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局之軼聞

馬局之軼聞

馬局出生在大山腹地的小山村,父母愛山養山,靠山吃山,至老也未離開過大山。家有兄妹四人,排行老三,自五歲被照看他的大哥領進小學一年級教室後,一呆就是三年,先後陪伴了大哥、二哥,最後又和妹妹一起復讀一年級,直到九歲才升入小學二年級。此後磕磕絆絆地上到小學五年級,便攤上了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輟學後的馬局放牛牧羊,砍柴割草,鑽山下河,能吃瘋長,雖然學識日不見增,力氣卻越來越大,個頭也蹭蹭竄高,轉眼就出落成一個令人刮目的英俊少年。

十八歲時,馬局應徵入伍,從大山深處一步邁入了沿海城市,成為一名部隊後勤戰士,被分配到機關招待所服役。部隊後勤工作,服務一線;瑣碎繁雜,難遂人願;累死好人,嚇倒懶漢。尤其是招待工作更要心細腦勤,精明強幹,手疾眼快,勤儉清廉。馬局先是幹採購,後是當職員,雖然文化不高,但卻踏實能幹,髒活累活搶著做,危難險重衝在前,工作不惜力氣,出力不怕流汗,帳碼清楚準確,服務周到規範,深得首長們的器重和青睞。馬局天生木訥寡言,性格內向靦腆,大事從不輕率表態,小事多是禮讓同伴,樂於助人解難,勇於吃虧忍怨,深受同志們的好評和喜歡。入伍三年,多次立功受獎,並被提升為軍官。因招待所的官兵流動性大,人員構成軍地混雜,常常一茬壓著一茬換,唯有馬局無悔無怨,一干就是十幾年,最後官至副所長的職位,成為所裡的元老和骨幹。

上世紀八十年代,正值部隊大裁軍的關健時期,適逢家鄉市裡的主要領導,前往馬局駐守的沿海城市考察。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馬局分外興奮,極盡地主之誼。慕名而來的領導住進了部隊招待所,受到了馬局的熱情款待和周到服務,並被馬局的真誠言行所打動,臨走時鄭重承諾:馬局轉業回家鄉工作時,將給以妥當安排。不久馬局便以副團身份轉業回鄉,被分配到市直某局任副局長,開始了他的二次創業之旅。

馬局下車伊始,就接手分管後勤、辦公室工作,與時任辦公室主任的牛科成為自然的上下屬關係,二人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彼此熱切地走進了一段文武搭檔、粗細相融的蜜月期,聯袂演繹了一樁樁令人啼笑皆非的精彩故事。

馬局系行伍出身,不通文墨;性格豪放,脾氣爽朗;說話直來直去,辦事雷厲風行,待人大大咧咧,作風果斷粗獷,行為不拘小節。牛科則舞文弄墨,咬文嚼字;性情呆板,隱而不發;說話拐彎抹角,辦事瞻前顧後,與人爭長論短,作風優柔寡斷,行為另類乖張。二人因職業的緣故,都有好酒貪杯、熱衷交際的共性。他們為了增進了解,加深情感,常常成雙入對地赴酒局,下館子,攜手並肩地奔波在酒場飯局之間。還時不時地在家中小酌慢飲,盡興而醉。不喝酒時,多為牛科侃侃而談,指點江山,馬局則洗耳恭聽,神情專注;酒至半酣,轉由馬局高談闊論,憶昔撫今,牛科則頻頻點頭,隨聲附和。牛科心細手勤,時不時地掏出小本習慣記上幾筆,以便吃透馬局的思路,摸準其工作的脈搏,因此牛科給馬局寫講話稿時總能得心應手,一蹴而就。馬局也從不細看多改,而是信任滿滿,每每登臺講話,都是隨用隨掏,照本宣科,卻常常因酒後失態,誤將牛科寫的括號一併讀出,招惹得聽眾竊笑不止,議論不斷,流言飛語,笑料連連。

