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置業指南!

粵港澳大灣區指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九市二區”城市群,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

用簡單的話解釋其實就是“珠三角經濟區”的升級版。

粵港澳大灣區置業指南!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在即,人們對該區域的投資熱情逐漸高漲。但是,對比雄安新區和海南自貿區的嚴格限購政策,那麼可以預見,一旦有政策試驗區的利好落地,那麼也會出臺配套的房地產政策。可想而知,留給大灣區的投資窗口,越來越收緊。

01、灣區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離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帶地區。灣區經濟已經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級。

全球的灣區經濟大多具有四大特徵,高度開放,創新引領,區域融合,宜居宜業。

02、粵港澳大灣區,誰才是最有投資價值的城市?

三核三輔的空港體系,奠定了第一城市梯隊

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經形成以香港、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立體式交通網絡,擁有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為中心的三個國際化空港,配套澳門機場、惠州機場、蓮溪機場,形成三核三輔的空港體系。

所以,從空港體系看,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了以深圳,香港,廣州為核心的城市群,因此該區域第一梯隊城市為深圳、香港和廣州、澳門。

對內“一小時都市圈”的建設,形成第二城市梯隊

隨著港珠澳大橋、虎門二橋、深中通道等連接珠江兩岸的交通樞紐建設,以及城際軌道交通、高鐵的開通,極大增加區域交通的便利性,真正意義上形成了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圈。

粵港澳大灣區置業指南!

“一小時都市圈”的建設,聯通了珠江東西兩岸,形成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內部連接。提升了核心城市的輻射效應。因此,東莞、佛州、珠海、惠州、中山為大灣區的第二梯隊城市。

江門和肇慶距離核心城市較遠,屬於大灣區的衛星城。兩地土地資源豐富,未來可承擔這一區域產業轉移,成為大灣區的緩衝地帶。因此屬於第三梯隊城市。

此外,在投資、置業選擇上,粵港澳大灣區無疑使得深圳、廣州核心城市地位更加凸顯。那麼廣深周邊接壤的衛星城,東莞佛山惠州中山地位也會隨之提升。

03、大灣區不同城市買房價值投資選擇

大灣區不同城市買房價值投資選擇

對於普通人來說,能分享到大灣區建設的紅利,最大的抓手就是房地產。買房就是買城市的發展潛力和前景,購房者通過買房分享到城市發展的紅利,優質的教育資源,高品質城市規劃配套和設施,以及社會保障福利和孩子的前途!比如:戶口、學位、地鐵、高鐵、就業、社會保障和環境配套。

接下來,我會簡單分析一下大灣區幾個重點城市的房地產基本情況。

1

深圳

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投資價值巨大。2017年深圳房地產市場調控及時、精準。既在備案價格上限制了新房的上漲,又在土地供給側出臺多項政策,防止地王出現。去年深圳商品房市場熱度整體低迷。預計2018年市場依然會相對穩定。

看好地區:關內的南山區和關外的龍崗、龍華新區、寶安區,出讓土地成交量比較大,未來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2

廣州

廣州市場在2017年下半年略有回暖。企業拿地熱情未見消減,土地市場仍量價齊升,樓板價突破萬元。預計2018年依然會保持供不應求的態勢。

看好區域:市中心的天河價格最為堅挺,資金能力稍弱的可以選擇白雲區和海珠區,投資可以考慮外圍區域的增城和南沙,預計未來上漲空間較大。

3

東莞

2017年東莞樓市調控政策密集程度前所未有,政策市場全面收緊,土地市場供應減少。但這依然不影響品牌房企的拿地熱情。於此同事,東莞的成交均價持續走高。看好區域:松山湖片區是東莞為堅挺的區域,幾乎沒有受到調控的太多影響,投資價值較高。此外,臨深區域和臨廣區域投資熱度很大,潛力較高。尤其看好鳳崗區域。

4

佛山

佛山一手二手住房同時限購,購房門檻提高,對房企嚴控備案價,銀行利率提升,17年房產熱度有所下降,預計2018年價格相對穩定。

看好區域:禪城區、南海區配套成熟,價格堅挺。順德區、三水區有較大潛力。

5

惠州

相對於東莞、佛山,惠州的調控政策較為溫和,屬於環深唯一不限購城市。去年土地供求走高,惠陽及大亞灣投資熱情較高,但需要長持,目前配套不成熟。惠東縣周邊配套較為成熟,建議選擇二手房置業。

