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通宣布放棄收購恩智浦,並將支付20億美元分手費?

高挺觀點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來而不往非禮也”,這句話也可以運用在國家之間的博弈當中。

從年初開始,美國政府在特朗普總統的領導之下開始針對中國展開貿易戰,甚至干涉中國企業與其它國家的正常貿易,強行命令美國芯片公司切斷對中興通訊的產品工藝,給中興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實際上從2017年開始,中興就已經被美國連續處罰了三次,金額分別為8億美元、10億美元、4.5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利用市場規則對美國企業的高通公司的收購行為進行限制,也是合情合理的。至於高通公司需要支付恩智浦20億美元分手費,也是兩家公司之間的協議,和中國沒有任何關係。

即使拋開貿易戰的大背景,中國也完全有理由阻止高通收購恩智浦。恩智浦是一家從事半導體、汽車電子和物聯網的企業,在5G時代即將到來的大背景下,恩智浦的業務及其擁有的專利擁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而高通本身就是半導體以及通信行業的巨頭,並且掌握了5G的大部分專利。如果讓高通從容併購恩智浦,會導致更多的5G相關專利落入高通手中,從而形成行業壟斷。這對於華為等國內的高通競爭對手而言,肯定不是一個好消息。

有的網友可以會問了,高通是美國企業,收購一家荷蘭的公司,為什麼要經過中國的同意?理論上高通也可以強行收購恩智浦,但這樣做會面臨中國的鉅額處罰,因為中國是有《反壟斷法》的。除非高通不想在中國做生意了,否則在一些重大併購行為方面,必須要經過中國商務部的同意。不僅是中國,包括美國、歐盟、中國、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全球九個主要監管部門都有同樣的權力。

所以無論是針對美國製裁中興的報復措施,還是處於對5G戰略佈局的考慮,中國都非常有必要阻止高通收購恩智浦。同時也展現了我們捍衛國家利益的決心。


貓眼看數碼


美國芯片公司高通在本週三表示,將放棄用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的計劃,原因是中國作為必須批准該計劃的幾個國家之一遲遲沒有表態。


如何看待這件事情?讓我們來看看之前發生的一系列事件:


2018年1月,螞蟻金服12億美元收購美國支付公司速匯金(MoneyGram)被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以“國家 安全”為理由拒絕。按照協議,螞蟻金服要向速匯金支付 3000 萬美元的違約金。


同樣是2018年1月,華為手機Mate 10 Pro在進入美國市場前的最後一刻,運營商合作方AT&T突然中止合作協議,並取消了在美銷售華為手機的計劃。而在去年的12月,美國18名國會議員聯名致信聯邦通信委員會,以“國家 安全”為由,要求調查華為與AT&T合作。


事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說了這麼一番話:




不僅是華為手機不能進入美國市場,華為過去幾年在投資美國企業的過程中也屢屢受挫:


2008年,華為聯合貝恩資本收購3Com公司,遭到美國CFIUS的棒打,原因是威脅美國“國家 安全”。


2010年,華為競標美國斯普林特公司移動電訊設備合同,也因美國議員提出的“國家 安全”原因受阻。


2011年,華為收購美國三葉公司部分資產,金額只有200萬美元,依然遭到所謂“國家 安全”的阻攔,最終華為不得不放棄收購。


2012年,美國國會發布調查報告,認為華為設備可能被用於監聽或破壞美國電信網絡,從此華為電信設備被美國徹底拒之門外。


.............


還不止這些。


2018年3月,新加坡通信公司博通試圖收購高通的計劃再次被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阻撓,理由是:“美國政府擔心博通收購高通後美國將失去5G方面的技術領先,將為中國廠商華為進一步提升其市場領先地位打開大門。10年後美國電信業如AT&T等將別無選擇,只能使用華為的設備。”


講道理?講契約?講底線?根本沒用的。


今日聽聞高通因為沒有得到中國的批准將放棄收購恩智浦,並支付20億美元的違約金,我只想說:來而不往非禮也!



