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動工具巨頭選擇變向 動力電池企業悄然滲透

近年來,電動工具的發展呈現小型化、輕型化、無繩化趨勢,使得鋰電池在電動工具領域具有較好的成長性,由此也吸引了眾多動力電池企業的關注。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無繩電動工具市場空間超過150億美元(人民幣約1017億元),按照CAGR6.6%測算 ,2020年無繩電動工具市場空間將超過180億美元(人民幣約1220億元)。鋰電池在電動工具上使用從3串發展到8-10串,應用數量成倍增加。因此,未來電動工具鋰電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高工鋰電瞭解到,目前國產無繩電動工具數量的國內市場佔比約1/3,鋰電池應用主要以國內廠商為主,但佔比全球市場仍不足30%,普及率也相對緩慢。作為電動工具全球最大的市場,北美市場的無繩電動工具市場佔比超過一半以上,普及率及替換率還在加速提升。

當前,國際排名靠前的電動工具企業在無繩電動工具領域佔據著較大的市場份額,加之國際電動工具巨頭對於鋰電池選擇開始轉向,或將為國內鋰電池廠家帶來更大的市場發展機遇。

高工鋰電注意到,目前包括天鵬電源、億緯鋰能、力神、海四達等電池企業已經與國際電動工具巨頭形成緊密戰略合作,甚至有少數企業已進入到國際電動工具巨頭的供應鏈體系。

業內的一致共識是,只有技術工藝領先、研發實力較強、產品質量過硬、供貨能力有保障的鋰電池企業,才有機會進入國際大型電動工具廠商供應體系。一旦確認供貨關係後,短期內不會輕易做出改變,進入其供應鏈的鋰電池企業將會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穩定的市場份額。

電動工具巨頭對鋰電池的選擇變向

據瞭解,全球排名前列如TTI、博世、百得等電動工具公司,無繩電動工具主要採用松下、LG 和三星等日韓企業的圓柱鋰電池。業內估算,全球前5電動工具公司每年一共使用的鋰電池量在10GWh以上。

近年來,隨著無繩電動工具市場需求量的明顯提升,電動工具巨頭們對於鋰電池的供應商選擇也有了新的變化,其將供應鏈選擇範圍瞄向中國。

究其原因,一方面,全球電動汽車迅速發展引致日韓鋰電池廠商對於各業務市場的重心有所偏頗,導致產能供給不足,出於維穩供應鏈以及成本控制的目的,國際電動工具巨頭逐漸鋪開供應商的範圍選擇。

另一方面,近年來在國內電動汽車產業市場爆發帶動下,部分國內鋰電池企業在產品技術、工藝管控、自動化製造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提升,也成為電動工具巨頭企業傾向合作的對象。

天鵬電源總經理陳璇表示,公司在電動工具領域的技術及市場沉澱已有12年之久,幾年前公司啟動並全面展開為全球各知名的電動工具品牌商合作。由於國際客戶對品質的要求完全對標日韓品牌,公司近年來也投入了國際領先的設備設施,基於專業應用領域的產品研發基礎,進一步提高產品的一致性和高可靠性,並根據國際客戶嚴格的系統和可靠性要求,構建全製程所有關鍵工序的在線檢測和追溯系統。

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博士今年也公開宣佈,公司此前投產的18650電池,已經獲得全球最大的電動工具公司TTI的訂單。公司也是國內第一家獲得TTI訂單的鋰電企業,這在一定程度彰顯出億緯鋰能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產量都具備國際領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際電動工具巨頭對鋰電池的選擇轉向,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已經開始摩拳擦掌,積極開發符合國際電動工具巨頭需求的電池技術和產品,在市場策略產能佈局方面也有所調整。

動力電池企業的策略調整

事實上,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退坡,在整車廠降價要求與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的雙重夾擊下,動力電池企業的市場策略由激進變為沉穩,探尋或者做深做精鋰電池細分領域市場,以謀求更為穩健的發展道路。

天鵬電源背後控股股東澳洋順昌在投資者關係活動中介紹,從市場策略上來講,目前電動工具用鋰電池的銷售價格比電動汽車用鋰電池價格要高出10%左右,另外沒有淡旺季,回款狀況遠好於電動汽車。所以現階段,公司產能上給電動工具更多些,需要利潤來支持更長遠的研發等投入。

海四達董事會秘書、企劃市場總監周麗也表示,在電動工具業務方面,公司已與博世等國際企業展開合作。2018年公司在穩固動力業務的同時,也將重點開拓電動工具市場。

高工鋰電注意到,目前國內諸多動力電池廠商均有涉足電動工具市場,但是囿於產品、技術、工藝等原因,一直未能躋身國際出貨量較大的電動工具企業供應鏈,市場訂單分散且相對較小。

據瞭解,在同樣電壓下,高倍率電池輸送的電流較大,電動工具才能具備更大扭力,同時還要保障使用安全。因此,電動工具對於鋰電池有高倍率、低溫升、一致性有更高要求,這對於電池企業而言是一項重要挑戰。

一位業內技術人士表示,電動工具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專業級、工業級和普通家用級,國際方面對於特殊行業使用的專業級電動工具,對鋰電池倍率性要求達50-100C,工業級要求30-50C,普通家用級的也要求達到15-30C的要求。且不同種類的電動工具對於電池能量密度要求也不盡相同。

“除了高倍率、低溫升之外,部分電動工具廠商對於電池一致性的要求甚至高於電動汽車,這就對生產產線的自動化程度及工藝管控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國內大部分圓柱電池產線的設備工藝穩定性與國際巨頭還存在一定差距。”上述人士補充到。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儘管電動工具市場空間及利潤廣闊,但是國際巨頭在電動工具電池選擇上,對於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產能供給都有具有較高的門檻要求。這意味著,未來幾年,真正能在該領域唱主角的只會是國際及國內技術實力較強的動力電池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