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一個人睡,你以爲會對不起對方?萬一正中下懷呢

梁冬 | 婚後一個人睡,你以為會對不起對方?萬一正中下懷呢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梁在2018年為您帶來的《睡睡平安》(本文內容節選自喜馬拉雅音頻節目《睡睡平安》013期)。

01. 夫妻應不應該睡在一張床上

本篇,小梁想跟大家聊聊“合法夫妻應不應該睡在一張床上”這個話題。肯定有許多朋友會疑惑,這個話題有討論的必要嗎?也許有。

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年紀稍長一點兒的夫妻應不應該睡在一張床上?

我在給朋友們介紹一些關於睡眠的常識時,經常會問他們:“你們會建議自己的父母在六七十歲時分床睡嗎?”他們說:“你為什麼要問這個?”我說:“臨床發現,老人家容易感冒的原因往往和被子分配不均有關。”

如果兩個人在一張床上睡得比較開,中間就會有縫隙。由於老年人的身體對於溫度變化比較敏感,被子蓋不好就很容易著涼。

還有一些夫妻,一方力氣比較大,晚上睡著以後“原形畢露”,會把整個被子都裹在自己身上,剩下的一方只能用被子的一個角蓋住半邊身體,肩膀露在外面,這樣也很容易著涼。很多得肩周炎的患者,都是著涼導致的。所以如果不能分床的話,我也常常建議朋友們:分被。這樣的話,每個人都有一床被子能夠裹著自己兩邊的肩膀。

第二種情況:年輕夫妻應不應該睡在一張床上?

當年輕夫妻睡在一張床上時,他們對彼此的態度會慢慢改變。我的一位朋友曾告訴我:“以前我老公在被子裡放屁,我覺得還能接受。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完全不能忍受這個老男人在被子裡放屁,這太暴力、太迫害人性了。”

小梁認為,問題在於為什麼他年輕時放屁你不介意,現在反倒介意了。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因為不愛了,還是因為彼此之間太熟悉了?也許都不是。可能僅僅是你自己的抗體變低了——年輕時身體的含氧量比較高(這當然是個玩笑)。

我們可以藉由這些細節,觀察親密關係的變化。還有一些很常見的場景,比如夫妻一方好不容易睡著了,另一方過來“啪”,一屁股坐在彈簧床上,把已經睡著的人從睡夢中彈醒。於是,已經睡著的一方內心開始窩火,但又不能發脾氣,因為已經是深夜了,吵架顯得很沒有涵養。但這種隱隱的抱怨,會裹挾在你日復一日的睡夢中。終有一天,會以某種方式在另一個生活場景中(比如兒女教育、身體不好的狀況……)不期而遇,爆發出來。

梁冬 | 婚後一個人睡,你以為會對不起對方?萬一正中下懷呢

02. 不改變對方,是兩個人走下去的唯一可能

有一天,我碰見很久以前認識的一位香港同事,他是香港著名作家,也是位教授。

他跟我說:“你知道嗎?我最近好開心。”我問:“為什麼?”他說:“我工作的大學終於給了我一套更大的房子,以至於我和我老婆可以一人一個房間。女兒去讀書了,只有我們兩個人在家裡的時候,可以各自在自己的房間裡看書、打坐,把襪子扔在地上也不用擔心對方異樣的眼光……如果要見面,先打電話預約一下。否則如果我正跟一位熟悉的異性朋友打電話,有個人突然衝進房間,神情多少都會有點兒不自然。”

婚姻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彼此強烈地吸引,恨不得常常黏在一起。這種類似於發燒的精神上的非正常狀況,大概會持續九個月,有些人持續的時間會長一點兒。

接著互相就會產生一種厭倦感,太多數人身處幸福的婚姻一段時間後,就會變得討厭對方。這種討厭可能不那麼明顯,但其實

本質上是兩種生活模式,兩個人身體裡祖祖輩輩的兩群人的不兼容。然後,有些人就開始爭吵、離婚,或搶奪話語權、裁判權。許多人還沒有走到這一段盡頭,就離婚了。

現在北京的離婚率已經達到39%~40%,這個數據還沒有統計那些事實上已經結婚,只是沒有領證的人。如果其中一些人運氣好的話,他們知道這是兩性關係的第二階段。

兩個聽過《睡睡平安》的人也許有機會進入婚姻的第三個階段——昇華。彼此都知道自己和對方並不是完全一致的人,都理性地從成熟的角度發現,應該給予對方空間,讓他成為他本來那樣一個人。

