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B2B]產業互聯網實踐案例分享

From 產業互聯網轉型

[B2B]產業互聯網實踐案例分享

對產業互聯網的實踐洞察

產業互聯網平臺需要能級提升

目前,大量傳統產業發展都面臨困境:產業存在"低、散、亂"現象,集中度低;營商環境逐漸惡化,人工成本持續提升,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產業轉型升級難,規模擴張難,競爭力提升難。所有實體產業都需要結合互聯網進一步轉型升級。

在各產業鏈上已經存在多種形式的互聯網平臺及服務,然而由於缺乏政策扶持、專業引導、供應鏈金融資金和資源支持等,導致發展較慢、規模較小。在目前的產業平臺中,真正做到產業互聯網化的大概只有 10%,剩下的 90%運營不佳:其中 30%處於僅提供資訊和信息撮合服務,50%的電商交易平臺對客戶來說價值不是很大,還有 10%基本屬於假平臺或處於殭屍狀態。

我們調研分析大量平臺運營不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

不熟悉產業,對於產業的痛點和深層次的需求不能準確把握。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構建要素是產業基礎,缺乏對產業的認知、理解與積澱,產業互聯網無疑是空中樓閣。

2、平臺涉及品類太分散,業務範圍不聚焦。不管是在大宗商品還是工業品領域,每一個產業都是數萬億的市場,涉及很多細分的品類。做一個大而全的電商平臺在 To C 領域是可行的,但是在 To B 端,必須先聚焦核心品類,在細分領域做深做透,為產業用戶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深度服務,在經驗證的商業模式和業務閉環基礎上再逐步拓展。

3、用 To C 促銷、優惠的方式讓客戶配合做量:產業互聯網平臺如果不能提供產業鏈的增值服務,僅僅切入交易是不行的。靠用促銷優惠的方式獲取交易量做大GMV 是不能形成平臺可持續的生命力的。

4、用行政手段推動業務從線下到線上:產業互聯網平臺在啟動之初,通常會將過去積累的線下資源引導至線上,成為第一批種子用戶來跑通業務閉環並驗證模式的可行性。但是如果平臺不能通過產業鏈優化和增值服務為客戶帶來新的價值,僅是線下業務線上化也是很難持久的。

5、主要依靠技術驅動來建設平臺; 產業互聯網是一個產業級的業務流程再造和產業鏈利益機制重構,如果不能充分考慮產業各參與主體的價值獲得和利益機制,僅技術創新是不能帶來平臺的業務增量的。

6、通過線上服務代替線下服務:產業互聯網是企業對企業的服務,這種服務帶有很強的 O2O 特徵,必須做好線下的服務。如果僅僅是建一個線上平臺進行線上服務,缺乏對產業客戶的線下深度接觸和服務,不能線上線下融合打通,也是無法形成可滾動發展的業務閉環。

7、忽視標準規範的建設:產業級的流程和服務要實現規模化發展,一定依賴於每一個關鍵環節的業務標準建立,需要通過數字平臺來積累和發展生態化的標準服務能力。

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提升路徑

通過對各類產業互聯網平臺的觀察分析,我們總結出產業互聯網平臺能級提升的不同階段。

[B2B]產業互聯網實踐案例分享

產業互聯網平臺按照成熟度可分為四個階段,目前,大部分平臺仍處於 1.0 階段(平臺提供資訊發佈以及基於供需信息進行交易撮合)或者 2.0 階段(電商交易,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得交易差價)。處在 1.0 和 2.0 階段的平臺目前發展都面臨瓶頸,一是客戶全生命週期的價值沒有被挖掘出來,二是客戶體驗和激動指數不夠,因此很難向線上轉化,以及進一步形成平臺粘性。因此,產業互聯網平臺需要向 3.0 階段提升。從產業痛點入手,藉助互聯網對產業鏈的資源整合和價值鏈優化,向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並隨著平臺發展不斷延伸新的服務組合,最終形成圍繞產業鏈的集成服務。

3.0 階段的產業互聯網才能夠真正推動實體產業的轉型升級,通過產業鏈的不斷打通優化,通過服務的不斷集成,從而為產業鏈上下游不斷創造新的價值,帶來新的體驗,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在新的產業生態下,產業互聯網平臺通過不斷標準化規範化,完善規範行業標準和規則,形成產業信用體系、產業鏈治理體系,從而逐漸向 4.0階段邁進,推動產業在有序規則下的競爭合作,形成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新秩序。

[案例] 摩貝化學品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的發展路徑

打造面向全產業鏈的集成服務平臺

3.0 階段的產業互聯網將構建一個面向全產業鏈的集成服務平臺,這個平臺需具備三大基礎、三大支柱,從而支撐平臺的交易實現:

[B2B]產業互聯網實踐案例分享

三大基礎:

1)產業大數據:通過產業鏈的信息打通,形成產業鏈各環節的大數據積累,從而提升產業的智能化分析預測、供需精準匹配和風控預警能力,帶動供給側改革優化,實現用戶個性化需求滿足;

2)產業信用體系:隨著在線交易結算以及履約情況等產業大數據積累,將逐步形成產業信用體系,為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和產業鏈交易規範提供基礎保障;

3)標準規範:建立產業鏈運作過程中的產品、技術、質量等標準,並融入平臺運作流程,從而藉助平臺推動各方遵守行業規範,推動整個產業的標準化、規範化提升。

三大支柱:

1)物流服務:這裡的物流服務包括產業供應鏈中從交易提出到交付完成所涉及的所有倉儲物流加工配送等線下供應鏈服務。產業互聯網平臺必須要考慮如何實現高效低成本的物流交付。不管是自建物流服務能力還是第四方物流管理,核心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實現物流過程追溯、品質管控以及供應保障;同時通過訂單整合和物流系統優化,實現物流效率提升、成本降低。

2)技術服務:即通過產業互聯網平臺為產業鏈從業者提供的一系列技術賦能,如幫助產業從業者解決技術難題,提供技術諮詢服務;通過產業大學/商學院幫助產業從業者提升專業技能;為技術研發者和技術需求方進行供需匹配,促進技術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創新技術應用;為產業鏈交易過程提供技術質量檢測等共享服務。通過平臺向產業鏈上的各參與主體進行技術賦能,降低技術使用門檻,實現技術普惠,從而提升產業鏈整體技術水平。

3)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是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標配,因為產業互聯網服務體系的核心是四流合一,也就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保持一致。四流中,最關鍵也是具備時間價值增值的是資金,因此供應鏈金融服務成為產業互聯網的核心要素之一。供應鏈金融在產業供應鏈中將發揮資金的協調作用,通過商流、物流、信息流之間的有效整合,提高產業供應鏈的整體協同性和響應性。

交易實現:產業互聯網平臺結合不同產業特徵,實現多種交易模式,包括產品交易、服務交易,以及包含產品交易和服務交易的多級複合交易等。

[案例] 歐冶雲商:構築最具活力的大宗商品共享服務生態圈

產業互聯網的成功實踐經驗總結

通過產業互聯網的案例研究,我們發現所有產業互聯網成功實踐的背後都有一些共性的經驗總結:

企業家,需要轉型自身成為"產業家"

傳統的企業經營往往更關注企業本身發展及競爭對手的狀況,而打造產業互聯網需要企業家站在整個產業鏈的角度,同時關注上游供應商及供應商的供應商,下游本企業的客戶直至終端用戶,轉型升級為"產業家"。"產業家"需站在整個產業的高度和格局,思考整個產業鏈的痛點和優化,以及如何通過為產業從業者提供服務創造新的價值,從競爭到競合,以"利他"思維推動產業共贏。

產業升級不是一場顛覆,而是新模式下的產業價值網絡連接

產業是由骨幹企業和眾多中小微企業組成的。同行業內各企業以前是競爭關係,但未來趨勢是骨幹企業向平臺型組織轉化,中小微企業向產業合夥人轉化。骨幹企業利用自身能力和資源優勢,搭建賦能平臺服務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通過共享平臺服務進一步實現專業化發展,從而通過產業互聯網實現大中小企業融合協同發展。

因此,產業升級是骨幹企業與眾多中小微企業基於"產業互聯網模式"建立"平臺+合夥人"的創新型連接。產業合夥人帶著生意來認購股權,用眾籌方式參與產業互聯網將成為典型現象。通過為全行業提供先進的生產性服務,骨幹企業攜手中小微企業漸進地、協同地完成產業的升級切換。

單純的技術創新不能驅動產業升級,機制創新至關重要

產業從業者憑什麼要加入平臺呢?靠單純的技術創新不能實現產業互聯網平臺對產業上下游的連接,需要創新商業模式,形成能滿足產業鏈上下游價值需求的新的利益生態平衡體系。"機制創新"即平臺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新價值是核心,如通過平臺獲取更多的生意機會,更好的服務和更低的成本等。技術創新在"機制創新"的驅動下才能發揮作用。

產業互聯網對產業鏈上下游的連接不僅是 IT 雲應用連接,更是服務連接

單一的雲應用,技術太先進不會用,技術缺服務不願用。平臺型企業需要了解產業從業者有哪些工作需要支撐、哪些痛點需要解決,通過規範化、集約化的共享服務中心提供專業增值服務,並建立合理的產業鏈利益分配機制,通過綜合紅利驅動產業互聯網的發展。 基於在線交易的供應鏈金融是產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在大部分傳統產業中,如果能有效解決產業鏈上下游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是產業互聯網平臺獲得快速發展的關鍵。基於產業互聯網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不同於傳統的銀行借貸,它依託於產業鏈上下游的真實交易,同時只有保證核心交易在線上進行,才能實現流程閉環和風控管理。因此,做好供應鏈金融服務是吸引產業上下游企業上平臺開展在線交易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在實踐中成功實現的幾種供應鏈金融的模式:

第一種,在生產資料的流通環節——通過質押模式(倉單質押、動態質押、控貨權等)。由於很多產業鏈主體距離遠、分散、總量大、單價低、總交易額高。針對這樣的現象,可以平臺上的真實交易數據得到資金方授信,根據貨物靜態和動態質押貸款給平臺上的中小微企業。

第二種,在生產製造流通環節——保理模式(基於信用,應收賬款反向保理融資)。這個環節是生產資料的加工與轉化環節,核心企業的應付賬款信用度高,根據核心企業採購額度決定授信額度。

第三種,在成品分銷流通環節——質押+保理模式。從廠商到零售終端、體系複雜,參與者眾多、存在行業規則。可通過基於配送倉儲的質押融資與基於核心工業、商業企業的應收賬款融資組合實現供應鏈金融風控。

第四種,平臺間組合模式,從原料到成品全產業鏈,通過質押對接保理全產業鏈打通,實現業務閉合化、交易信息化、收入自償化、聲譽資產化。

[案例]糧達網的供應鏈金融實踐

產業大數據將成為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能力

產業大數據,即在產業鏈不同的場景中獲取和沉澱數據,並實現數據的標準化和集成化。產業大數據是實現產業鏈供需精準匹配、運營效率優化以及信用風險管理的關鍵,是產業互聯網平臺不斷提升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在構建產業互聯網初期就要充分考慮大數據採集、積累和應用的規劃。結合產業場景實現產業大數據的自動集結,並通過基於大數據的人工智能算法應用,實現產業已知領域的效率顯著提高,未知領域的認知和創新大幅拓展,為產業鏈上的各方主體提供更好的賦能和共享服務,提升平臺粘性以及對整個生態圈的掌控力。

[B2B]產業互聯網實踐案例分享

產業互聯網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綜合專業服務

產業互聯網轉型是一項涉及理念思維轉變、商業模式創新、機制改革、IT 平臺開發和新技術應用、以及增長運營的系統工程,需要"轉思維、創模式、改機制、建平臺"四維度推進。

[B2B]產業互聯網實踐案例分享

轉思維需要從決策層到核心運營團隊的理念轉變,包括從企業家到產業家、從封閉到開放、從競爭到競合、從競爭優勢到生態優勢的系列理念共識達成;創模式,包括從產業痛點/剛需場景的識別,對現狀資源能力評估,對產業存量資源整合,產業鏈新價值的創造和盈利模式設計;改機制包括產業互聯網新公司的股權結構設計、運作機制設計、產業鏈利益機制設計等,以最大化的激發平臺企業管理團隊的活力,以及產業鏈各方參與主體對平臺的粘性;建平臺包括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產業互聯網運營流程和 IT系統,為持續的運營增長提供支撐平臺。

因此在產業互聯網轉型中必須做好系統規劃和持續的運營落地。在整體商業模式規劃下,進一步明確實施路徑與階段投入產出計劃,保證模式、機制和平臺搭建的關聯協同;在實施落地階段,需要 IT 平臺建設、運營服務體系以及各種資源導入與對接,因此產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必須學會有效的整合外部資源,尤其是選擇具有產業互聯網綜合服務能力的專業機構共同推進,從而避免風險,少走彎路。

[B2B]產業互聯網實踐案例分享

產業互聯網在中短期不會寡頭壟斷,"細分市場整合"就意味著新模式公司的市值

產業體量巨大、To B 市場和 To C 市場的模式完成不同,To B 的複雜度使得難以快速形成寡頭壟斷。因此聚焦部分細分產品品類、圍繞部分客戶或者區域能夠做深做透,實現產業互聯網模式下的新價值創造和市場滲透,就可以取得一定的發展空間。併為未來進一步的產業整合、參股併購等提供標的。產業往往能容納多家上市公司。

產業互聯網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造將會成為一種趨勢

產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產業資源導入的重要性遠大於單純的資金投資。以產業鏈上的國有核心企業股權投資+資源投入+供應鏈結算資金,與核心管理團隊或者產業鏈上的民營骨幹企業形成的混合所有制產業平臺模式,將會取代傳統2B2C平臺的風投模式,將民營企業體制機制優勢,和國有企業資源信用的優勢進行互補,並進一步激發平臺組織的活力,為產業鏈上下游客戶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