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亭
空杯金融—以最貼近您生活的角度,推送您關注的財經熱點,以公正、客觀、易讀的態度與您分享,我以空杯心態,與您共同進步。
您好,近年來似乎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理財的意識,這本身是個好的趨勢,而關於理財產品的選購,隨著銀行、金融機構的日益增多,產品類型也是日新月異,我們不能說哪個理財產品就絕對好,只能說根據產品認知、機構實力、資金去向,並結合自身的風險意識,進行大致判斷,下面我們從這四個層面給大家做一個綜合分析:
一、產品認知:“安邦理財”是興業銀行與安邦保險聯合推出的一款“保本保息”的穩定性較高,收益適當的理財產品。該產品1萬元起投,五年期保本保證收益為6.02%,購買滿兩年以後可支取,且支取保證收益為4.58%(感興趣的話可以瞭解一下同等期限下銀行定期存款的利率,基本上比這個稍低1%左右,從這個角度來說,不算高息誘惑),至於說靠譜不靠譜,我們暫不給出明確答覆,繼續往下看,相信看完,你自己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二、機構實力: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類似螞蟻錢包、京東小金庫、百度錢包等金融機構迅速搶佔了一部分理財客戶,銀行吸儲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所以穩定的理財產品就變成了一種變相吸儲的方式。
那麼在分析一個理財產品是否靠譜的時候,首先你就需要思考這家機構是否靠譜?作為興業銀行,它是我國首批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現已在我國108個主要城市設立了分行,涵蓋1435家分支機構,而安邦保險也是我國大型保險集團公司之一,總資產規模已超過1.9萬億元,其實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或瞭解,從這個角度看,這兩家企業聯合推出的產品,應該不會太差。
三、資金去向:這裡大家需要了解一個道理,銀行為什麼要發行理財,實際上很大層面是為一些重大的項目募集資金的,而一個理財產品,可以分為很多種期限、收益的產品進行出售,如果要充分保證自身資金的安全性,建議大家購買之前充分了解一下自己的錢去了哪裡,並對所投項目的真實性、可靠性、安全性進行大致判斷。
四、風險意識:關於這一點,筆者認為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購買理財同樣屬於一種風險投資,那麼在投資之前,您就必須要考慮風險因素,這裡給大家幾點建議:
(1)不貪高息誘惑:P2P行業的頻繁暴雷已經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所以大家切記“高收益必定伴隨高風險”;
(2)沒有絕對安全的投資: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我們通常看得到“預期收益”四個字,即便是保本,也是預期保本收益,那麼重點就來了,預期就是預期,是伴隨不確定性的;
(3)“雞蛋放在別人籃子裡,總是有風險的”:再大的機構,也有可能瞬間崩塌,所以在投資之前,建議大家充分了解各方信息再做決定;
(4)投資需謹慎,切不可盲從:道理很簡單,決定是你自己做的,出了問題,沒有人會為你的錯誤決定買單,所以,謹慎分析,不要輕信別人的隻言片語。
好了,說了這麼多,希望能為大家作出判斷提供一點有效建議,而至於“安邦理財”是否靠譜,綜合分析之下,個人認為還是可投的,大家可以視自身情況合理購買。
以上內容由空杯金融提供,發文不易,如受用,請笑納,並關注、收藏、轉發;如異議,請指正;
另外,在空杯發佈的歷史文獻及問答中,有較多關於銀行業務的相關內容,歡迎關注,瞭解更多相關信息。
空杯金融
事有蹊蹺。專門在興業銀行官網查詢了,弄清楚了此類產品的奧秘。有些答主答錯了。下面是最靠譜和調查過的結論:
1.目前興業銀行官網上只有三款安邦的保險產品,沒有任何保險理財產品。經過網絡查詢,在去年已經安邦產品全部停售,不知提問者是在什麼興業銀行網點看到還有這種產品發售。(可以看我的截圖)。
2.安邦在之前做了很多創新型的保險產品,就之前兩家合作的安邦共贏2號和3號產品看,他不是保險理財產品,重點它不是保險理財產品,他是一個創新型的保險產品,保險產品。(可以看截圖)