6

珠海

珠海的調控政策繼續收緊,不僅住宅限購,個別土拍地塊也有了“十年限售”的模式。預計2018年價格溫和上漲。看好區域:香洲區土地資源稀缺,有很高的投資價值,橫琴新區價格拉昇很大,需要長持,斗門區處於價值窪地,可以選擇中長期投資。

7

中山

中山限購較為寬鬆,土地供需較為平衡,預計2018年溫和小漲。其中,東區供應稀缺,屬於價值投資區域,17年火炬開發區上漲幅度不小,但整體區域體量較大,供大於求,應該謹慎投資。

其它兩座城市江門,肇慶,作為深圳,廣州,香港等核心城市的衛星城,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今後發展的緩衝地帶。短期內很難分享到大灣區建設的紅利。未來發展還要持觀望態度。

1979年小平先生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深圳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為今天的超級城市。40年後的今天,這個圈子繼續畫大,形成城市新格局。

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粵港澳大灣區將在2022年左右超越東京灣區,成長為世界第一大灣區。與雄安新區,長江經濟帶,經常中國經濟“三足鼎立”的局面,支撐起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

看好惠灣區域

“對於灣區11個城市,規劃都會帶來很多利好。從城市群的角度劃分比較困難,倒希望我們更多成為點狀的城市,比如香港、深圳、東莞、惠州、中山、廣州等,點狀城市的特點是中心像歐洲、邊緣像非洲,希望大灣區規劃能把城市節點連接起來。”

對於置業深圳外溢城市,則更看好惠州。“深圳從羅湖福田南山等原關內地區發展,從1千億到2萬億的時候,必須往外擴充,現在到了觀瀾、龍崗中心城、坪山等地,承載已經到了極限。規劃當中,先通過軌道交通把人口疏散出去,最重要是靠東莞、惠州、中山與深圳對接,正是這個原因個人更看好惠州。”

如果純粹從地理條件、經濟基礎、科技發展水平來看東莞雖然略勝一籌,但正式因為東莞有這樣的優勢,反倒使得東莞不太願意跟深圳那麼積極對接了,東莞地方小,土地資源稀缺,如果深圳與東莞的軌道交通連通了,如果都住到東莞去,相應的配套、教育、醫療等會給東莞帶來巨大壓力,但這點對東莞來說沒有太多價值,因為我們上班在深圳,創造的稅收還是在深圳。

從消費上,我們更多選擇互聯網,對東莞當地也沒有太大價值,但東莞與惠州相比較,惠州更主動更願意跟深圳對接,而14號線正成為最早貫通的深圳與惠州一條跨城地鐵。當然我們也希望我們大灣區的規劃能成為節點式規劃,而不是同心圓。

“舉個例子來看,穗莞深城際線2018年動工,東莞的1號線還沒有動工,反而是14號線我個人認為最快開通,我覺得雖然說東莞和深圳未來有5條線要對接,但更看好惠灣這個區域。

關注軌道交通

粵港澳大灣區置業指南!

城際開發和品牌地產

對於臨深城市置業的建議,更為強調軌道交通的作用。 他認為,有三個城市可以關注。第一個是惠陽,有惠州南站,未來還有14號線接駁,第二是虎門,穗莞深城際線;第三個是塘廈,贛深高鐵;。第二個是城市建設開發,惠州大亞灣比較值得關注,因為它是成片開發,可以做較好的配套。

第三個要特別關注品牌開發商,因為很多小開發商做的產品容易出現問題,小區會有很多問題和糾紛,品牌開發商開發的產品、物業都會更好一些,更能享受類似深圳的服務。

縮小价差比

粵港澳大灣區置業指南!

應儘快買房

對於需要儘快滿足居住需求的年輕人來說,如果能買得起,建議儘早買,“第一,能減少焦慮,第二,未來的粵港澳大灣區還會有一些發展機會,如果軌道交通開通了,房價上漲的空間很大。因為目前深圳和臨深的價差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剛需置業者應該趁著這個機會,儘早買是比較好的選擇。

“當軌道交通逐步開展了,疏散的力度加大,這些沿軌道的區域房價還將會上漲的空間,目前來看,深圳跟周邊區域的價差還是比較大的,如果能把價差比縮小,今早買房還是比較好的選擇。”

對於

粵港澳大灣區置業指南!

臨深片區置業,更看好深圳、東莞、惠州和中山。如果只選兩個城市,建議深圳和惠州,“當然,年輕人如果有機會留在深圳置業,深圳還是首選。”城市未來的大趨勢是資源的集聚效應越來越強烈,獲得成本和發展機會將會增多。

“除了首選深圳之外,年輕人在香港可置業機會少,第二選擇可以考慮莞惠和中山,離城市距離越近,發展機會和資源都會增加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