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王昌齡《塞上曲》,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在盛唐詩人中,王昌齡的邊塞詩也是別樹一幟,頗為人們的稱道的。這一首詩人早年漫遊西北邊地時所作的《塞上曲》,就是很有特色的作品。

唐詩欣賞:王昌齡《塞上曲》,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

《塞上曲》

唐代: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唐詩欣賞:王昌齡《塞上曲》,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

本詩由征戍邊塞不回而告誡少年不要矜誇武力,表達了反戰之意。前四句寫邊塞秋景,詩人選取了寒蟬、桑林、蕭關、邊塞、秋草等中國古代詩歌中典型的悲情意象,寥寥數語,就將塞上的荒涼蕭瑟景象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刻意描寫肅殺悲涼的秋景是為下文反對戰爭做背景和情感上的鋪墊。

唐詩欣賞:王昌齡《塞上曲》,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

後四句寫久戍邊塞的將士,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與王翰的名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有異曲同工之妙。自古以來,試圖通過沙場拼殺來封侯拜將的男兒數不勝數,詩人們也熱衷於抒發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然而,絕大數人的宏圖大志最後只是一場空,所以發出了“皆共塵沙老”的感慨。詩人對“幽並客”並無貶意,反而隱約可見對獻身沙場的壯士的惋惜之情。最後勸勉少年莫學遊俠兒自恃武力,炫耀紫騮馬善於馳騁,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戰爭的厭惡。

唐詩欣賞:王昌齡《塞上曲》,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

這首詩寫邊塞秋景,可見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逸韻:寫戍邊徵人,有漢樂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諷喻市井遊俠,直接否定和批判了唐代錦衣少年的浮誇風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