高挺觀點


放棄收購恩智浦,是高通的明智之選,儘管有著不得已的成分。

高通收購恩智浦原本會成為芯片史上最大規模的一起收購案。2016年10月,高通宣佈計劃以38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球最大的汽車芯片提供商——恩智浦半導體,此後因為各種原因,這個數字在2018年2月增加到了將近

440 億美元。當然,這個過程中差點誕生了另外一起更大規模的收購案,博通想要用超過一千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高通。最終高通成功避免被收購,但也在收購恩智浦的收購交易中折戟。芯片史上最大的收購案,暫時不會在高通身上發生了。

由於中國政府對收購案持有比較堅決的反對態度,而中美貿易摩擦不斷,高通收購恩智浦一事想要得到中國監管部門的批准,幾乎不可能。高通收購恩智浦的交易一拖再拖,已經耗費了差不多20個月的時間。目前來看,即使高通再次把交易截止時間延期,想要說服中國政府放行,依然困難重重,而如果繞過中國監管部門強行收購,那麼高通將會在其最主要的市場之一 —— 中國市場面臨非常艱難的處境。因此,儘管中止收購恩智浦,高通需要支付高達20億美元的“分手費”,高通依然痛下決心,決定中止收購。

對於高通來說,現在的局面肯定不是最理想的狀態。

收購恩智浦對於高通來說是佈局未來,提高多元化的重要舉措。但是,這不意味著高通可以無限制對於這個投資項目投入財力和人力,事實上,這反而會成為高通發展的阻力。正如高通方面的表態,中止收購是為了提高確定性,不管是對投資者還是公司員工。事情到了今天的局面,高通必須要作出決斷,而且只能在兩個不太理想的選擇中做出選擇。要麼繼續延期,盡一切努力拿下恩智浦。考慮到收購案耗費了太長時間,市場和企業本身的狀況都會有不小的變化,而且目前來看沒有成功交易的把握並不大。這麼做風險非常大。要麼就忍痛割愛,放棄恩智浦並支付鉅額違約金,重新把焦點放在本企業的發展上。

在交出一份不錯的財務報表之後,高通藉著這個利好消息發佈了另外一則說不清是好還是壞的消息:中止收購恩智浦。因為恩智浦的體量甚大,而大型併購案往往以失敗告終,高通收購恩智浦在市場上也面臨著不小的反對聲。而高通用靚麗的業績報表明自己有能力依靠本公司的實力繼續在市場上高歌猛進,停止收購恩智浦並不會對公司未來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同時交易截止日期已經到了,也是不得不宣佈決定的時候了。於是,高通宣佈了一個既令人意外又符合預期的決定:中止收購恩智浦。

說這個決定令人意外是因為,高通投入巨大,而且中止交易需要支付高昂的“分手費”,很多人都認為高通不會願意去經受這種損失。但是,考慮到整個市場環境和高通的未來發展,久拖不決的交易案已然成了負面因素,作出決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鎂客網


高通對恩智浦的併購案最終還是黃了。截至美東時間7月25日23:59(北京時間7月26日11:59),中國監管部門,對這次併購案未宣佈任何消息。


北京時間今日凌晨,高通發佈了2018財年第三財季的報告:總營收為56億美元,同比增長4%,淨利潤12億美元,同比增長41%。雖然財報亮眼,但是最受市場關注的重點已然不是高通的業績增長,而是高通併購收購恩智浦交易的命運。


相比於這一季的業績表現,這筆交易的走向對高通的影響要大得多。


高通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普夫表示,美東時間25日23:59之前,中國不批准這次交易,高通將終止收購恩智浦,並回購300億美元股票。與此同時,高通將不得不向恩智浦支付20億美元的分手費。


