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剛攝影入門時候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鏡頭

作者微博:@簡於宸


小於的乾貨,帶你深入淺出瞭解鏡頭。學會選擇鏡頭。

​​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些鏡頭的專業知識以便我們選擇適合自己的鏡頭!

鏡頭是相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直接影響成像質量的優劣,影響算法的實現和效果。光學鏡頭從焦距上可分為短焦鏡頭、中焦鏡頭,長焦鏡頭;從視場大小分有廣角、標準,遠攝鏡頭;結構上分有固定光圈定焦鏡頭,手動光圈定焦鏡頭,自動光圈定焦鏡頭,手動變焦鏡頭、自動變焦鏡頭,自動光圈電動變焦鏡頭,電動三可變(光圈、焦距、聚焦均可變)鏡頭等。根據鏡頭的產地分類主要是日系鏡頭和德系鏡頭。日系鏡頭主要是色彩的還原性比較好,德系鏡頭層次略好。

第一種鏡頭:定焦鏡頭,沒有變焦功能。但一般變焦鏡頭在變焦過程中對成像會有所影響,而定焦鏡頭相對於變焦機器的最大好處就是對焦速度快,拍攝的運動物體圖像清晰而穩定,對焦非常準確,畫面細膩,顆粒感非常輕微,測光也比較準確。(成像質量好,較穩定)

第二種為標準鏡頭

標準鏡頭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間的攝影鏡頭

拍攝的畫面平淡,但是畫面接近人的視覺,所以顯得親近。

第三種:​長焦鏡頭----鏡筒較長,重量重,價格相對來說也比較貴,而且其景深比較小,在實際使用中較難對準焦點,因此常用於專業攝影。並需要三腳架配合使用

第四種:廣角鏡頭​以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為例,廣角鏡頭通常是指鏡頭焦距約在17至35毫米之間的鏡頭。廣角鏡頭的基本特點是,鏡頭視角大,視野寬闊。從某一視點觀察到的景物範圍要比人眼在同一視點所看到的大得多;景深長,可以表現出相當大的清晰範圍;能強調畫面的透視效果,善於誇張前景和表現景物的遠近感,這有利於增強畫面的感染力。

特殊鏡頭

為特殊用途而設計的鏡頭,通常用於專業領域。1.微距鏡頭: 是一種可以非常接近被攝物體進行聚焦的鏡頭,微距鏡頭在膠片或傳感器上所形成的影像大小與被攝物體自身的大小差不多相等。1:1標記的微距鏡頭表示膠片上影像與被攝物體尺寸一樣,1:2的標記表示膠片上影像是被攝物體的一半,2:1表示是被攝物體的2倍。 微距鏡頭的通常都是中等焦距的鏡頭,但它實際上可以是任何焦距的鏡頭。例如既有50mm的微距鏡頭,也有180mm微距鏡頭或者70-180mm的微距變焦鏡頭。微距鏡頭的價格通常比較昂貴,畫質優秀,特別適合於拍攝昆蟲、花卉、郵票、手錶零件等題材。 2.透視調整鏡頭: 具有校正透視變形功能的鏡頭。這種鏡頭的光學系統的主光軸可進行橫向或縱向移動調節,調節的時機身與膠片或傳感器平面的位置不發生移動。透視調整鏡頭主要用於建築攝影。 3.柔焦鏡頭:又稱“軟焦點鏡頭”、“柔光鏡頭”,是一種不依靠柔光鏡或柔光紗等柔光附件的條件下,僅憑鏡頭自身所設的柔光功能拍出的柔光效果的專用攝影鏡頭。

那我們如何選擇鏡頭?

為了獲得預期的攝像效果,在選配鏡頭時,應著重注意六個基本要素: 被攝物體的大小、被攝物體的細節尺寸、物距、 焦距、 靶面的尺寸、鏡頭及攝像系統的分辨率

通過場景選擇適合自己的鏡頭:

人像:​此類鏡頭現在主流的有35mm定焦鏡頭、50mm定焦鏡頭、85mm定焦鏡頭、135mm定焦鏡頭。這些鏡頭都非常適合拍攝人像。其中35mm和50mm定焦鏡頭適合拍攝環境人像和中場景人像,85mm和135mm定焦鏡頭適合拍攝特寫和人物局部畫面。

風景:​變焦鏡頭,它涵蓋了廣角端和長焦端,不必經常更換鏡頭,在您旅遊時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體育鳥類:​長焦大光圈鏡頭應該是您的首選。因為這些場景的特性決定了您無法近距離靠近被攝物,所以長焦是你的首選。並且需要一臺對焦性能好的相機。

通過焦段:​35mm是著名的人文廣角,風光和肖像都適合使用。它能在街頭上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構圖,而且可拍攝的範圍較廣,能將人物及大部分的周邊環境拍進去。再者,具有微廣角的透視感,受到許多街頭攝影或新聞攝影的人士的青睞,所以有人認為用35mm鏡頭拍攝的畫面比標準、人像定焦鏡頭更有視覺效果。

50mm定焦鏡頭應該是最容易上手的鏡頭。鏡頭對相機來說就是眼睛,而50mm是人眼的焦距,固定使用同一焦距的鏡頭,可以「所見即所得」。透過觀景窗用50mm看到的事物等同於你肉眼當前所看見的,當需要快速構圖時,可以在腦中幻想需要的畫面。這顆廉價高素質的定焦,也被去圈內人士戲稱為“人類光學精華”。

85mm被稱為人像鏡頭,景深淺,再者此焦距很適合拍攝半身人像相片,所以85mm正是一個合適的距離。

本人攝影心得:​

1、拍攝作品,要形成主次關係,也就是讓人知道你要拍什麼,一切從簡,特別在使用廣角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一鍋端’,想把所以好的東西都拍進去,結果根本沒有主次關係與對比,讓人看了頭暈。​

2、​嘗試用不同角度拍攝事物,例如將相機貼近地面,然後用水平角度拍攝貼近地面的主體拍攝物件,也可以嘗試向上拍攝事物,保留更多的天空與留白,令畫面製造更多空間感,同時也不會感到侷促。

3、注意拍攝物體的層次與對比,讓人看起來舒服,不產生視覺疲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