3.這個創新型的保險產品,其實實質也很簡單。就是意外險+定期存款。創新性在於保障金就是你投入的本金。如果未來不出險,這個保障金加上定期存款利率,再加0.5,返回給你。如果出險了,那就看還有沒有剩餘殘值,當然基本上沒有,所以你也不會拿到保障金。
4.在這種情況下,那麼自然沒有什麼風險了。他其實就是一個定期存款產品。這種所謂保障金的設置是個創新。那三個意外發生出險的可能性很小:地震、火災和航空。但是保險公司也不怕,即使發生這意外,那保障金就扣掉了。
5.銀行代理此類保險產品,如果沒有誤導投資者的行為。即使未來保險產品出了任何糾紛,跟代銷銀行沒有任何關係。所以有人說,看準興業銀行這個大品牌就是對的,是完完全全錯誤的,是完全不懂金融的。冤有頭,債有主只能找保險。
6.這兩年安邦也是多事之秋。老闆已經被抓進去好久了。他如果售賣的理財產品也有可能會有風險。但是劃重點,保險產品是不可能有任何風險的,主要是保險產品,即使保險公司出任何事情,都會由保監會組織將保險產品的承保責任和義務履行下去的,所以大家不用怕。像共贏2號和3號,就是保險產品,不會出任何風險的。
總結一下重點:
一:銀行代銷機構是沒有任何承擔責任的,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大銀行賣的就好,小銀行賣的就差,跟銀行大小沒有任何關係。
二、保險產品是沒有風險的,大家不用怕,保險公司破產之後會出事。
三、共贏2號和3號是個保險產品,他其實就是定期存款加意外險,沒有任何花招。
勻楓財技大兜底
首先,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指銀行資產標準化後向用戶銷售的產品,這些理財的基礎資產通常走完銀行嚴格的風險審批流程,安全性相對可靠。而且雖然現在要求打破剛兌,但各銀行出於聲譽風險考慮,對於理財兌付這塊還是很謹慎的。
其次,不管是否剛兌,銀行理財都是禁止出現保本保息字眼的,也禁止銷售人員承諾保本保息,一旦違反被查處,懲罰很重。
第三,銀行除了自己的理財產品外,也會代銷一些其他金融機構的產品,比如保險基金信託,但這些東西不是銀行自己的產品,好比去飯館吃飯,點了一瓶可樂,這可樂就是飯館代為銷售的東西。
第四,有時候其他金融機構會派員到銀行網點直接銷售,比如保險公司就會安排銷售人員在銀行營業廳駐點,直接賣保險。這種銷售行為由於是在銀行的廳堂內發生的,所以常常讓人誤以為是銀行在賣保險。其實就好比去百貨商場買東西,賣你東西的是各品牌門店而不是商場本身一樣。
第五,所以從提問來看,應該是遇到了不負責任的銷售人員,可能是銀行的,也可能是保險公司的,總之是把人忽悠暈了,以為是銀行與保險合作推出的理財,其實壓根沒這種東西。
第六,個人以為更有可能是被推銷了返還型保險,保險這東西是不是實惠,看個人理解,完全是個人意願型投資。但是如果是奔著銀行理財去的,還是建議老老實實找銀行理財經理諮詢吧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IC photo”或“圖蟲創意”,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IC photo或圖蟲創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黑豆齋
1、銀行銷售保險屬於代理銷售,也就是合同是和安邦保險簽署,銀行只是銷售渠道,賺取中間收入,產品的合同、投資、收益、風險、資金安全等,全部由安邦保險承擔和負責,銀行只是中間人,所謂的中介,當然銀行在選擇代銷產品和公司時。也會做篩選和准入門檻,這就是銀行賣保險,保險公司給銀行手續費,客戶是銀行的,在銀行買的,但是錢是給保險公司的,兌付也都是保險公司負責。
2、再說說安邦保險,安邦董事長出問題後,由銀保監會代管理兩年多吧,今年有新股東介紹,安邦保險改名為大家保險公司,雖然發生變動,但是安邦發公告,之前客戶購買的保險合同利益和責任不受影響,繼續執行。
3、最後說利益,保險現在沒有保本保息,監管不允許,所以一般合同有最低保底利率,外加分紅或者萬能利率,每個保險合同都有現金價值,利益怎麼取得,分幾塊,保險合同都有寫。所以不論銷售機構和營銷人員怎麼說,主要以合同為準,在法律面前,合同才是唯一標準。
劇本人瞭解,安邦這種銀行代理的產品,已經銷售七八年了吧,目前為止,都是如期兌付,沒有出現達不到宣傳利率的現象。但是話說回來,未來分紅和萬能利率啥樣,咱也不敢確定啊,只能說看公司怎麼做吧。
夕夏夏夏
興業銀行理財還不錯
lu195718728
違規,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