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视角下的网络著作权(四)

区块链的背后:“互联网 +”时代版权运营的技术新风向

10 多年来我国在网络版权的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经历的各种问题虽然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但究其关键都是技术手段更新对商业模式的影响。互联网以及区块链带来的版权保护和版权交易的新变化还体现着版权运营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如何从法律、运营、技术等不同维度实现互联网的综合治理以及完成自身转型改造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版权市场价值,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区块链视角下的网络著作权(四)

1 完善法律制度,营造安全有序环境

要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各种问题,需以法治思维、法治价值引领互联网问题的治理。知识产权事业建设的经验和实践证明,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机制、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发挥强大作用,版权登记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制是营造安全有序版权交易环境的重要因素。

版权市场化离不开版权规范化的管理,版权登记制度的完善是降低交易成本、保证交易安全的基础性工作。 然而现阶段,我国著作权法中缺乏版权登记的一般规定,版权事项登记散见于其他规范性文件,且没有明确版权登记的效力、收费标准以及著作权财产转让的登记制度,此外,登记制度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在全球互联互通的网络新秩序下,基于技术时代发展引发的知识产权的不严格保护以及未来创新激励对知识产权类型提出的多元化需求,区块链技术作为尚在起步阶段的前沿信息技术,在区块链应用场景中, 与供应链体系深度融合,通过溯源防伪和资产登记是其作为民用和商用的最佳入口。

另一方面,版权交易需要法律制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新的版权产业链结构催生了新的角色和分工。网络技术对作品创作与传播模式的全面革新也引发了著作权法律关系的转型和解构,改变了著作权主体的界定标准和客体的利用方式,出现了立法的失灵和版权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对立。 因此,在法律制度设计层面应加强企业自行实施、著作权许可、转让的建设与法律规制,以适应需求日益增多的企业运营活动需求, 使著作权运营在法律规制之下稳步推进。其次,区块链、时间戳等技术也极有可能引发如隐私侵权等其他新的矛盾和冲突,在新的版权产业发展模式下,新的作品需要法律上的保障,才能促进强势的技术方让利内容制造方,使版权资源开掘利用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业界生态,依托技术实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著作权的充分保护与运用,既是文化产业发展也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基本目标和应有之义。“创新理论鼻祖”熊彼特认为,企业是推动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体,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发挥着重要作用。

技术要素改变生产形态,提升创新综合实力。区块链初创公司缇尔英建立了一个医疗数据储存和验证平台, 而在房地产行业,区块链可以帮助记录、追溯和转移地契、房契、留置权等。在版权运营方面,变革企业管理模式,升级商业形态萃取版权价值也至关重要,区块链可以广泛地应用在知识产权众筹、知识产权交易等领域。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完成内容的生产组织、版权的获取和集成、版权产品生产和运营,实现版权价值。

企业的版权运营需要在原有的出版产业形态上通过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的整合实现生产形态和商业形态的升级和演化,要求企业建立高效的产业运营制度。依据产业情报和趋势分析,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著作权运营规划,并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企业知识产权运营团队应由熟悉产业发展情况和组织自身需求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组成,运营团队与企业、专利中介机构、政府等实体协同合作, 整合多方资源, 形成互动式的创新运营网络,从而达到降低研发和管理成本,萃取知识产权多元价值的目的。

“互联网 +”技术时代贸易结构逐渐从以商品为主的有形贸易向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贸易转变,版权运营和保护的问题愈加复杂。促进版权产业发展、加强版权保护不仅要注重数字版权资源,还要在渠道、模式等方面迎合数字化需求。技术治理可以避免法律适用的尴尬,以技术对抗技术则契合了互联网的时代特色。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版权保护制度,使版权侵权情况更加复杂,维权难度进一步增大。依托版权印、时间戳、数字签名、区块链等技术可进一步为版权归属的确认、权利人身份的证明、版权维权举证提供技术证明手段,有利于保护版权交易主体和交易过程。开发和利用这些新技术将从版权保护和交易等方面为版权产业生态圈的构建创造可能。

另一方面,传统的知识产权交易尤其是著作权交易受到时间、地域及行业限制,运营流程繁琐复杂,难以及时有效地对接供需双方。区块链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则将为著作权运营创造时空条件,解决著作权交易限制问题。 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紧密结合,也允许消费者在多种渠道和途径合法地使用音乐作品。 这些网络技术平台和交易平台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拉近知识产权供需双方的距离,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和融资;基于大数据技术还能促使相关行业、企业组成运营联盟,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推动版权产业朝快捷化、 多元化、 全球化方向发展。

区块链视角下的网络著作权(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