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農、美菜網、信良記都在玩命學的B2B巨頭西斯科,到底多優秀?

導語:北美食品行業的零售巨頭西斯科Sysco,是國內農業B2B的奮鬥目標。該公司在全球擁有約300個分銷機構,為超過90個國家提供服務,2017年營收高達503億美金,佔美國供應鏈市場份額的18%。中國何時會出現一個“國產西斯科”?

目前餐飲供應鏈的模式在美國已經比較成熟,美國60%的食品流通都被如西斯科Sysco、美國食品USfood、性能食品集團PFGC等巨頭行業壟斷。影響北美食品行業的零售巨頭西斯科,該公司在全球擁有約300個分銷機構,為超過90個國家提供服務,在很多供應鏈企業的心中是個標杆型公司。

2017年7月份,《財富》公佈了最新的世界500強企業榜單,西斯科再次進入該榜單,並位居第179位,相比2016年提高了9位。根據其提供的財務報告顯示,年營收高達503億美金。佔美國供應鏈市場份額的18%。而當前國內市場的領先者年營業額僅為4億人民幣左右,佔預估市場的0.03%。

鏈農、美菜網、信良記都在玩命學的B2B巨頭西斯科,到底多優秀?

西斯科(Sysco)公司:“大而全”,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餐飲供應鏈企業

美國西斯科公司成立於1969年,由約翰·鮑夫John F. Baugh創立,開始為咖啡館,醫院,學校提供送餐服務。1970年,西斯科併購了8家食品公司,並於該年上市。其年銷售額從成立時的1.15億美金漲到2016年的503億美金,40多年翻了近400倍。

從1988年開始,西斯科通過連續且十分兇猛的橫向和縱向併購以及兼併迅速在高收益的市場中站穩腳跟,通過建立自有品牌取得高利潤,通過確立地區性的利得損失機制控制庫存和降低成本,公司體量為其創造了規模經濟優勢。在2003年,西斯科和星巴克咖啡公司達成合作協議,西斯科開始獨家負責向那些與星巴克公司沒有合同關係的公司分銷星巴克產品。

2017年,西斯科市值為270億美元,工人數66,500人,擁有2127萬平方英尺的倉庫面積車隊車輛數約為10,000輛(其中90%自有)。西斯科擁有40多萬種產品,其中自有品牌佔比約10%,每年運送130億件食品和其他產品。

西斯科已為356,000家餐廳、飯店、醫院和學校提供餐食,服務客戶多達420,000家,涉及有常溫、冷凍、冷鏈三種狀態食品,品類包括鮮凍肉、海鮮、家禽、蔬菜、水果、零食等等。同時,西斯科還分銷很多種有關食品的周邊產品,如餐具和廚具。所有產品或是西斯科的自有品牌產品,或是其他公司的產品。

鏈農、美菜網、信良記都在玩命學的B2B巨頭西斯科,到底多優秀?

這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餐飲供應鏈企業,不像國內現在的餐飲供應鏈只供應其中的蔬菜、冷凍肉或者調味品,人家西斯科是全程供應。

西斯科的操作模式,在早上五點到下午五點之前接受洛杉磯客戶訂單,下午五點以後到凌晨五點之前配送到各個商戶(醫院、公司團餐、餐飲企業),所有產品都不會被存放過久,庫存基本一週一循環。

西斯科(Sysco)公司:持續併購競爭對手

回顧一下西斯科的發展歷程,很有意思的是他們一直在併購競爭對手。

1970年上市,當年實現了第一次併購,收購了箭牌批發公司ArrowFood Distributor。

整個80年代,西斯科繼續收購更大的公司,所服務的市場區域佔全美國150箇中的148個。其全國性市場和從事的相對抗跌的業務使其避免遭受80年代的危機。1989年銷售額達到68.5億美金,至80年代末,其已進行了43次併購,佔8%市場。

