是中國第一位國際盛譽的小提琴家 ,一生拉過上萬次《梁祝》,感動幾代人。

至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作為中國交響樂團國家級小提琴獨奏家,盛中國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梁祝》、《牧歌》等。

他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被譽為“最迷人的小提琴家”、“中國的梅紐因”。

當年,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師梅紐因來華訪問時,曾與盛中國合作演出,對方對他高度稱讚:“他是我在中國演奏巴赫的最佳合作者”。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盛中國與小提琴大師梅紐因

同時,澳大利亞ABC廣播公司也將他列入“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的行列。

盛中國先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01

拜師學藝,少年成名

1941年,他出生在江西臨川一個音樂世家,從小就成長在一個美好的語言環境當中。

父親盛雪是國內第一批留洋海外的著名小提琴教授,曾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母親朱冰也是搞聲樂的。

家裡面養育了十一個孩子,其中10個以音樂為專業,共有9人是拉小提琴的,這樣的家庭在國外也是無出其右。

詩人餘流賦詩讚美這“中國樂壇第一名家” :

“盛氏逢盛世,三代擅奇弓;孜孜四十載,贏得滿堂紅;美譽揚海外,佳話播域中。”

盛中國是家中長子,在那個民族存亡的亂世之秋,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父母,跟所有國人一樣,為他起名“盛中國”,寓意祖國能夠繁榮昌盛。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而他從小就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優異,是世上百年難得一遇的音樂天才。

從五歲起,就跟父親學習小提琴,為了讓兒子感覺到這是一件嚴肅的事,父親把古代的“拜師禮”也拿了出來。

在正式拜師前,母親對兒子說:“對學琴要有吃苦的準備,尤其是要忍受得了父親的嚴厲態度。”

盛中國竟然保證:“只要父親教我拉琴,再打再罵我也不怕。”

父親對他的教育之嚴,讓我想起《傅雷家書》裡記載的,傅雷嚴格訓練傅聰的成長故事,兩個孩子的成長軌跡是何其相似。

父親的嚴厲,成就了盛中國。

為了把兒子教育好,父親希望母親跟他意見一致,於是對母親說道: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我既然決定要教他,就會管到底,總不會因為孩子沒興趣就聽之任之吧。咱們做父母的如果一味遷就孩子的興趣,那就是溺愛,終究會害了孩子。希望你不要做孩子的絆腳石!”

此外,父母還要求他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六七歲的盛中國就已經將《古文觀止》背得爛熟於心。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話用在盛中國身上再恰當不過。

雖然父親很嚴厲,但盛中國卻很自覺,每次都超出規定的練習內容,為了讓自己多練一會,他竟然把家裡的鐘錶往回撥。

隨著兒子在音樂界嶄露頭角,圍繞著他的掌聲、鮮花和榮譽漸漸多了起來,父親擔心兒子滋生心浮氣躁的心態。

於是父母合計,決定好好引導孩子心性。

沒過過久,一個合適的機會來了。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有一次上課間操,父親看到盛中國一個人靠在教學大樓的陽臺上獨自拉著小提琴,而其他同學都在操場上排隊。

於是,怒氣衝衝的父親走到隊伍中間,當著其他人的面給了兒子一巴掌。

不明就裡的盛中國委屈極了,一口氣跑回家向媽媽訴苦。

母親在瞭解情況後安撫道:“爸爸打你,可能主要是擔心你愛出風頭,在同學面前顯示自己的本事吧!那也是一番好意啊!”

事後,母親問他恨不恨爸爸?

盛中國搖搖頭,我能夠理解父親望子成龍的心情。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詩人泰戈爾曾說過:暴躁的父親就像頭頂天空的一輪烈日,而慈祥的母親就像天邊飄過來的一片濃雲。

為了把孩子教育成才,盛雪夫婦也是煞費苦心,不過一切都是值得的。

盛中國是幸運的,他有一個對懂得教育並疼愛自己的父母。

02

學貫中西,文化使者

1954年,盛中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他經常參加音樂會演出,其錄音常常被拿去和國外音樂節目做交換。

兩年後,在紀念莫扎特誕辰200週年音樂會上,他成功地演奏了莫扎特的《A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深得音樂界的一致好評和重視。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為了繼續在小提琴領域鑽研下去,他赴蘇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留學,師從著名小提琴大師列·柯崗。

盛中國說:“人生就是一場遠行。”

他覺得好男兒志在四方,年輕人要有遠大的夢想,通過遠行的遊歷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認識世界。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1996年5月,盛中國在北京音樂廳演出

他自己在莫斯科留學時,經常到外面去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

通過聽音樂會、看芭蕾舞、聽歌劇、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等方式,把種種文化感受融入到自己的血液當中,從中汲取營養,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在那裡,他參加音樂中有奧林匹克之稱的柴科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並獲得榮譽獎,成為新中國最早在世界性音樂比賽中獲獎的小提琴家之一。