2016年10月高通宣佈以4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恩智浦,創下了當時最大的半導體併購案。這筆收購可能有助於為高通打開汽車芯片市場,捕捉車聯網的機會。這對於過於依賴手機芯片業務的高通意義重大。


此後這筆交易進入了漫長的審核期,共計9個國家或地區批准。這其中就包括中國,中國市場佔高通去年營收的近三分之二,高通需要得到中國市場的批准。


為了爭取這筆交易的通過,高通承諾,在未來8年內繼續提供恩智浦的MIFARE技術和商標授權,授權條款不次於當前情況。


目前為止,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等8國都已點頭,最終只有中國尚未批准。這種情況下,中國就掌握了一票否決權,而截至今日中午12點,中國監管部門並未宣佈任何消息。


如果這筆交易通過,高通將躋身全球前三大半導體廠商,僅次於三星和英特爾。現在,這個前景已經泡湯了。


在幾大芯片巨頭中,高通目前只有873億美元的市值,僅略多於英特爾(2443億美元)和三星(2563億美元)的三分之一,相當於曾經的小兄弟英偉達(1528.85億美元)的一半多一點,甚至比此前追求它的博通還要低100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這筆交易的失敗,高通拓展汽車芯片市場的多數努力也打了水漂,高通將不得不把重點放在拓展移動芯片以外的業務上。


最近的財報報告期內,高通與蘋果曠日持久的糾紛依然在持續,兩者在全球六個國家16個司法管轄區提起了50多項訴訟。


此外,此前還傳出消息,高通計劃放棄開發數據中心服務器芯片,這意味著高通可能關閉這項業務或者為其尋找新的買家。高通自去年底開始涉足服務器市場,不過英特爾依然牢牢掌握著這個市場,包括高通在內的競爭者未能動搖它的地位。


不過,對於高通來說,一個好消息是,5G技術商用的臨近,或將提振高通的核心業務。5G的商用會刺智能手機的迭代,從而增加對高通移動芯片的需求。


至此,高通收購恩智浦,這樁差點成為史上最大半導體併購案的交易,就這麼黃了。而面臨智能機市場飽和的局面,高通只能另謀出路了。


36氪


美國東部時間7月25日23:59,中國北京時間7月26日11:59,美國高通收購荷蘭恩智浦迎來大結局。

歷時19個月的大手筆,被中國成功狙擊,高通乖乖給出了20億的分手費,並回購20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股票,以提振公司股價。



為啥一家美國公司併購一家荷蘭公司的命運,掌握權落在中國手裡?

根據中國《反壟斷法》,高通和恩惠浦這種規模的巨頭,併購行為必須報批。當然,高通也可以不理會中國,但以後就別在中國做生意了。高通在華利益巨大,2017年223億美元營收中,超過三分之二來自中國。此外,高通在中國野心巨大,投資了大量前沿科技公司。所以高通是不可能繞過中國,放棄中國利益的。兩害相權取其輕。高通毅然選擇放棄併購。



高通之所以高溢價收購恩智浦,是因為兩家公司業務互補性比較強,恩智浦擅長的領域正是高通未來著力加強的。

高通在全球移動芯片領域實現了技術壟斷。縱觀國內的手機市場,幾乎是高通一家獨大。高通在手機產業領域採取“壟斷式”商業模式。國內使用高通專利的手機要繳納3-5%專利費。看似費率並不高,算起帳嚇死人。中國2017智能手機出貨量4.61億部,假設手機的平均價格為1000人民幣,按這個收費方法,高通每年至少可以獲得130億的天量利潤。

恩智浦在收購飛思卡爾之後,成為全球最大的MCU與汽車芯片供應商。高通若完成收購,技術壟斷優勢將擴展到汽車電子、身份識別等物聯網領域。高通必然會把芯片的商業模式複製到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聯網等領域。

