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生冲突怎么办?|博士后谈育儿

孩子发生冲突怎么办?|博士后谈育儿

孩子发生冲突怎么办?|博士后谈育儿

Hi,你好,我是张香玲,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

有的家长问我:“孩子总爱打人怎么办?”也有家长问我:“孩子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总挨打,我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一个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之间发生冲突了,家长可以怎么做。

孩子发生冲突怎么办?|博士后谈育儿

用孩子的方式沟通

孩子发生冲突怎么办?|博士后谈育儿

第一种情况,孩子不满三岁对于“打人”的孩子,可能他还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向小朋友表达自己的喜欢,同时力度掌握也不够好,就出现了“打人”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及时制止孩子,告诉孩子“手不是用来打人的”,同时还需要告诉孩子如何表达他对其他小朋友的喜欢,比如“你喜欢小朋友,可以和小朋友拉拉手”;另外,还可以在平时给孩子讲绘本故事,比如《手不是用来打人的》等。

而对于挨打的孩子,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家长需要及时地保护孩子,告诉对方小朋友,“手不是用来打人的,你不可以打他”,这样让挨打的孩子获得满满的安全感,同时孩子也会学习家长的处理方式。

第二种情况,年龄较大的孩子

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再现情景,让孩子切身感受到打人或被打的感受。如果你家孩子喜欢打人,那家长可以扮演打人的小朋友,让孩子扮演挨打的孩子,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体会到挨打小朋友的感受。也许你会问,这和直接告诉他“你打别人我也打你,让你知道挨打的滋味”有什么不同?这可是有根本的区别的,游戏的方式是平和的、没有任何情绪的,将道理融入到游戏中,孩子更容易接受,而后者是以暴制暴,孩子易产生对抗心理。

如果你家孩子是被打的那个,家长就可以扮演被打的小朋友,让孩子扮演打人的角色,或者由另一位家长扮演打人的角色,孩子观看演出。此时挨打的家长向孩子演示如何做,比如非常有勇气地对对方说:“你不可以打我!手不是用来打人的”,对方也许会继续打,那就可以继续和他说:“我去告诉老师,我还要告诉爸爸妈妈”,然后就跑。是的,我们需要教会孩子跑!

有些家长的方式是“谁打你,你就打回去”。其实,很多时候对方并不是“打”,就如同我们刚才提到,对方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友好。即使是故意打,那是不是还有其它更有效的解决办法呢?就像我们提到的角色扮演的游戏不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吗?

稳定情绪

我们刚刚聊到如何与发生冲突的孩子沟通,其实更重要的是家长们本身需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很多家长会做投射,什么意思呢?家长看到孩子被欺负了就异常的担心焦虑,担心孩子这么懦弱,长大了挨欺负怎么办?其实是家长本身缺乏安全感,或者说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想的是孩子如何强大起来,而不是我可以做些什么帮助孩子。

也许你会问“这两者不是一样吗?”当然不是,第一种想法的出发点是“孩子可以怎么强大起来”,想去改变的是孩子;第二种的出发点是“我可以做些什么”,他想改变的是自己。只有家长自己本身有充足的安全感,他才会平和地看待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事情。

还有些孩子就是爱打人,可能还不满三岁,这和孩子内在积累了太多情绪有很大关系,孩子积累的情绪得不到恰当地释放,就通过打人的方式来宣泄。家长需要从爸爸妈妈间的关系、以及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关系、还有妈妈的情绪这几个方面思考孩子情绪的来源,另外还要允许孩子多跑、多玩、多喊,把情绪能量释放出来。

孩子都是我们身边的天使,他通过所谓的“问题行为”来一次次地唤醒装睡的我们,你看到了吗?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我是香玲,我们下周再聊。

孩子发生冲突怎么办?|博士后谈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