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下大雨了,分分钟跑不了,最适合室内跳绳了···

前言:小孩子的玩意儿?

又下大雨了,分分钟跑不了,最适合室内跳绳了···

跳绳不是花俏的器材,乍看之下是专属小孩的玩具(是否勾起你小时候的回忆?)结构简单,价格也平易近人,跟健身房里面炫目迷人的器材比起来似乎没啥吸引力。

跳绳对于跑者是相当有价值的训练方式/工具!

  • 跳绳跟原地跳跃有什么不同?

  • 想要利用跳绳让自己跑得更好,如何入门呢?

跳绳都能带给跑者哪些帮助呢?

  1. 维持良好姿势

    打造能维持良好姿势的知觉、习惯、能力;

  2. 建立腿部力量

    刚接触跑步的跑者可能尚未具备基础小腿力量;

  3. 增加敏捷弹性

    脚踝及阿基里斯腱的敏捷度对跑步而言很重要;

  4. 另外检测左右平衡

    协助检测及训练单边动作模式的不平衡;

备注:单脚跳绳时,很有可能你会发现:

左脚可以连续跳10下,右脚连3下都跳不起来!

又下大雨了,分分钟跑不了,最适合室内跳绳了···
  • 称为“自我限制的运动”,有什么特性?

情景一:你是否曾经为了想要“撑”完某个训练计划,例如说在79~89%的心率区间跑20分钟,在心脏狂跳手脚僵硬使不上力的时候,早已忘了是“怎么跑”的,可能连滚带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跑再说呢?

情景二:很多的训练动作,例如:冲刺,慢跑,跳跃,来回跑等等,在没有教练监督的情形下,跑者很可能因为疲累或技术不熟悉而使用了不良的动作模式“努力”是完成了训练。

自我限制的运动概念:

技术不好或做不到位的话,就无法继续执行下去,所以当我们在做这项运动时,是不会发生不良的动作模式的。

通俗点讲就是,前面提到的跳绳与原地跳跃的差别:

跳绳是被所以称之为“self-limiting(自我限制)”的运动,是因为一旦姿势不当时便无法连续跳;而原地跳跃时,可能已经驼背、骨盆歪斜、膝盖外翻或内翻,却仍硬撑著跳跃。

跳绳对于跑者是相当有价值的训练方式/工具!

  • 跳绳跟原地跳跃有什么不同?

  • 想要利用跳绳让自己跑得更好,该如何入门呢?

跳绳:身体整体姿势为重,而流畅持续的高速跳绳需要:

  1. 肢体放松

  2. 臀部以下微弯

  3. 脚尖着地

  4. 脊椎呈中立良好的排列

又下大雨了,分分钟跑不了,最适合室内跳绳了···

除了强迫你去运用你平常很少运用的小腿肌肉外,对于下肢其他肌肉以及核心肌群,都能让它们得到训练及帮助你维持良好的动作型态。同时对于任何需要敏捷度、速度的运动,都会是非常好的练习。

  • 先站立:

    躯干保持中立(不是“抬头挺胸”,而是适当地保持腹背核心肌群稳定),

    肩胛稳定,臀部到整个颈椎都是稳定的。

  • 下肢微弯:

    臀部以下到膝盖脚踝都微微弯曲,脚踝不锁死

    (脚踝锁死的话隔天甚至当下,会明显发现小腿前侧疼痛)

  • 轻轻把身体“上提”带离地面:

    想像你的韧带肌肉肌腱是弹簧,脚尖触地后就让它们来吸收身体的重量。

    在执行每次跳跃的时候,不用跳得高,尽可能只有稍稍离开地面。

备注:发力主要不是靠着手腕手臂的动作在转动跳绳,试着利用身体上下移动时造成的动能来带动所有动作。

最后我们可以尝试着在跑休日,进行一次交叉训练

如果你能双脚着地连续跳20~30下,休息一下,渐渐增加组数;如果双脚跳绳顺畅,试着单脚连续跳5~10下。

简单的循环组数:

双脚20下-左脚10下-右脚10下-双脚10下。

每个人的心肺、肌力、敏捷度不同而需要不同的渐进练习。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