這種近乎全壟斷式的局面,對市場而言絕非一件好事,不但大幅提高行業的門檻,提高我國企業與之競爭的難度,更將扼殺國內汽車半導體自主創新能力。

高通併購失敗後,日子不好過。高通目前只有873億美元的市值,比此前惡意追求它的博通還要低100億美元。博通,必將捲土而來。

…………………………………………………………………


史晨昱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高通宣佈放棄收購恩智浦,芯片史上最大收購案宣告失敗: 昨天,有知情人士稱高通管理層將放棄收購恩智浦。然後,在高通發佈的聲明中表示:“如果沒有任何變化,我們打算在今天到期時終止對恩智浦的收購協議。” 隨後,高通也表示將會回購價值300億美元的公司股票,為股東帶來價值。因此,高通股價在盤後交易中大漲6%。

高通為何停止收購芯片史上最大的併購案

放棄收購恩智浦,這就意味著高通需要向恩智浦支付20億美元的“分手費”。為什麼要放棄收購?高通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Steve Mollenkopf)在放棄收購的聲明發布後表示:“我們認為,公司繼續前進,減少業務中的不確定性,並專注於業務本身,才是公司應該做的事情。”

這裡的不確定性是指:中國政府是否放行!

按照壟斷法規定,只要收購的企業在本國內有業務,就需要當地反壟斷部門批准。根據中國現行的《反壟斷法》和商務部發布的《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的指導意見》的規定:經營者只要在全球年營業額合計超過100億人民幣,並且至少兩家經營者上一年度在中國境內營業額超過4億人民幣,那麼就應該向中國商務部申報,以進行反壟斷審查。

在中國商務部之前,美國高通收購荷蘭恩智浦已經通過8個國家和地區監管機構的批准。本來歐盟是不放行的,但是經過一番博弈之後,歐盟終於開了口答應,剩下一個國家!那就是中國。這筆從2016年開始的收購,甚至還經歷過了中美的貿易戰。

理論上,高通還是有機會的,因為最後期限還沒有到,中國商務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仍有機會在美國東部時間晚上11:59之前做出通知。不過,高通認為這種同意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終止收購協議並公佈股票回購計劃。

為何會被限制

高通收購恩智浦的業務,這個按鍵進行了有一段時間了。我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曾在表示:“由於該交易在行業內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對市場競爭可能不利,調查機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調查取證和分析,並已就此交易向高通公司提出競爭關注,與高通公司就如何消除交易產生的不利影響進行磋商。對於高通公司已經提出的救濟措施的方案,調查機關進行的市場測試初步反饋認為,高通公司方案難以解決相關市場競爭問題。”

很可能就是因為高通收購了恩智浦會形成壟斷的地位。

高通在通訊領域上處於領先的地位,尤其是在3G時代,幾乎無法繞過高通。即使購買了高通的產品之後,還需要向高通繳納一定費用。這被稱為“高通稅”。即使在4G時代和5G時代,都不能避免。高通在前段時間也公佈了5G的收費情況:

(1)只使用移動網絡核心專利
單模5G手機:2.275%;多模5G手機(3G.4G.5G):3.25%
(2)同時使用移動網絡標準核心專利與非核心專利

單模5G手機:4%;多模5G手機(3G.4G.5G):5%

可以看出,光是專利費用,已經比不少的手機廠商賺得還多。

然後我們看看高通和恩智浦的地位:

高通是全球最大無線半導體供應商,恩智浦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芯片、移動支付芯片和微控制器供應商。

如果高通順利收購了恩智浦,那麼高通的地位會進一步提高,高通會一舉成為繼英特爾和三星之後,全球第三的大半導體廠商。這也意味著美國會擁有全球前三的半導體廠商的其中兩家。

未來是IOT、車聯網、自動駕駛的時代,恩智浦的地位會進一步提升。那就意味著高通會進一步提升地位。

這意味著什麼,大家心裡是有數的。

收購失敗之後,高通做什麼?