1984年創建西格瑪SYGMA網絡,專門服務於連鎖餐廳。目前,西格瑪的客戶包括約16,000家餐廳。西格瑪在15個配送中心運營,是美國最大的連鎖經銷商之一,銷售額超過67億美元。每年運送1.91億件產品。西格瑪目前擁有4,000多名員工。

2002年,西斯科收購了賽爾卡食品服務公司SERCA Foodservices並將其更名為西斯科加拿大Sysco Canada。 賽爾卡SERCA由超市巨頭奧沙瓦集團擁有,後者於1998年被索比斯Sobeys收購。

2003年,西斯科收購了亞洲食品,這是北美最大的亞洲食品分銷商。第一批亞洲食品公司於2006年加入西斯科堪薩斯城,隨後亞洲食品芝加哥於2009年9月加入西斯科芝加哥。

2009年,西斯科收購了愛爾蘭最大的食品分銷商帕拉斯Pallas食品公司。繼續擴大其愛爾蘭產品,2012年西斯科收購了克羅斯加食品服務Crossgar Foodservice。

2013年12月9日,西斯科宣佈將以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食品公司。但是在2015年6月24日,美國聯邦法官阿米特·梅塔(Amit Mehta)裁定,合併後的西斯科-美國食品Sysco-US Foods將控制75%的美國食品服務行業並扼殺競爭。 2015年6月29日,

西斯科終止與美國食品公司的合併

鏈農、美菜網、信良記都在玩命學的B2B巨頭西斯科,到底多優秀?

西斯科(Sysco)公司:滿足顧客多種多樣的需求,是留住和取得顧客的最好方法

西斯科供應鏈實力雄厚:從原材料供應商開始到終端的消費者,西斯科的200個分銷場地和超10,000個銷售和營銷代表為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提供支持,每年運送的食品箱有13億個之多。

西斯科在過去的十年不斷投資完善供應鏈體系以降低成本,因其現有的基礎設施和投資規模,西斯科穩居市場領導地位。

以降低成本為目標的供應鏈體系並不足以滿足多變的市場需求,十年前,西斯科還是一家市值只有400千萬美金的公司,時任CEO的裡克施耐德Rick Schnieders認識到西斯科的商業模式存在一個嚴重的缺陷:因公司成功的通過標準化流程取得更高的效率,使得西斯科所提供的產品線越來越少,而西斯科的顧客——那些餐廳的主廚們,需要的是更加多樣的選擇。

近來,人們越來越喜歡本地社區農場的新鮮食物,也更希望支持可持續性農業的發展。裡克施耐德認為留住和取得顧客最好的辦法就是西斯科通過和本地農場以及其他食品公司建立關係來滿足顧客多種多樣的需求。從2008年開始,西斯科開始升級它的供應鏈體系,目標是打造一個全新的價值導向的價值鏈體系。

鏈農、美菜網、信良記都在玩命學的B2B巨頭西斯科,到底多優秀?

現在,西斯科的產品種類範圍很廣,這不光為顧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還有助於銷售收入的穩定和多元化。西斯科致力於可持續性發展、鼓勵可持續性農業和使用可再生能源。2013年西斯科減少用電達到五百萬千瓦時。

西斯科Sysco的迅速發展離不開美國整體的經濟環境和民眾對收入的預期。

在1970年的美國,美國人在外就餐的消費總額佔到全部飲食花費總額的34%,到了1989年,這個比例已經攀升到46%,儘管家庭飲食花費佔家庭所有花費的比例逐年降低,但是飲食花費每年都在升高。

從1992年到2002年,在外就餐的消費比例增長了58% 。美國農業部USDA估計,到2020 年這個比例依然會逐年增加。美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變化是引起增長的主要因素:家庭收入越來越高,更多的單人和空巢家庭。

鏈農、美菜網、信良記都在玩命學的B2B巨頭西斯科,到底多優秀?

