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開打?全世界都盯緊7月6日 最關鍵的時刻來了!

據媒體報道,美貿易代表確認對華關稅將於美東部時間週五00:01分開始。

7月6日,中美貿易戰將實質性地打響第一槍。

美國政府將於7月6日實施對華340億美元商品的徵稅,其中約200多億、佔比約59%是在華外資企業的產品。

同時,美方近日再次威脅,如果中美兩國不能很快達成貿易協議,就要對中方全部5000億美元輸美產品加徵關稅。

中美開打?全世界都盯緊7月6日 最關鍵的時刻來了!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法再韜光養晦

中國已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工業國、消費國、美債持有國······中國GDP已緊逼美,如此大國,如何“韜光”又如何“養晦”?

歷史上新興與守成大國之間幾乎都爆發戰爭,此為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美國遏華是必然邏輯,中國又哪裡有機會“躲開貿易戰”呢?

中國已太大,藏是藏不住了,從戰略高度進行頂層設計,統籌更多資源,才能讓我們繼續前進,這是過去幾年我們戰略調整的現實基礎。

既然不能“韜光養晦”,還要調動全球更多經濟資源發展自己,怎麼辦?我們只能通過頂層設計和規劃來築巢引鳳,用前景吸引資源向中國市場集中,用政策將資源捏合,推進產業和經濟結構快速轉型升級。

最關鍵的時刻來了!

6月15日,美國白宮聲明,根據公佈的對華加徵關稅最新產品清單,美方將對來自中國34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的關稅,7月6日起正式開徵。為此,7月6日成為了中美一役的關鍵日,引起了全球的矚目。

自中興事件以來,我國芯片、股票、貨幣等三領域跌宕起伏。隨著7月6日的到來,市場危機一觸即發,三大領域或又將面臨新一輪的調整。

一、芯片

經歷了一波又一波打擊,折騰了近3個月的中興,總算在各方的扶持下,顫顫巍巍地活了過來。

美國東部時間7月2日,美商務部發布公告,暫時、部分解除對中興通訊公司的出口禁售令。從公告發布之日起至8月1日,在有限條件下解除對中興通訊公司的出口禁令。

消息一出,中興通訊A股股價漲停,港股股價上漲7.6%。中興終於有了起死回生的跡象。

  山不轉水轉。美國的一家半導體公司收到了來自中國的禁令。

7月3日,福州中級法院向美國芯片巨頭美光(Micron)發出“訴中禁令”,要求美光停止銷售26種產品,包括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和NAND閃存相關產品。

網易財經指出,訴中禁令是一種訴訟中的行為保全,在提起訴訟但沒有最終宣判的這段時間中,法院有權按照一方當事人請求,採取及時有效的臨時措施,以防止遲誤可能給權利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或者證據被銷燬的危險。

福建晉華向法院提出訴求,基於美光的侵權行為在案件審理過程仍在進行,對晉華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也在持續,因此晉華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美光立即先行停止侵犯涉案專利權行為。據彭博新聞社網站報道,美光表示,公司尚未接到禁制令,在此之前不予置評。這家公司股價跌幅一度接近8%。

而這則起訴則要追溯到年初。今年1月,聯電起訴美光,指控美光在中國侵犯了與內存存儲及其他產品有關的專利。該公司尋求制止美光製造、進口或銷售涉嫌侵權的產品,同時銷燬所有庫存並支付賠償金。 

美光是全球三大內存供應商之一,另外兩家是三星和海力士,這三家公司幾乎包攬了全球96%的DRAM內存芯片市場。其中美光科技佔比達23%左右。此前內存條價格瘋狂上漲,就有分析認為是這三家公司所致。

目前,美光有50%的營收來自中國,國內諸多互聯網企業均是其合作對象,若侵權問題被證實,對美光科技本身是不小的打擊。

更為關鍵的是,從整個事件曝光的時間點來看,恰好發生在一觸即發的大背景下,讓人浮想聯翩。

 二、股票

高科技股的迴歸,原本被當作中國新經濟引領轉型的重要一環。

現在,導火索溼了。

6月19日,小米集團向證監會申請推遲了CDR發行審核,原本要創12天過會記錄的小米CDR戛然而止。小米境內CDR上市計劃突然生變的原因則成為了市場議論的話題。

小米集團作為境內CDR上市第一單,臨門一腳時卻生了變數。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小米CDR推遲乃是無奈之舉。有兩重原因,一是國內的投資者覺得定價過高,不買單;二是CDR是新物種,相關的制度、風險的控制或許在完善中。

一時之間,關於小米延遲CDR發行,會不會成為國內互聯網企業的風向標的討論更是甚囂塵上!