失敗之後,高通就宣佈了打算回購價值最高300億美元的公司股票,高通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上漲6%,恩智浦下跌。

高通此前發佈了2018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高通第三財季淨利潤為1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億美元增長41%;營收為5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4億美元增長4%。

高通是否會真的就這樣放棄或者是向其他辦法?讓我們拭目以待!


太平洋電腦網


高通宣佈放棄收購恩智浦事件,在先生看來實屬高通時運不濟。用一句老俗話來說就是:命苦不能怨政府,點背不能怪社會。



首先,簡單回顧一下事件始末

早在2016年10月,高通就提出以380億美金的價格收購恩智浦,但遭遇一些恩智浦股東的反對,隨後高通公司將出價提高至440億美元。這筆交易需要獲得9個國家和地區的反壟斷批准,為了收購能夠得到有關國家政府批准,高通已將提議的截止日期延長了29次,獲得了國家其中8個批准,唯一一個還未批准的,就是中國。最終遲遲未能獲得中國的批准,因此高通在北京時間7月26日中午12點放棄了此次收購。這次“史詩級的收購”取消,高通以向恩智浦支付20億美元的“分手費”告終。


其次,高通收購恩智浦有什麼重要意義

對於高通來說,收購恩智浦最大的意義,就是至少將雞蛋放在兩個籃子裡,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大家可以看到,如果不收購恩智浦的話,高通有61%的營收來自於移動芯片,31%來自於技術授權,其實這兩者都是同一個市場,那就是移動通信市場——這也是高通過去多年來的商業模式,利用自己在移動通信領域多年來積累下來的關鍵專利,一方面向廣大手機以及相關廠商收取專利授權費,另一方面向他們銷售自己設計的手機芯片。也就是說,高通其實有92%的營收都是來自於移動通信市場。

做得這麼專,好不好呢?過去30年當然非常好,因為移動通信市場經歷了大發展的過程,1G-2G-3G-4G這麼一路走過來,市場越來越大,高通也通過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賺得盤滿缽滿。

不過,到了5G之後,高通將面臨很大的挑戰,這是因為5G的應用將不再只是侷限於手機,而會廣泛分佈在智能手機、家庭智能終端、汽車、商業設施、工業機器人等多個物聯網領域,而在智能手機之外的物聯網領域,高通的佈局仍然不夠完善。

恩智浦則完美地補上了高通在物聯網領域的短板,尤其是在汽車芯片、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等領域。此外,恩智浦在傳統金融IC芯片和移動支付芯片市場的佔比也非常之高。所有這些都是高通一直都在覬覦、但是目前仍然還沒有成功佔領的領域。

因此,可以說高通收購恩智浦對其未來發展的戰略意義重大。


再看,為何中國政府拒絕高通收購恩智浦

其一,中國政府遲遲沒有公佈審核結果,也是基於反壟斷以及行業發展等長遠考慮。

目前高通在手機芯片領域長期處於壟斷地位,恩智浦公司在金融IC卡芯片、移動支付安全單元和NFC芯片處於絕對壟斷的地位。一旦收購成功,必將在半導體、物聯網、車聯網、移動支付、智能交通等產業領域形成一定的壟斷競爭優勢,嚴重影響我們國家的產業發展,還會抽走大量的行業利潤。

說白了,現在的高通就已經很難對付了,一旦收購恩智浦成功,如虎添翼的高通就更加難以對付。


其二,中美貿易摩擦,高通成為犧牲品;早在美國商務部宣佈對中興禁售之後,我們在討論反制措施時,也頻繁提出要拿美國高通公司作為報復目標。而提得最多的,就是中國政府應該拒絕高通對恩智浦的收購案。雖然最後美國對中興進行了解禁,但是中興卻也付出了沉重代價,因此,拒絕高通收購也算是我國當局對美一次強硬的反擊,雖然有些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拋開此次事件來說,不管是企業也好,國家也罷,一定要自身能力強大才能應對各種風浪。


