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解析—王吉带你做真题之“马原第二章9-14题”

考研真题解析—王吉带你做真题之“马原第二章9-14题”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继续《2019考点讲练一本通》所附真题的语音解析。《一本通》在每一考点后附加了1991-2018考过的重点选择题,王吉老师会逐题语音讲解,及时更新,免费分享。

考研真题解析—王吉带你做真题之“马原第二章9-14题”

今天推出的是《一本通》马原部分第二章后面9-14题的讲解。

9.(1992年文第10题:单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10.(1996年理第11题:多选)《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11.(1995年文第3题:单选)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12.(2006年第3题:单选)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3.(1994年文第12题:多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相对真理道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4.(2014年第1题:单选)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参考答案

9.B 10. AB 11.B 12.D 13.ACE 14.B

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