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我不是喜剧之王,只是悲剧演员


周星驰说其实他是一个悲剧演员; 他最好的一场戏,就是他自己。

从跑龙套演员,到奉献了无数经典的“喜剧之王” 从年少青涩到满头银丝, 有人说,小的时候,看他的电影会笑; 长大了,看他的电影会哭。

最好的戏在7岁那年 1962年6月22日,周星驰出生在香港九龙的穷人区, 他的名字是母亲起的,出自《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周星驰的童年并不容易,父母在他7岁那一年就离婚了。 母亲带着他与姐姐和妹妹艰难的维持生活,甚至一个人打两份工。 好在他们三个都很懂事,也让母亲感到欣慰。

因为三姊妹都在长身体,不管多困难,母亲每个星期都会给他们买点肉吃。 可他却总是胡闹,吃两口就吐在碗里,姐姐妹妹哪还肯吃,母亲又舍不得浪费,只好把剩下的菜都吃掉,为了这事周星驰没少挨揍。

有一次,母亲已经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好不容易弄来些钱,给他们三姊妹买了鸡腿。 他又一次啃了几口就“不小心”让鸡腿掉在地上,母亲又生气又心疼,拿起藤条开始抽了十几下他,“让你顽皮,让你不知珍惜!” 哭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吃饭。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舍不得扔掉,用开水冲洗一下自己吃了。

觉的时候妈妈问他打得疼不?以后还顽皮不? 他笑嘻嘻的说:“睡觉啦,我明天还上课呢。” 2001年,周星驰和母亲做客凤凰卫视时,又说起了这件往事。 周妈妈慈祥地说:“那时他可真顽皮啊!全不知道,这饭菜来得多不容易,一点也不珍惜。”


周星驰接过话茬:“那几年里,你把好东西全部给了我们,我要不是把鸡腿故意弄到地上,您会舍得吃吗?” 他说:“虽然我演戏无数,但是我要说,我最好的戏,是在七岁那年。”

人如果没有梦想, 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年幼的周星驰,是一个十足无趣、沉默、不讨喜的小孩子。 直到10岁还会害羞的躲在妈妈身后不敢出来。 就是这样一个羞羞答答的小孩却突然异想天开要做演员。

中学毕业后,他跑过堂,做过电厂工人, 这段时间结识了梁朝伟。 他们相携去考TVB的演艺班。 结果梁朝伟一次就考中,周星驰两次之后才得偿所愿。

他想演戏,但摆在他面前的工作是——主持人。 他主持的非常糟糕,非常无趣,非常尴尬。 港媒一向很毒舌,说他:“连主持都这么烂,怎能做演员。” 但这份工作他做了6年,20岁到26岁,最热血的青年时期。

他把报纸剪下来,贴在墙上刺激自己。 每天洗脸刷牙时,对着镜子大喊:“加油!”

那时梁朝伟已经崭露头角,而周星驰只是在各种电视剧中跑跑龙套。 “为了一个死尸角色,浪费一升口水争取。”

《喜剧之王》中,尹天仇跟女主角的对白说的就是自己这6年时光。: “小姐,如果你非要叫我跑龙套的,可不可以不要加一个‘死’字在前面?”

可即便演一个死尸,他也要琢磨演出层次感。 1983版《射雕英雄传》,他饰演一名士兵,在一场戏中,要被梅超风一掌打死。 演出前,他主动跟副导演商量:“我可不可以用手挡一下,第二掌再死。”

他演了无数个死尸,直到1988年,他才得到一个重量级的“配角”,《霹雳先锋》之后,周星驰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他的演员生涯至此才开始踏上正轨。 他只是理想远大,单纯又执着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东西。

每一部电影里的小人物, 都有一个周星驰。 他觉得那些“高大全”的偶像形象,“很假,很不真实。” 于是周星驰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自成一派的风格颠覆了传统。

英雄也好,无赖也罢,搞笑中又带着小人物的奋斗和励志,总是干净又有温度。 就像导演王晶所说的那样,“真正能拍出喜剧的人,恰恰是悲观的人”。 4 孤傲又孤独的偏执狂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稍微了解周星驰的人都听说过他脾气极差,出了名的不好相处,“片场暴君,太上导演”都是他的标签。 从表演、特技、对白、调色、甚至是音效,都一定要符合他的要求才行。 所以编剧怕他


《大话西游》里的那个山贼是那个没能抓住爱情的他。

可这些年,他默默捐款,金额也不是小数目。 曾经0片酬参加《百万富翁慈善之夜》,一举拿下一百万捐给玛丽医院做慈善。 汶川地震的时候也不手软,一下子捐了3000万。 他默默地帮助修建学校,在偏远西北山区,周星驰自掏腰包捐献30多间放映室和物质,并且捐助了100多所周星星小学。最令人佩服的是,周星驰曾经为癌症中心捐献过自己的骨髓!这也是至今可查的捐献骨髓的华人艺人第一位!

从一头黑发到银丝,周妈妈说:“他很善良,不谙世事,从小到大都是如此。”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如果香港还有查理·卓别林的话,那就是周星驰。 但我觉得周星驰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