病毒先生(ID:virussir),悟空問答簽約作者,十大原創營銷自媒體,2017年度最具價值科技&營銷自媒體,全網粉絲數超百萬,全網原創文章總閱讀5億+。由知名互聯網分析師劉濤先生主筆,精選分析最新最熱營銷案例,提供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領域深度獨家觀察。劉濤是知名策劃人、社會化營銷專家、病毒營銷研究者,“基礎激活”理論倡導者,歡迎大家關注病毒先生。



病毒先生


美國的高通想要收購荷蘭的恩智浦,而且早在2016年就宣佈了此收購案,一直持續到現在,確一直得不到中國的同意,因此最終不得不放棄。

恩智浦是做啥的呢?

恩智浦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是汽車芯片、移動支付芯片和微控制器供應商。包括蘋果、三星、索尼、西門子等等都是他的客戶。

恩智浦的產品也是銷往了全球,而中國剛好是其最大的市場。

為啥一個美國的公司收購一個荷蘭的公司要中國來同意呢?

這個主要是因為反壟斷法,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反壟斷法要求,如果一個收購和被收購公司都有在做這個國家的生意,那麼不好意思,你們之間要進行收購,就需要必須要我同意。

剛好,高通和恩智浦都在中國擁有很大的市場,那麼對不起,我大中國不say Yes,你們就完成不了收購。

為啥中國一直不同意呢?

原因很簡單,高通是幹啥的?做手機芯片的,而且是全球最大的手機芯片生產商。中國的中高端手機基本都是用的高通的CPU,只有華為用的麒麟,還有一些中低端機型使用的聯科發。

剛好,恩智浦是做半導體的,手機上的很多半導體都是使用的恩智浦生產的。

如果高通和恩智浦的收購案完成,那麼高通在全球的位置將無人可以撼動。那華為以後即使麒麟CPU做得在成功,也無法有所成就了。

而且,中國如果還有其他的企業想要介入芯片領域,那基本也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這個收購案對於中國來說,百害而無一利,自然是不可能同意的。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美國其實拒絕了非常多的收購案,理由是國家安全。

就在今年年初,美國拒絕了螞蟻金服和速匯金的收購案,最終螞蟻金服支付了3000萬美金的違約金。理由是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

今年三月,美國拒絕了新加坡博通收購高通,理由同樣是威脅到了美國國家安全。

更早之前,包括華為、忠旺集團等等,被CFIUS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駁回的收購案不在少數。

這一次,我們只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而已。


會技術的葛大爺


早在2016年,我就覺得這事情要黃,現在果不其然黃了,我覺得這對於中國科技界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這對於高通來說並不一定全是好事,當然首先這可以讓投資者鬆了一口氣,畢竟反壟斷的危機變小了,但是高通想要轉型的機會卻變得渺茫了。

5G通信中高通是華為的直接對手

早在2016年,雖然我們都知道5G通信技術的走向是什麼樣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清楚的是,即使這樣高通依然是華為的直接競爭對手,這時候我們的對手企業想要收購企業達到更強的霸主地位,這是民族科技界所不能容忍的。

我們有必要採取一些措施來限制對手,並且這對於維持全球科技行業的穩定良好的競爭關係也有很大的好處,我們對民族科技有責,並且我們對全世界的科技競爭環境也有責任,這是我們如今作為一個科技大國應當承擔的角色。

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屢屢被否決,這個賬應該算一算了

雖然在很多領域我們依然是競爭關係,但是我們逐漸在開放我們的政策,很多海外企業、海外資本在中國市場也得到了越來越好的發展。但是美國卻對我們的企業限制越來越多,這些年,美國對於華為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銷售、對於華為等中國企業收購美國等海外科技企業做了極大的阻礙,並且同樣的我們定金都付了,而被人家叫停了!

