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杨凌看示范」万里致富一“会”牵

(记者 张仕博 常阳阳)杨凌农高会被誉为农业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每年农高会期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各地宾朋参展、参会。24年来,农高会的办会规模、办会层次及服务水平逐年提升,农高会也从一个区域性展会发展成了国际性展会,中国质量认证评价“杨凌农高会”品牌价值达到了871.19亿元。

「走出杨凌看示范」万里致富一“会”牵

6月27日至7月8日,来自新华社、人民网、国际在线、陕西广播电视台、一点资讯、西部网、陕西传媒网、搜狐网、新浪网、农业科技报、杨凌电视台、杨凌视线的十余名全媒体大咖就历时12天,行程8000多公里,一起探寻了杨凌农高会871.19亿元品牌价值背后的故事。

「走出杨凌看示范」万里致富一“会”牵

今年43岁的杨波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赤眉镇人,之前一直在当地从事建材生意。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波参加了第21届杨凌农高会,在农高会上他对猕猴桃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家乡后流转了300多亩土地,专门栽植猕猴桃。因为杨波栽植猕猴桃方法新颖、管理技术过硬,不到四年时间,他就在当地猕猴桃种植户中小有名气。“其实我栽植猕猴桃的秘诀就是杨凌农高会,品种是从农高会上引进的、技术是在农高会上学来的,甚至日常管理中剪枝用的剪刀都是从农高会上淘回来的。”在杨波的眼里,农高会对自己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如今,杨波通过在农高会上学来的猕猴桃立体化栽植方法,在他的果园中一颗颗猕猴桃喜挂枝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出杨凌看示范」万里致富一“会”牵

「走出杨凌看示范」万里致富一“会”牵

杨凌农高会不但为农民提供了与最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相对接的平台,也为怀揣着“三农”梦想的企业搭建了与市场对接的桥梁。重庆市云阳县峻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了改变三峡库区农民产业结构,2009年将杨凌冬枣栽植技术引进到当地,希望通过“北树南培”的方式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然而,由于当地人对冬枣认知度有限,生产出来的冬枣一度遇到卖难的现象。2013年,峻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静雯来到了第20届杨凌农高会,在农高会上徐静雯接触到了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客商。徐静雯通过参加这次农高会,不但将冬枣销售到国外,还为果脯、梳子等枣树深加工产品打开了市场,成就了一段“枣”与农高会的美丽邂逅。

「走出杨凌看示范」万里致富一“会”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杨凌农高会在为企业及农民搭建平台的同时,也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距离杨凌300公里外的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因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被外界称为秦巴山南麓的“小杨凌”。在竹溪县湖北省施蔬菜种植基地内,一座座蕴含着杨凌“黑科技”的温室大棚格外抢眼,棚内更是果蔬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园区负责人郭长江告诉视线记者,他们每年都会参加杨凌农高会,并一直希望将杨凌现代农业技术引进到当地,直至2014年他们在农高会上认识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新,在张正新教授的指导下才有了现在的“小杨凌”。如今占地8000余亩的“小杨凌”年产值近亿元,带动周边4个村1000余人就业、创业,是杨凌农高会让当地群众看到了现代农业的独特魅力。

杨凌农高会走过24年风雨历程,无论是河南职业农民杨波、还是重庆峻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冬枣、亦或是被称为“小杨凌”的湖北农业园区,“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体记者们通过这一个个采访对象对农高会品牌的信赖,寻找到了杨凌农高会品牌价值背后的真实含义。万里致富一“会”牵,杨凌农高会正搭载着我国千千万万农民与涉农企业的“三农”梦想,朝着“百年盛会”的目标砥砺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