回國後,他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舉行了一場《協奏曲音樂會》。

曲目包括莫扎特、維約坦、貝多芬的三部協奏曲,這在中國的小提琴演奏史上還是第一次。

有人說,熱愛音樂的人,從來不會對生活感到絕望。

晚上趁著月光,他拿著心愛的小提琴跑到田地裡拉奏。

在琴聲中,他找回了自我,不僅宣洩了心中的苦痛,也重燃了面對生活的勇氣。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1979年,舉世聞名的梅紐因首次來華訪問,與中央樂團在民族宮劇場演出,他和盛中國共同演奏了巴赫的雙小提琴協奏曲,並贊盛中國是“我在中國演奏巴赫的最好合作者”。

除了國內演奏外,盛中國也是最早一批活躍在國際樂壇的音樂家,作為國際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貢獻甚多。

八十年代初,盛中國在澳大利亞大的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等六個城市舉行了十二場音樂會,演奏了《梁祝》及巴赫、柴科夫斯基的協奏曲,並舉行獨奏音樂會。

一經演出,立刻轟動了整個澳洲,併成為中澳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之後,他繼續轉輾南美洲,到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智利等國舉行獨奏音樂會。

就連中國樂壇的頂級人物、著名鋼琴家劉詩昆,也為盛中國伴奏助威。

作為另一個國際文化交流盛事,就是盛中國去日本的演出。

從1987年開始,他每年都去日本演出,並把所得收入捐給世界各國留學生作醫療基金。

為此,他獲得了“文化大使”的稱號。

03

高山流水,伉儷情深

盛中國曾說:“人的價值只有在事業中體現出來,但是事業和家庭是不可分開的。”

就在日本交流演奏期間,他遇到了後來的妻子,日本著名青年鋼琴家瀨田裕子。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初次見面,盛中國對裕子一見鍾情。

想不到倆人合作得那麼默契和諧,珠聯璧合,並萌生了今後結交一段異國情緣的想法。

回國前,他給裕子留了一張漂亮的名片,上面寫著“理解、信賴”,而裕子也對這位頗負盛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充滿了敬仰之情。

盛中國的保留曲目是《梁祝》,瀨田裕子的保留曲目則是《黃河》,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用鋼琴演奏《黃河》的外國人。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從此,語言不通的倆人便通過音樂為媒介,互通信息,交流思想,開始了心靈的碰撞。

從相識到相知,他們用音樂譜寫了一曲琴瑟和鳴的愛情交響曲。

“門當戶對的婚姻是比較理想的,比起財富和地位的相當,最重要的是家庭信仰的匹配。”

在盛中國看來,這段婚姻水到渠成。

沒有甜言蜜語,也沒有感人的浪漫求婚,相差20歲、相戀7年的兩人,1994年在日本和北京分別舉行了婚禮。

後來,有人問到盛中國是怎樣維繫兩人間的感情?他這樣回答:

“與其說我們是夫妻,不如說是戰友。因為戰友的目標是一致的,感情關係也是最牢固的。有時我在前臺演奏,她在後臺伴奏,這裡的成功有我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

錢鍾書也說過類似的話,最好的夫妻關係,是結合妻子、情人和戰友的關係。

談到這,裕子眼波流轉,望著丈夫補充說 :

“伴侶就像一本書,隨著歲月流逝,人生精彩的篇章終究會被讀完,就像人逐漸衰老的容顏終究會被人厭倦。但我們給彼此精神空間,不斷充盈自己,用共同的進步寫出新的詩篇。”

如何經營愛情,見仁見智,但他們夫婦二人的答案給了我們很多啟發。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有人送鮮花,有人送鑽石,但我覺得,維繫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互相成就對方。

兩個人共同進步,這是任何財富都不能比擬的。

晚年的盛中國,經常到國內各大學演講,積極推動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

一個優秀的民族,應該擁抱世界上一切最美好的東西,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築起中華民族的音樂大廈添磚加瓦。

在他的影響下,2012年國內啟動了“兒童音樂啟蒙工程”。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盛中國“兒童音樂啟蒙工程”

他認為,音樂是人類最美的語言,用音樂在孩子純潔如白紙的心靈上畫上一筆,會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

讓他們有信仰、追求、理想,將來成為人格健全的一代新人。

對於現在的家長讓孩子考級的現象,盛中國有自己的看法:

“95%的孩子成不了郎朗、李雲迪,為了考級而考級,為了升學而考級,逼迫孩子,這無異於揠苗助長。讓孩子們學音樂,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藝術家,而是培養他們對美的追求,對人生的熱愛。”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是再好不過了。

但如果他們不擅長,那就慢慢培養,培養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最迷人的小提琴家盛中國去世:從此世間再無《梁祝》曲

數十年來,盛中國一直孜孜不倦地攀登求索。

在音樂的聖殿裡,他是一個朝聖者,有著一顆虔誠的靈魂。

面對名和利,他說:“我的藝術,我的小提琴,只能獻身,不能褻讀。”

很喜歡盛中國的這句話:

“懷著不同的心情對待生活,就像從不同的窗戶裡去看世界一樣,每天都有不同,每天都有陽光。”

做一個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的人,只要用心,平淡的生活也能變得有滋有味。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有一種喜歡叫做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