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龍蝦養殖中改底的重要性

科普:小龙虾养殖中改底的重要性

科普:小龙虾养殖中改底的重要性

廣 · 告

小龍蝦(學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稱克氏原螯蝦、紅螯蝦和淡水小龍蝦。形似蝦而甲殼堅硬。成體長約5.6~11.9釐米,暗紅色,甲殼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條紋。幼蝦體為均勻的灰色,有時具黑色波紋。螯狹長。甲殼中部不被網眼狀空隙分隔,甲殼上明顯具顆粒。額劍具側棘或額劍端部具刻痕。


小龍蝦是淡水經濟蝦類,因肉味鮮美廣受人們歡迎。因其雜食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而在當地生態環境中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 其攝食範圍包括水草、藻類、水生昆蟲、動物屍體等,食物匱缺時亦自相殘殺。小龍蝦近年來在中國已經成為重要經濟養殖品種。在商業養殖過程中應嚴防逃逸,尤其是嚴防逃入人跡罕至的原生態水體。其對當地物種生態競爭優勢而導致破壞性危害。

| 小龍蝦生活習性 |

小龍蝦屬於雜食動物,主要吃植物類,小魚、小蝦、浮游生物、底棲生物、藻類都可以作為它的食物。小龍蝦的繁殖能力不強,每年小龍蝦繁殖1次。

小龍蝦的生存能力非常強,除了亞洲,歐洲和非洲也是它的家園,因此成為了世界級的美食。在歐洲、非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和美國,都有人食用,美國的路易斯安娜州號稱生產了世界上90%的小龍蝦,而當地人就吃了其中的七成。小龍蝦在世界範圍內的“成功”,除卻一些形態和習性上的優勢,還得部分歸功於它對汙染環境的耐受能力。在科學研究上,對汙染物非常敏感,或者非常耐受的生物,往往用作環境有無受到汙染的指示生物。小龍蝦就是這樣的一種潛在指示生物。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不良底質:

一、 酸臭、腥臭地質

形成的主要原因:池塘底質微生物發酵腐敗產生的有機質過多,由於池塘清淤不徹底、養殖過程中大量投餌殘留大量的餌料、沒有采取措施定期改良底質等。池塘的增氧設施不足,水體溶氧不足對水中的有機質氧化程度不夠,沒有使池底的有機質得到充分的氧化分解,從而又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的中間產物,例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嚴重的時候池塘底質還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氣體如:甲烷,從而產生“冒泡”的現象。

二、 板結底質

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肥水時,多次大量使用化肥,經常使用硫酸銅等重金屬殺蟲殺菌,在養殖中期有大量使用生石灰,造成池塘底質與水體之間的氣體、營養元素等交換受阻,水環境的緩衝能力差,造成底質板結。

三、 “起泥皮”底質

形成的主要原因:池塘裡的藻相菌相不平衡,大量老化死亡藻類沉積在池底沒有有益菌去分解,在溫度升高時變成浮皮,而且還會在水面產生大量的泡沫。

四、 發黑底質

這是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底質問題,形成原因比較複雜,例如:大量殘餌糞便腐敗、池底有機質過多有害菌的發酵、池底長期缺氧。最終長水大量有毒有害物質,為有害的蟲菌提供了滋生的有利環境。

五、 其他底質

還有一些底質比如:“絲藻”底質(水質清瘦,水體養養元素不平衡底部絲狀藻、青苔等大量繁殖)、“渾濁”底質“(水體中懸浮物大量的沉積在底部,降低水體的自淨能力)、”偷死“底質(池塘底質長期缺氧,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質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甲烷等,造成養殖的水產動物底部中毒而死)

| 常見的底質改良的幾種類型 |

  • 清塘清淤法(成本高,耗時費力)

  • 酸鹼中和法(風險較大)

  • 生物底改法(理論成立,實踐有待驗證)

  • 物理底改法(效果快,易反彈)

