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團體邏輯錯亂

胡志強爭取的東亞青運,在林佳龍任內被取消;郝龍斌爭取的世大運,在柯文哲手上完成。原因無他,柯文哲堅持“兩岸一家親”,而林佳龍主張臺獨、且反唇相譏認為“怎麼親”。

推動正名者紀政認為,“最壞的地步就是保留現狀,維持中華臺北,我們不可能因為這件公投,而造成選手失去比賽的機會”。

事實並非如此。不以中華臺北名義,違反《國際奧會憲章》及《洛桑協議》,更違反臺灣奧會章程,將被停權或無法參賽。如今東亞青運取消、若執意推動正名,恐將面臨國際奧會懲處。受傷最大,當屬選手權益,辛苦訓練成果無法展現,一切損失,又豈是正名者所能賠償?

早在四月,獨派人士發起正名運動之時,有識之士便呼籲應謹慎處理。但獨派不僅將忠言不屑一顧,更一意孤行,大張旗鼓以違反奧會規定為榮。

獨派究竟知不知道,違反規定的代價不是沒事,而是有懲罰?如連國際奧會的規定都不知曉,實在無知無謀、拿運動員的前途當兒戲。更令人擔心,連運動正名的未來都不確定,如何能信任臺灣正名的下場?若事前已知曉,違規將被懲處,卻匿而不宣,便是欺騙、將運動員及市政府之心血當作犧牲品。

如今獨派仍一再聲稱,正名不影響參賽。然而東亞青運已取消。如何保證未來奧運不受影響?選手的命運不該成為賭注。

被取消後,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團體,批評有人告密、當抓耙仔(編者注:閩南語中打小報告的人),將正名一事告訴國際奧委會,非常可惡。

正名團體實在邏輯錯亂、自我矛盾。

正名運動就是敲鑼打鼓、鞭炮齊鳴、要讓世界知道臺灣、最後呈報給國際奧會,算什麼“密”?你告訴奧會就不是密,別人告訴奧會就是密,什麼道理?兩個月前告訴奧會跟兩個月後告訴奧會,結局會有所不同嗎?

“抓耙仔”(閩南語中打小報告的人)在語境中,通常形容“壞事、虧心事被揭發”,比如你作弊被同學告訴老師,同學是“抓耙仔”。但你努力讀書被同學告訴老師,頂多形容你同學是“大嘴巴”,沒人會形容同學是“抓耙仔”吧?

當正名團體用“抓耙仔”一詞,其實心裡就承認了,自己在做的是虧心事;用“告密”一詞,更透露自己乾的是見不得人的事。

正名團體邏輯錯亂

5月4日國際奧會執委會告知中華奧會,決議“不予核准”中華奧會變更名稱;但民進黨團仍在5月10日大張旗鼓挑釁,舉辦“東奧臺灣正名公投提案”記者會。並一再宣稱,違規也會核准、不會受到懲處。顯然是欺騙。

當媒體質疑,若因為爭取正名,選手無法出賽該怎麼辦?紀政卻回答:“比賽多得是,臺灣可以辦很多國際性賽會。”可見所謂正名團體根本不在乎選手一生一次比賽的權益,只是將選手當成政治籌碼及工具。

如果真為選手著想,應該說,“我們以選手參賽權益為優先,如果正名會使選手無法參賽,寧願不要正名。選手得獎,世界就能看到臺灣之光。”正名團體希望的正名,是為了臺灣走出去。名未正與正了名皆走不出去,正名何用?本末倒置。

民進黨上臺兩年來,國際活動不斷收縮,每次都是制式回覆:痛罵北京。人民要問,夜罵到明,明罵到夜,難道能把北京罵死嗎?對岸的任何作為及國際奧會的規定,臺灣雖不能掌控,然有智者可以預測利用,進而趨吉避凶。智者以小事大,當然能和平共處、共融、共享機遇。

運動員才是比賽的主角,而非正名者。正名者若真愛臺灣,應以臺灣選手出賽權益為基準,好好改善選手訓練、裝備、福利等問題,而非專注在意識形態的“正名”上,選手既得不到實質利益,反受其害。

---簽名檔---

• 加入漢廷LINE@ line://ti/p/@jji8303o

邀請大家成為侯漢廷的「助選員」,將漢廷設為「搶先看」,分享「侯漢廷」的消息,為漢廷拉票!

士林北 投漢廷,為臺北 開太平​​​​

正名團體邏輯錯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