馬局之軼聞

就在牛科改任宣傳科長的當天中午,二人又對飲交杯,借酒釋懷,因各懷心事,難以言明,以至情緒鬱悶,不勝酒力,幾杯烈酒下肚,均感頭重腳輕,言行遲鈍。下午召開員工大會時,主要領導偏又安排馬局宣佈任職命令,馬局強打精神,醉眼朦朧,一目十行,口齒不清,竟將牛科的職務任命漏讀,一時會場譁然,噓聲一片,主要領導當即重新公佈,才將會場局面穩住。此時的牛科情緒激動,按捺不住,舉手示意,請求發言,被早已驚醒酒的馬局扯到自己的辦公室內。牛科眼看著生米煮成熟飯,只得聲情並茂地訴說著自己的輝煌政績,極力為即將就任的宣傳科爭權要利,直說得口乾舌燥、嘴冒白沫時,馬局才深沉地吐出了四個字:"是得說說,"便打住不語。牛科得此真言,融會貫通,接著便在召開的中層幹部會上演繹了一出要權的小品直播。會後馬局懊惱地批評牛科:"我讓你去找領導說說,你怎麼跑到中層幹部會上胡咧咧,這回咱倆是真整砸鍋了。"牛科卻不服氣地說:"這樣說說效果更好,影響更大,力度更深,更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後來牛科年屆退休,期望著到點前能晉升為副調研員,便藉故來到馬局辦公室,詳述自己的工作政績和提拔優勢,以取得馬局的同情支持。馬局耐心聽牛科傾洩了兩個小時的苦水,才淡定地看著牛科,又一次深沉地吐出了四個字:"是得找找。"牛科如獲至寶,立即付諸行動,開始了馬不停蹄的跑官要官壯舉,騷擾得領導連正常工作都受到了影響。於是馬局又親自出馬將牛科帶回辦公室,厲聲訓斥:"我讓你找找,不是這麼個找法,我本意是讓你跑跑,你懂得跑跑的意思嗎?"牛科長似有所悟地回答:"我回去再領會領會,先找準感覺再去跑跑。"馬局再次深沉地緩緩開導:"跑跑可以去家裡跑,也可以去辦公室跑;可以空著手跑,也可以有所表示地跑;總之要跑得有效果,有力度,跑得領導心甘情願地為你幫忙出力。"牛科回家後徹夜未眠,奮筆疾書了一個牛跑跑方案,列出了所跑人員的名單、所需費用的數目,捱到天亮,方才小心冀冀地呈交給老婆大人審批,卻被怒不可遏的妻子斷然否決,並把方案撕成碎片,這才徹底打消了牛科實施牛跑跑方案的意向。

馬局之軼聞

馬局頻繁出入酒場,有時一個晚上要趕兩三個場子,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嘔吐不止。不是半夜不歸,就是佔用週日假期,這不免引起了駕駛員小楊的不滿。再加之馬局上車後或是借酒發洩、無端訓斥,或是昏睡不醒、汙物外吐,還常常要小楊背扶回家,這就更加劇了小楊的反感。一時二人的關係變得微妙難言,平常二人同車相行,卻無語言溝通,更無目光交流,唯有車門開關的響聲,成了馬局上下車的標誌暗號。一次去省城開會,途中路過轄區某縣,馬局在縣局領導陪同下,前往山村看望本局扶貧點的同志,直至天黑方匆匆趕回,為解乏提神,兩級領導開懷暢飲。馬局喝得興奮,不顧大家勸阻,非要連夜趕赴省城,途中還親自為小楊指引行駛路線,小楊剛遲疑地說了一句:路線不對頭時,便被馬局厲聲喝止。小楊只得在陌生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山路彎彎,坡道陡峭,汽車在深山老林裡鑽來跑去,不知不覺二人都迷失了方向。此時深更半夜,漆黑一團,遠離住戶,路無行人,馬局急得尿頻,命令小楊停車小解,隨著車門的開啟聲,馬局應聲下車,邊扶著車門,邊就地方便,誰料一陣山風旋來,馬局一個趔趄,風帶門關,響聲清脆,小楊隨聲起步,車走人留,腳踏油門,絕塵而去。待馬局反應過來,為時已晚。小楊誤認為馬局上車後,因醉酒疲勞,處於深睡之中,遂集中精力駕車行駛,繞了半夜的圈子,才找到原路,再次返回縣局,縣局同志邊開車門邊詢問小楊:"你們昨晚沒走嗎?馬局還在賓館休息吧?"小楊這才發現把馬局丟在了深山密林之中,頓時急得哽咽哭泣。縣局立即組織人員,調動車輛,分頭進山尋找,當一路人馬尋至半路時,忽見馬局站立在一輛行駛的農用車上,向他們招手示意。原來馬局的手機在大山深處沒有信號,只好憑藉著多年當兵的經驗,邊步行前進,邊用手機斷續播放音樂,因此驚動了在深山採摘山貨的農民,才將他用車送回。馬局看到淚流滿面的小楊後,竟寬厚地戲謔道:"沒出事就好,嚇壞你臭小子了吧?讓老子受了一夜的罪,都是你粗心大意惹的禍!"

