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蟲子被全城「通緝」?警惕,被咬或可致命

这种虫子被全城“通缉”?警惕,被咬或可致命

近日,廣州市疾控中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佈了一則“找蟲”的推文。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各地媒體也爭相轉發報道。

這隻被納入重點“通緝”範疇的蟲名叫錐蝽,被咬還可能會染上“新型艾滋病”!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為什麼要找這種蟲?

2016年,順德曾發生一起錐蝽叮咬人事件,經調查,這是在順德首次發現並記錄紅帶錐蝽。由於錐蝽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而美洲錐蟲病目前在全球的擴散不容忽視。

其實美洲錐蟲病已經有一定歷史了,是1909年巴西一位叫恰加斯的醫生第一個發現的,因此美洲錐蟲病命名為恰加斯病,是由一種叫做克氏錐蟲的寄生蟲引起的一種可能威脅生命的疾病。它的病媒是錐蝽。

由於該病的隱匿性,人類感染後不容易被發現,如未能及時治療,將對人類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危及生命。

恰加斯病傳染源一旦輸入,極有可能造成本地傳播。

全城懸賞

這種病已經流行開了?

淡定,淡定,找蟲只是為了調查而已,不用過度緊張。

目前全世界估計約有600萬至700萬人感染克氏錐蟲,主要在拉丁美洲。恰加斯病曾經完全侷限於美洲區域——主要是拉丁美洲,但現在已傳播到其它各大洲。

本次“找蟲”行動,是要找到本地的錐蝽,檢測是否攜帶克氏錐蟲,看看是否對我們存在威脅,為預防和控制恰加斯病在我國的傳播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此項調查工作由中國疾控中心主持,廣州市是廣東省的其中一個調查點。

他們長什麼樣?

錐蝽長這樣↓

这种虫子被全城“通缉”?警惕,被咬或可致命
这种虫子被全城“通缉”?警惕,被咬或可致命

不同品種,全面瞭解↓

这种虫子被全城“通缉”?警惕,被咬或可致命

牢記這張是特徵↓

这种虫子被全城“通缉”?警惕,被咬或可致命

(頭部似錐)

這就是錐蝽,因頭部狹長似錐而得名。成蟲體長25mm左右,橢圓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側緣有紅或黃斑。

在廣州俗稱“木蝨王”,經小範圍調查,瞭解到在廣州多個區有市民曾見過類似錐蝽的昆蟲,有被叮咬的案例。

錐蝽的若蟲和成蟲均吸食人血,錐蝽也被稱為“接吻蟲”,它們專門叮咬人的面部,喜歡尋找皮膚較薄的區域下口,如唇部、眼瞼等,同時也會叮咬其他部位。

被咬會感染“新型艾滋病”?嚴重嗎

恰加斯病隱匿期長達20-30年,難以被發現,重症患者愈後不良。

急性期有發熱、顏面水腫、淋巴結炎、貧血等。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結腸及肺、腦栓塞,猝死等發生。

恰加斯病為什麼又被比喻為“新型艾滋病”呢?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PLoS發表的一篇文章,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熱帶病專家稱,由於這種疾病目前在美洲的爆發形態十分類似於早期艾滋病的傳播,因此也被叫作了“新型艾滋病”。

但這個病與艾滋病有很大的不同!

1、傳染途徑

艾滋病由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主要通過性傳播,而恰加斯病主要是通過錐蝽傳播的。不過二者又都可以通過血液或母嬰傳播。

2、病原體不同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而恰加斯病的病原體是克氏錐蟲,一種原生動物寄生蟲。

恰加斯病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可怕。可還是希望我們中國不要有這個病出現。

預防恰加斯病的最有效方法是病媒控制

各位街坊如果在戶外看到這種蟲

千萬要小心!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請作者與我們聯繫以便支付稿酬)

这种虫子被全城“通缉”?警惕,被咬或可致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