不試圖改變對方,是兩個人能夠繼續往下走的唯一可能。某些比較成功的婚姻,就基於這樣一種假設——兩個人終於發現,哪怕在婚姻當中保持對彼此的尊重,相敬如賓,給予對方充分的自由,不以改變對方,甚至連改變對方的想法都沒有為基礎,重新開始一段第二次的“婚內創業”。

我見過一些走到第三個階段的朋友,他們在婚姻裡保持了一種不統不獨,既統又獨的狀態。在婚姻裡,如果可以做到既能保持名義上的合法同居狀態,又能保持事實上的精神,乃至肉體上的相對獨立狀態,真的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

按道理說,每個人的肉體和精神最終都還是自己的,你要對自己的肉體和精神負責。兩個明明已經想在精神上回歸各自獨立狀態的人,卻由於沒有受到充分的相關訓練和教育,被某種私以為的狀態所裹挾,非要像新婚或婚前的那種狀態擰巴在一起,多少顯得有點兒不成熟。

梁冬 | 婚後一個人睡,你以為會對不起對方?萬一正中下懷呢

03. 自己和自己玩,才是這輩子的夢想

說回之前講的那位香港的大學教授朋友,他說自己和老婆在把女兒送去讀書以後,再加上種種因緣,終於讓他有了一種可以和老婆分房而睡的生活。晚餐的時候,他們會互相發短信,相約在客廳見面。如果有一方不願意出來,另一方也會關照一下:“要不要幫你叫外賣?”。

其實他有一半時間是獨自在自己的房間裡吃飯。因為他覺得,自己吃飯其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如果被迫要在公共場合吃飯,就會顯得尷尬。兩個人吃飯的口味也不一定要一樣,兩個人吃飯的時間也不一定要一樣,而且這會為他們偶爾在一起吃飯,創造一種約會的甜蜜感。

嗯,老男人,到了一個階段,終於發現原來自己和自己玩,才是這輩子持續了那麼多年的夢想。你可以心無掛礙,沒有道德批判,沒有情緒上的慌張,開始一段與自己獨處的悠然時光。

後來他告訴我,原來他老婆也有這種期望,只不過以前不好意思說,怕引起誤會。你說人生大夢三萬天,如果在誤會當中蹉跎了,真是一件遺憾的事。

我還有一位朋友,經常出差,有些時候會覺得很愧疚。後來他發現,其實他老婆挺希望他出差的,因為只有當他出差的時候,他老婆才不需要接受他的種種要求,也不用照顧他,可以省出很多時間去閱讀,看自己想看的電影,與其他女性朋友打電話打到凌晨一兩點……

現代社會真是一個奇怪的社會,各種通訊工具和社交網絡把我們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網絡上的節點,我們好像和世界變得很親密,但其實每個人都愈發追求不受任何關係束縛的獨立狀態。

或許是時候,兩口子討論一下,把一些長久以來內心壓抑的渴望與對方分享了。這樣,你會發現自己一直不好意思說出來的想獨立的願望,原來對方也有。

千萬不要以為女性是依附在男性身邊的附著物,這年頭,其實大部分男人比女人更沒有獨立能力。洗雙襪子、做頓飯……其實你未必做得比你老婆好,而且在精神上,她可能更渴望獨處。

小梁建議,有能力的家庭,實行“一家兩房”或“一房兩床”——“偶爾打主場,偶爾打客場”。這件事聽起來,總是讓人目眩神迷地嚮往。李宗盛有一首歌唱到“總是平白無故的難過起來,然而大夥都在,笑話正是精彩”。

你想過嗎,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人群當中不自覺地發現那個孤獨的自己,接受它,就像每天不管你是不是抱著一個人入睡,最終都是獨自進入黑暗的夢鄉。我們每個人都是獨自來到世界,最終也會獨自地走。

每天的睡眠,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這場人生大戲的預演。如果你在馬上要睡著的時候,還能覺察到“我快睡著了”,每天享受自己進入睡眠的那個瞬間,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有一位研究催眠的朋友告訴我:“如果你能很清楚地記得自己馬上就要睡著的那個狀態,就把它牢牢地記住。訓練好這種入睡狀態,之後你每次想要入睡時,只要喚起那種馬上要入睡的感覺,就會很快睡著。”

後來,我發現在知乎上有一條類似的回答,有一位朋友提到了這種狀態。這種將睡未睡,馬上要睡,但還有一點兒覺察的狀態,據說叫冥冥。

本篇我們從“和誰睡”的問題裡,討論出不管你和誰睡,其實最終都是和自己睡。

梁冬 | 婚後一個人睡,你以為會對不起對方?萬一正中下懷呢

——互動話題——

在你和另一半的相處中,

會給彼此一些自由空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