管理細節+用心服務,持續提升西斯科Sysco的市場競爭力

西斯科企業或許是憑藉著早期併購兼併而形成了高門檻的規模優勢,很多管理上的細節和用心的服務是其持續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根本:

一、西斯科為客戶提供安全、價格合理的產品,其“優質低價”的理念也是市場競爭的核心。

二、嚴格管控上游供應商

在美國如果能成為西斯科的供應商,對很多企業而言就是一種至高榮譽。但想要成為他們的供應商要經過嚴格的流程和審查標準,這樣就避免了從上游供應鏈出現的一些安全問題,做到有跡可循。

三、庫房產品的嚴謹管理

西斯科只允許每月出現兩三單錯誤,試錯率非常低,其苛刻程度可見一斑。

鏈農、美菜網、信良記都在玩命學的B2B巨頭西斯科,到底多優秀?

四、把客戶視為上帝

西斯科致力於滿足客戶的所有需求,比如一個在洛杉磯只有一家門店的客戶他們也會正常配送,當對方發現存在不合格產品時,西斯科不會先核實,而是第一時間補貨到位,服務意識非常強。

而針對客戶的服務,西斯科也並未限制於供貨本身。身為西斯科客戶可以同時享受到一些附加價值,比如餐廳開張後需要的保險服務等等一些定製性需求,作為中間人,他們起到了整合共享的作用。

美國餐飲供應鏈企業有哪些優勢?

西斯科為啥能脫穎而出,而國內卻暫無“出頭鳥”?我們從供應鏈企業生存的外在條件來對比。美國餐飲供應鏈企業在生存環境上存在以下幾個優勢:

01 與中餐相比,西餐的標準化程度更高。

西斯科所在的西式餐飲市場,產品比較簡單,標準化程度高,相比起來,中式餐飲,一個企業所需要的產品就有40-70個品種。中餐本身的SKU複雜程度是西餐遠遠無法比較的,加上中式餐飲多數還是靠師傅帶徒弟,不少廚師做菜很有經驗,很好吃,但是怎麼做出來的說不清楚,標準化程度低。

西斯科的主要業務是為餐企提供西式料理的食材和餐具廚房用品,西式快餐的標準化為供應鏈提供了便利條件。中餐標準化是限制國內餐企快速擴張的老問題。

02 採購環境的差異性

美國政府對餐飲企業有嚴格的監管標準,要求廚房面積必須有多大。美國大部分餐企其門店都配備有儲藏保鮮設備,並擁有相應的食材保鮮能力。因此,美國餐廳的採購習慣是一次採購幾天的量。而在客流穩定的情況下,美國餐廳一次採購的食材能維持其2-3天的正常運作。

所以,西斯科無需像國內餐飲供應鏈企業那樣,必須每天早上準時將貨物配送到店,只需要在客戶下單後的24小時內發貨即可。

03 配送環境的差異性

在配送方面,美國市場也與國內市場不大一樣。

在國內很多城市,白天不允許中型以上載貨載重車輛上路。而在美國則沒有這樣的規定。這意味著,美國供應鏈企業擁有更為寬鬆的配送條件。西斯科的送貨車都是配備冷鏈設備的大卡車,一輛車往往能夠覆蓋一個甚至好幾個街區。

從以上三個主要對比維度來看,美國供應鏈企業的生存環境確實要比國內更容易一些。

鏈農、美菜網、信良記都在玩命學的B2B巨頭西斯科,到底多優秀?

總結

經過這幾年的摸索,當前國內餐飲供應鏈正從無序化走向有序化,從盲人摸象階段走向透明化。其最顯著的表現,則是專業化的第三方供應鏈服務商正在冒頭。連鎖餐飲企業正在經歷飛速發展階段,但中國的餐飲行業,中小商家依然以絕對比重佔據大多數。這些中小門店需求多種多樣,且需求量有限,這就要求第三方供應商必須要有足夠的定製化和整合能力才能形成規模效應,而這恰恰是中國餐飲供應鏈市場最大的商機。

餐飲供應鏈是一個美好的故事,如果做成功了每個餐飲人都可以從中受益,每個消費者也能夠享受更健康更安全的食材,但是由於中餐的特殊性質,要努力做成這件事還需要沉下心來,慢慢摸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