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本月22日叫停了中國湖北鑫炎5.8億美金的收購計劃,據此前的報道湖北鑫炎計劃斥資5.8億美金收購美國半導體測試公司Xcerra公司。
中國企業花費13億美金巨資收購國外萊迪思半導體公司也同樣遭遇到了如此困境。當時的收購計劃已經是萬里長征只差一步,卻被美國突然叫停。
今年年初馬雲收購美國速匯金的計劃也被美國突然叫停...

這類例子簡直是太多了,早在新中國建國以來,美蘇冷戰結束以後,西方各類技術就已經開始對我國進行了嚴密的封鎖,但即使在這種環境下,我們還是通過各種途徑、經歷了很多從被動模仿,在主動創新,國產航空母艦、主力戰機殲-20、國產芯片、99式主戰坦克、現代武裝直升機武直-10等等武器紛紛租到臺前,我們再也不是輕易被人宰割了。

隨著我們越來越有底氣,越來越有實力,我們將擁有更多的主動權,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有的賬我們是該好好跟人家算一算了。

中興事件、中美貿易戰讓我們痛定思痛

相信今年最大的話題就是中興被禁事件以及中美貿易戰了,不否認,我們在這樣的局面前面還是有些許被動,但是我們絕對不再是待宰的羔羊,我們腰桿變得越來越硬了。而這些事情也確實讓我們逐漸痛定思痛,我們不能再一直受制於人。

所以這次高通併購恩智浦失敗,我覺得並不奇怪,倒是是一件好事,畢竟這代表我們在這樣的領域也擁有了一定的生殺大權,以後別人也得看我們的臉色,任何事情不再是別人說了算了。而且在中美貿易戰的檔口,更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


EmacserVimer


高通準備停止併購計劃

由於中國政府拒絕為高通的併購計劃放行,高通收購恩智浦的交易最終很可能告吹。目前為止,高通已經決定不再推動該計劃,並準備在交易截止日之後向恩智浦支付20億美元的鉅額違約金。

當然,高通方面還表示:

如果發生導致我們無法終止交易的事件,我們將繼續收購恩智浦所有已發行的股份。

也就是說,如果事情出現戲劇性的轉折,高通繼續推進收購還存在理論的可能性。


中止收購的原因

因為未獲得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批准,以及其他實質性的發展,我們預計將在交易截止日--美國東部時間2018年7月25日23時59分(北京時間2018年7月26日11時59分)--之後終止交易。

高通方面的表述如上,中國監管部門拒絕放行是最重要的原因,此外可能還遇到一些小問題。高通方面為了推動這一次的收購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並且需要為收購失敗支付鉅額違約金,因此,普遍認為高通會不遺餘力推進該項收購。

但是,正如高通方面所言,繼續推動該項收購面臨太多的不確定性。儘管中止交易會面臨一筆直接損失。但是,吞下恩智浦之後的整合難題早就讓市場感到擔憂。而考慮到中國政府並沒有表現出對收購案放行的意願,高通無論如何努力都可能會面臨收購失敗的結局。在這個耗費了20個月的收購案上,及時止損,把精力重新投入到企業經營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

得益於高通好於預期的財報並宣佈終止對恩智浦的收購,高通股價在盤後上揚6%。這也算是市場做出的積極回應了。


點評中止收購的決定

由於難以克服的困難,高通最終選擇了放棄收購。這個選擇應該說還是值得肯定的。畢竟曠日持久的收購案,會極大地影響高通的經營計劃。而且如果收購恩智浦,高通的戰略規劃跟不收購恩智浦應該是有區別的。不管是否收購,高通都可以做出一套明確的戰略規劃。但是,高通遇到最大的困難在於,一直處於收購的過程中,既不能完全不顧及收購恩智浦帶來的可能影響,又不能把恩智浦納入高通的未來之中。這種尷尬的局面會導致戰略搖擺,對企業發展不利。因此,雖然前功盡棄,看似損失巨大,但是及時停止交易恐怕是相對最好的一個選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