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自治区60大庆|宁夏成就了我,我也离不开宁夏!

看着眼前的小剧场,王志洪不禁想起了初来宁夏时的情景。1964年,23岁的北京小伙王志洪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和其他19位同学坐着绿皮火车一起来到银川,来到了宁夏话剧团。当时的宁夏话剧团由空政话剧团、全总文工团部分话剧演员组成,可以说在创立之始就是一个很高的平台,在全国都很有名气。

喜迎自治区60大庆|宁夏成就了我,我也离不开宁夏!

心沉下来的王志洪和同事们努力磨练自己的演技,陆续参演了很多著名剧目。但是一场席卷全国的风暴却不期而遇,文化产业陷入停滞。等再恢复已经是1973年,经历了十年的文化空窗期后,宁夏话剧事业迎来了最高峰。

喜迎自治区60大庆|宁夏成就了我,我也离不开宁夏!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化,文艺团体的经营,也开始从国家拨款,逐渐走向自负盈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时任宁夏话剧团团长的王志洪也没有料想到宁夏话剧团,正在经历生存危机。

喜迎自治区60大庆|宁夏成就了我,我也离不开宁夏!

而1984年以六万元大制作排演的《但愿人长久》也没能让话剧团走出泥泞,面对着全团职工需要吃饭的现实,王志洪有了这辈子唯一的一次走穴表演。

喜迎自治区60大庆|宁夏成就了我,我也离不开宁夏!

经历了这次惨痛教训,王志洪真正第一次把戏剧的视角转向普通人的生活,决定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剧团的演职人员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跟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最后根据真人和真事,创作出了话剧《这样的庄稼汉》。

喜迎自治区60大庆|宁夏成就了我,我也离不开宁夏!

也就是从这时起,宁夏话剧团将演出的重点转向农村、基层、学校、边远山区。创作演出了、《女村长》、《税官王振举》等一批反映普通人生活的戏剧,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宁夏话剧团制作了中国第一辆流动舞台车—宁夏话剧院大篷车。

喜迎自治区60大庆|宁夏成就了我,我也离不开宁夏!

30多年间,王志洪带领宁夏话剧院大篷车行走了80多万公里,演出了8000余场,观众达千余万人次,演遍了宁夏境内全部的乡镇)、大学、中专、中学和80%以上的小学校,同时还进行了8次全国基层农村万里行巡演。他创作演出的话剧《梅家小院》在荣获全国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之后,又在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获得8项大奖。

喜迎自治区60大庆|宁夏成就了我,我也离不开宁夏!

岁月如水,当年一起来宁的19位同学纷纷离去,唯独王志洪留了下来。而留下来的王志洪也亲眼见证了六十年间宁夏的天翻地覆。

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吴昊 李海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