馬局之軼聞

馬局因酒惹禍,也因酒而出名,有人說馬局是飯桌上的酒囊,也有人贊馬局是酒場上的硬漢。因為馬局分管後勤和辦公室,所以單位裡的迎來送往,應酬接待,全都由他一人扛著,其他領導大都藉故託辭,能躲就躲,唯有馬局痴迷接待,唯恐慢待了領導和客人,終日不知疲倦地戰鬥在喝酒第一線,且從無牢騷怨言。因此他喝酒的軼聞也不脛而走,甚至傳到了領導耳中。馬局開始不以為然,還常常以功臣自居,自認為是在為單位做貢獻,為事業而拼博。可當他在副局的位置上一拼就是十幾年,日復一日地透支著身體健康,年復一年地眼看著晉升無望,自己的優勢也逐漸消耗殆盡時,他才真正感到了危機和迷惘,鬱悶的情緒越積越大,幾近爆發,於是閉門靜思,借酒澆愁,直喝到微醉之際,才毅然決定:到上級機關跑跑,給領導留個印象。接著他披衣敞懷,手提酒瓶,趁著機關下班之際,隻身來到領導所在辦公樓門廳內,席地而坐,舉瓶仰喝,邊飲邊說,痛數貪官汙吏任人唯親、賣官鬻爵、營私舞弊、禍國殃民的醜行惡為,上至省直機關,下到縣區鄉鎮,凡是被處理過的貪官都被他臭罵了一遍。此事驚動了領導,也

震憾了群眾,有人為他點贊喝彩,有人勸他適可而止。馬局酣暢淋漓地罵畢,仰頭大笑,整裝理容,飄然而去。圍觀的人們目送他的背影,善意地送他一個雅號:酒仙。

事過不久,上級即派人來單位考察,經過嚴格的程序運作,馬局終於被提升為正縣級調研員,為一生的仕途畫上了一個不太圓的句號。

馬局終生與書本無緣,同文字陌路,對酒卻情有獨鍾,不離不棄。他視接待為事業,將喝酒成己任,為其奮力拼博,身心俱遭傷害,一度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談資,也被當地官員們用做引以為戒的例證。

退休後的馬局,幡然醒悟,毅然戒酒,從此與酒絕交,並遠離交際圈子,再不為他人做嫁衣,全身心投入到照料孫子的神聖事業之中,偶爾打打撲克,時常甩甩漁杆,精心養護花草,身邊常跟隨著貓狗寵物,生活得恬靜淡然。他常深有感觸地說:"文有文的雅興,武有武的樂趣,過去喝酒是迫不得已,現在戒酒是健康身體。豬往前拱,雞向後刨,一人一個活法,何必強求一致呢!"

馬局之軼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