  • 氧化分解法(方便,徹底,效果好)

| 底質與水質的關聯 |

底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水質的好壞,水質的好壞是底質好壞的表現形式,池塘底質中緩慢釋放的營養元素是水體中藻類繁殖生長所必需的。在藻類的生長繁殖過程中,除了必需的氮、磷等營養外,還需要鈣、鎂、鐵等微量元素,而這些微量元素大部分來自底泥。如果地質惡化微量元素以不溶性鹽沉積在池底的底泥中難以釋放,從而導致水體中的營養失衡,水體中的有益藻類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水體的生態平衡就容易被破壞,各種有害的蟲菌、有害藻類大量繁殖,從而導致水質惡化。

| 底質改良的意義 |

經過生產實踐證明,池塘淤泥增多,底質惡化是造成池塘底部缺氧,ph值失衡,有毒有害物質增加的罪魁禍首,是造成整個養殖水體水質汙染的重要原因。同時底質惡化給養殖業帶來各種難治的疾病,造成養殖產量下降,養殖成本增加。

由於小龍蝦是底棲生物,池塘底質的好壞決定了小龍小養殖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小龍蝦在池塘中主要生活在池塘底部。池塘底質惡化對於小龍蝦的危害主要體現在:

水質惡化:池塘底質惡化池底的淤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產生大量的氨氮亞鹽,導致池塘水質的氨氮亞鹽超標。水質惡化從導致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的產生,池塘底部病菌大量繁殖,耗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池塘水體中的大量溶解氧,引起池塘缺氧。

病害:池塘底質惡化引起水質惡化,從而引起小龍蝦的病害發生,導致小龍蝦病死,小龍蝦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後發病死亡,那麼前期投入的飼料、魚藥、勞力等都沒有了,浪費掉了。出現死蝦後養殖戶心情不好了。

餌料係數增高:池塘底質惡化引起小龍蝦發病,發病後的小龍蝦吃食慢,小龍蝦的生長速度也相對的減慢,浪費了最佳的生長時間。大量的飼料在池底腐爛,導致飼料的浪費,在池底腐爛進一步加劇池塘底部的惡化。

科普:小龙虾养殖中改底的重要性

影響龍蝦外觀:池塘底質惡化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和寄生蟲,導致小龍蝦外觀形象不好,市場售價低,降低小龍蝦的商品價值。

| 科學改底的方法 |

要根據不同的底質進行改底。

1.對瘦底池塘的改底

底瘦的池塘通常是新塘或清淤翻曬過的養殖池塘,池塘底部有機質少,微生態環境脆弱,不利於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1) 底瘦、水瘦:這樣的池塘藻類數量少,餌料生物缺乏,溶氧量往往比較低,水體易出現渾濁或清水。針對這種情況,如果大量浮游動物出現,局部殺死浮游動物。可施EM菌,補充底部和水體的營養物質,調節底部菌群平衡,建立有利於水質的微生物群落。渾濁的水體,應先用淨水產品來處理,同時連續使用增氧產品2^3晚,保證肥水過程中水體溶氧充足。

2) 底瘦,水肥:這樣的池塘活物餌料豐富,藻類數量多,水體的溶氧豐富。底部供應的營養不足,這樣的水質難以維持,容易出現倒藻。可施用有機肥來補充底肥,並加EM菌補充底部營養和有益菌群的數量,以促使底層為良性。

科普:小龙虾养殖中改底的重要性

2.對肥底池塘的改底

底肥的池塘,淤泥特別多,有機質相當豐富;同時,底肥的養殖池塘隨養殖過程的進行,殘餌,糞便,動物屍體等會越積越多,形成淤泥變成底肥的池塘。這要定期用生物類的底改產品。

1)底肥、水肥:這樣的池塘水體粘稠物質多,自淨能力差,底層溶氧不足,底泥發臭。先使用淨水產品淨化水質或開增氧機,提高底泥的氧化還原電位。促進有益菌的繁殖,水肥的池塘要防止盲目用藥,改用降解型底質改良劑代替吸附性底質改良劑可施用EM菌和同類的底改產品定向培養有益藻類防止水體老化。

2)底肥、水瘦:這樣的池塘水體營養不足,藻類生長受限制,水體溶氧量低,底層易出現“氧債”,敵害微生物易繁殖。這種情況,需要底層衝氣,提高底泥的氧化還原電位,可施EM菌來促進有益菌的生長繁殖,同時施淨水產品調節水質,降解水體中的毒素,提供豐富的營養,培養有益藻類。防止盲目使用殺蟲劑,消毒劑。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