事實上,繼小米暫緩CDR發行之後,根據透露出的消息看,京東都已經延後時間表,而百度方面也表現冷淡,網易方面則一直不積極。

與國內情況大不同,大洋彼岸則是一片生意盎然的光景。

葉檀財經指出,美國股市IPO欣欣向榮,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受到強力扶持,對中國高科技狙擊戰十分不利。

研究機構Dealogic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為止已有120家公司通過在美國進行IPO總計籌資352億美元,為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其中,今年上半年在美國上市的公司裡,科技股佔據了1/4。新上市股票的表現從均值角度來看跑贏了大盤,科技股的優勢尤其明顯。截至6月28日,今年在美上市的公司股價平均較IPO發行價高出22%,科技公司表現格外有一,平均股價較IPO發行價大幅上漲近53%。

這跟A股發行後連續漲停、把人套在高位截然不同。

三、匯率

6月21日以來,人民幣匯率連續調整,波動加大。人民幣匯價雙雙大幅貶值,在岸匯價“7連跌”,離岸人民幣“12連跌”,官方主導的人民幣中間亦8日下調,累計跌幅近2000點。

在緊急關頭,潘功勝做出表態,我們有基礎、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隨後,央行行長易綱罕見就近期人民幣波動情況發聲,穩定市場!

央行半天內兩次喊話提振信心,公開對人民幣匯率表態。就此,人民幣匯率開始絕地反擊。

自6月14日美聯儲加息後,人民幣匯率出現大幅調整。據CME“美聯儲觀察”,美聯儲今年9月加息25個基點至2%-2.25%區間的概率為72.5%,這意味著,美聯儲加息步伐將進一步擴大。

爭端牽動下,匯市、債市、股市等市場紛紛承壓。毫無疑問,這是2018年中國面臨的重大考驗。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危機一觸即發。馬上就要攤牌,子彈已經上膛,中國正在靜靜等待。坦然、從容,但也不乏悲壯。

中金在線(cnfol-com)綜合網易財經(money-163)、葉檀財經(tancaijing)、牛彈琴、 深網、IT之家,佔豪(zhanhao668)等

中美開打?全世界都盯緊7月6日 最關鍵的時刻來了!

局勢將如何演變?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SuningWealthInsights)

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黃志龍

從態勢上看,美國將限制中企投資併購絕不是口頭威脅,而是勢在必行,這必然會對國內一些企業的投資和資產配置產生影響。具體來說:

第一,中企在七大領域的對美投資併購大門將被關閉。美國《301調查報告》重點關注了七個領域的中國對美投資和併購活動,包括汽車、航空、電子、能源、健康和生物技術、工業機械(包括機器人)和ICT等七個領域。2000-2017年,這七大領域佔中國對美投資的比重為34.8%。這些領域的對美投資,將受到CFIUS的嚴厲審查。

第二,金融、能源等行業的投資也將受到嚴厲審查。CFIUS對於“關鍵行業”審查,將進一步擴大到銀行和能源等領域。因此,長期以來中美在傳統能源、清潔能源的技術合作和投資活動也將受到嚴重影響,中資企業在美國的金融、能源投資併購將面臨被否決的風險。

第三,房地產、酒店、娛樂、基礎設施投資受影響相對較小。2017年中國買家連續四年蟬聯外國買家在美購置房產交易額第一名,從2016年273億美元躍升至2017年的317億美元,佔所有國際買家總金額的14%。美國在房地產、酒店等領域的外資仍可能維持較寬鬆的環境。與此同時,特朗普力推的基建投資計劃,也需要中國企業和資金的參與,在基建方面的投資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但仍需謹防具體項目合作的風險。

第四,高科技人才流動和教育限制的影響較大。美國政府收緊高端人才在中美之間流動,以及縮短在機器人、航空等其他高技術學科的留學生簽證期限,可能會對一些中國企業的人才引進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